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体重、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度等因素对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106例肝脏螺旋CT增强患者,对比剂剂量为80~90ml,注射速度2.5~4ml,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S从肝顶叶按1cm/s速度行肝脏双期扫描,分别测量每个患者的体重、腹主动脉动脉期腹腔干层面CT值和门脉期同一层面门静脉及肝实质CT值。结果患者体重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存在负性相关(P〈0.05),年龄、注射速度等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成正性相关(P〈0.05);门脉期肝实质强化密度与动脉期主动脉及门脉期门静脉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肝脏螺旋CT强化密度随着年龄及注射速度增高而增强,随着体重增加强化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进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增强扫描对有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拟诊为SHCC伴肝硬化的两组患者使用64层MSCT进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3 ml/s和5 ml/s速度团注造影剂。每组30名,其中3 ml/s组35个病灶,5 ml/s组41个病灶。采用Bolus tracking团注造影剂跟踪软件确定动脉期扫描的开始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不同注射速度所获动脉期图像的诊断效果。结果3 ml/s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和灵敏度分别为0.93±0.01和80.0%(28/35),5 ml/s组则分别为0.91±0.01和87.8%(36/4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 ml/s组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236/250)和66.7%(28/42),高于5 ml/s组的85.7%(227/265)和49.3%(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存肝硬化的高血供SHCC患者进行MSCT检查时,采用中等速度(3 ml/s)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动脉期假阳性结果较少,诊断效果优于较高速度(5 ml/s)注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00kV)增强CT扫描在婴幼儿腹部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腹部实体肿瘤或外伤需接受CT增强检查的婴幼儿90例,将其分为3组:A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2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B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C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采用4分制主观评价实质期图像质量。测量实质期的皮下脂肪标准差(SD),以及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SNR和C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实质期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DI_(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CTDI_(vol)(P=0.001、0.002)、DLP(P=0.013、0.004)、ED(P=0.003、0.001)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CTDI_(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联合100kV管电压进行CT增强扫描,可保证婴幼儿腹部图像的CNR,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最佳对比剂注射流速,以提高MSCT扫描图像质量。方法将8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四组,均行MSCT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分别设为0.3、0.5、0.7、0.9mL/s。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并记录每组患儿血管峰值压力。结果0.3、0.5、0.7、0.9mL/s组注射时分别有0例、1例、5例、9例患儿血管存在渗漏风险,其中0.9mL/s组有2例出现对比剂外渗,四组血管渗漏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mL/s组显著差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他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注射流速的增加,图像质量逐步提高,但血管安全性逐步降低,临床上可根据新生儿体质量、血管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FIC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NFICT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见.增强剂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90 mL,注射流率3mL/s,测量胰腺和肿瘤动、静脉双期CT值.结果 CT扫描全组均发现肿瘤.平扫时肿瘤与胰腺实质比较,2例肿瘤为低密度,11例为混合性低密度,4例为等密度.5例于肿瘤内见限局性钙化.增强扫描17例肿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强化.动脉期明显强化5例,中等强化6例,轻度强化6例.结论 NFICT的CT平扫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瘤,部分瘤体内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强化,从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是NFICT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施娇凤  王丹 《护理学杂志》2023,28(21):79-81
目的 比较不同静脉通路用于CT增强扫描对比剂高压静脉注射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将200例CT增强扫描肿瘤患者,按不同的对比剂高压静脉注射通路分为三组,分别为22G(巴德)留置针(留置针组,88例),耐高压注射针头输液港(输液港组,55例),耐高压PICC导管(PICC组,57例)。均采用高压注射泵输注碘佛醇注射液(1.5 mL/kg),调整最大压力不超过324 psi,流速1.6~2.5 mL/s。记录并比较三组对比剂注射流速、静脉通路压力、对比剂注射时间,以及患者注射部位的胀痛感和图像扫描质量。 结果 三组对比剂注射流速、静脉通路压力和对比剂注射时间,以及注射时胀痛程度和图像扫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留置针组流速最高[(2.30±0.16)mL/s],压力最低[(48.58±3.15)psi],注射时间最短[(35.12±4.88)s],患者的胀痛感最轻(秩均值70.50),图像扫描质量最优(秩均值73.51)。 结论 在CT增强定位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时,采用22G留置针效果优于耐高压PICC和输液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扫描替代肝脏活检病理检查评价脂肪变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2009年实施的21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脏活检病理标本和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再评价.