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改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0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 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静脉炎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PICC置管,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与CVC相比较,PICC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较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置管相比,PICC安全简便、置管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08倒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厦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合适PICC置管体位,以预防或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方法将92例需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取常规体位,即患者平卧,置管侧上肢外展90°,穿刺成功送管,至导管末端到达肩关节位置时,嘱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锁骨,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观察组取改良体位,即患者平卧,头枕5cm高枕头,置管侧上肢外展45°~90°,穿刺成功送管至导管末端到达肩关节位置时,患者配合抬高穿刺侧上肢,操作者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结果观察组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17%,对照组为2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位改良能有效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体会。为接受化疗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痛苦小的静脉通道,降低频繁静脉穿刺、采血。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而致的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255例术后行健侧PICC插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4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51例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导管留置时间为26~112 d,平均为69 d,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34~146 d,平均为83 d,未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途径。方法选择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早产儿160例,根据血管条件首选穿刺血管分为大隐静脉组(60例)和肘部静脉组(100例),分别采取经大隐静脉和肘部静脉置入导管,观察一次性成功率、导管异位率。结果大隐静脉组导管异位率显著低于肘部静脉组,而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肘部静脉组(P<0.05,P<0.01)。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且送管不受限制,大隐静脉宜作为早产儿PICC的首选血管。  相似文献   

7.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剌时间、穿剌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剌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用于输液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化疗优于PICC置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法。方法 将130例拟行迷你中线导管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法,导管留置于前臂浅静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导管留置于上臂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64例、观察组6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85.94%);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最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最低且耗时最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一种满足临床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需求的护理用品,使临床护士有效地提供安全、方便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服务.方法 将60例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CVC 10例,PICC 50例)按置管序号单号分为对照组,双号分为观察组,每组CVC置管5例,PICC置管25例.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护理包进行导管维护换药冲洗工作,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维护.结果 观察组导管单次维护时间为(8.56±1.3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5.45±1.69) min (P<0.01);观察组平均花费20元/次,低于对照组(27.93元/次).结论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护理包可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效率,降低患者的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住院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送管的方法,并且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4.6%,疼痛发生率6.8%,对照组分别为79.2%、2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老年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并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宋效玲 《护理学杂志》2007,22(13):55-5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1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住院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送管的方法,并且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4.6%,疼痛发生率6.8%,对照组分别为79.2%、2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老年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并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冲管和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9例PICC留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每次输血、给药后观察组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冲管和封管,对照组使用普通1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抽取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观察两组堵管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为5.45%,导管留置时间为(55.49±3.61)d;对照组分别为25.93%、(47.32±2.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堵管等级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PICC进行冲管和封管,可有效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带管时间,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穿刺部位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保护引流穿刺部位皮肤,对照组采用3M灭菌透明膜保护穿刺部位。观察两组皮肤受损及导管相关性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皮肤受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无导管相关性发热病例。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可保护胸腔置管引流患者穿刺部位皮肤,预防皮肤受损及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5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送导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77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 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固定针芯、推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改进方法.结果 观察组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进方法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