对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及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与病理学脂肪变性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5例供肝活检组织标本中52例存在程度不同的脂肪变性,占全部病例的24.2%,脂肪变性程度介于2.78%~ 56.8%,平均为17.00%±13.75%.病理学确认存在脂肪变性肝脏的平均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分别为(41.3±7.5) HU、0.89±0.16、1.02 ±0.16、1.04±0.15,显著低于无脂肪变性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P <0.01)、-0.817 (P< 0.05)、-0.951(P <0.001)、-0.948(P <0.001).结论 肝脏的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均可以定量反应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其中以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不同扫描方向对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变头颈联合CTA成像的扫描方向避免较重的颅内静脉回流伪影及锁骨下静脉注射伪影,从而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0例),分别进行头向足方向及足向头方向扫描,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CT值及对比剂注射侧锁骨下静脉CT值和升主动脉中心部噪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0,P〈0.001)。②两组基底动脉、颈总动脉、升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两组注射侧锁骨下静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1,P〈0.001)。④两组升主动脉中心部噪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1,P〈0.05)。结论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头向足方向扫描可以有效避免较重的颅内静脉回流伪影及注射侧锁骨下静脉残留对比剂的伪影,同时能够得到强化均匀的高质量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MSCTA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相同碘浓度和注射速率、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主动脉CTA检查:A组注射对比剂100ml,对比剂浓度300mgI/ml,注射速率3ml/s;B组注射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刷,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率同A组。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注射方案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255HU和240HU,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重组血管清晰度无统计学差异。两侧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清楚显示率为93%。结论应用对比剂60ml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洗行主动脉MSCTA能满足主动脉检查要求,并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CT误诊为肾癌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16例及肾透明细胞癌(ccRCC)30例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独立评价肿瘤形态特征如有无钙化、假包膜、劈裂征、喙征;测量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和(ccRCC)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CT值、计算强化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平扫fpAML肿瘤CT值为(44±9)Hu,ccRCC平扫CT值为(31±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各期CT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AML与ccRCC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强化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fpAML75%强化较为均匀一致,而ccRCC组93.3%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结论 fpAML平扫CT值明显高于ccRCC,增强扫描fpAML在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ccRCC,实质期fpAML强化较为均匀一致,ccRCC强化不均匀。这三点是fpAML与ccRCC重要的CT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接受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扫描的肝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右肝穿刺活检,并根据肝纤维化分级将患者分为5组(S0~S4组)。计算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RE=(SI_(post)-SI_(pre))/SI_(pre),SI_(pre)为平扫时肝实质信号值,SI_(post)为Gd-BOPTA增强肝胆期肝实质信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肝纤维化分期与肝胆期肝实质RE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肝胆期肝实质RE与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RE在肝纤维化分期的S0与S2组、S2与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胆期肝实质RE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P0.05)。结论 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对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细胞癌(HCC)术后完全消融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随访证实氩氦刀冷冻治疗消融完全的48例HCC患者术前及术后2~7天MRI资料,测量冷冻治疗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ADC值。结果消融后,38例T1WI呈高信号,26例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结节均未见强化,但9例瘤结节出现门静脉晚期及延迟期强化;消融区周边均可见环形强化,25例可见消融区相邻肝包膜下斑片状强化;30例可见瘤结节周边消融区肝实质内穿行小血管强化,7例可见周围肝实质强化。冷冻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分别为(0.80±0.33)×10-3 mm2/s、(1.26±0.5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可用于评价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早期疗效,冷冻消融后肿瘤及周围肝实质延迟持续强化并不一定代表肿瘤残留,术后ADC值的变化可用于预测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区分兔存活与梗死心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动态成像能否区分兔存活与梗死心肌。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冠状动脉前降支悬吊组(20只)与结扎组(20只),均在施加作用因素1h后行MSCT动态增强检查,注射对比剂开始后3s至150s连续扫描,并行10min延迟扫描,测定缺血区心肌强化峰值与达峰时间、延迟强化CT值。处死动物后行TTC染色、组织学、心肌肌动蛋白抑制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区心肌是否存活。结果冠状动脉悬吊组TTC染色阴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轻度肿胀及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改变轻微,免疫组化评分为(158.20±9.4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210.90±16.80)HU,达峰时间为(51.00±1.80)s,延迟增强CT值为(58.00±13.90)HU。冠状动脉结扎组TTC染色阳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结构消失,微血管异常明显,免疫组化评分为(60.00±18.3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157.60±23.60)HU,达峰时间为(65.00±3.10)s,延迟强化CT值为(89.00±15.30)HU。两组免疫组化评分、缺血区心肌CT峰值及达峰时间、延迟强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峰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扫描CT值与结扎及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作为区分兔梗死与存活心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联合CT导引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术(CT-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患者均经CT扫描及血管造影诊断,共46个肝血管瘤。其中5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患者先经导管动脉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超选择栓塞治疗,然后行CT-RFA治疗129例次。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肝脏CT扫描,39个肝血管瘤完全坏死,46个瘤体积缩小(80.41±10.26)%,与治疗前相比,P0.01。对4个有部分存活的血管瘤再次行CT-RFA治疗5次;6个月复查肝脏CT扫描,4个肿瘤完全坏死,肿瘤体积缩小(89.21±7.17)%,与治疗前相比,P0.01。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CT导引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可使肿瘤完全坏死,是治疗肝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行手术治疗肝脏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手术治疗肝脏结节患者共160例,均行腹部MRI增强扫描及DWI扫描检查,根据肿瘤类型分组,分析各类病灶DWI序列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腹部MRI增强扫描及DWI扫描单用或联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符合率。结果在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设置为50 s/mm3、400 s/mm3及800 s/mm3条件下,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癌病灶ADC值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肝囊肿(P<0.05);b值设置为800 s/mm3条件下肝脏良恶性病灶ADC值均显著低于50 s/mm3、400 s/mm3(P<0.05);同时b值设置为400 s/mm3条件下肝脏良恶性病灶ADC值均显著低于50 s/mm3(P<0.05);腹部MRI增强扫描联合DWI扫描用于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根据患者的腹部横截面积(s)分为3组:大面积组(A组),s≥600cm~2;中等面积组(B组),400cm~2≤s600cm~2;小面积组(C组),s400cm~2,分别采用120、100、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3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并作出影像学诊断,记录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最终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结果A、B、C组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7,P0.01),DLP分别为(424.51±40.28)mGy·cm、(201.57±9.23)mGy·cm、(134.12±8.9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71.19,P0.01);CTDIvol分别为(10.39±0.61)mGy、(5.02±0.62)mGy、(3.37±0.07)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 439.17,P0.01),3组间两两比较DLP和CTDIvo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32/32)、66.67%(2/3)、96.97%(32/33)、100%(2/2)、97.14%(34/35),92.50%(37/40)、100%(2/2)、100%(37/37)、40.00%(2/5)、92.86%(39/42),83.33%(15/18)、100%(5/5)、100%(15/15)、62.50%(5/8)、86.96%(20/23)。结论根据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采用不同管电压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亦可用以诊断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8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4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3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伴癌变,1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癌。CT动态增强扫描后病肝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高于正常肝组织平均值,呈现相对高密度。门脉期病灶呈中度强化,肝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病灶CT值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癌变组织平扫和动脉期CT值均高于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管内乳头状肿瘤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对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肺内SPN病例作为实验组,行CT平扫及平台型强化方案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随机选取同期SPN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增强扫描。对两组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肺癌52例,炎性结节12例,肺结核16例,三者间平扫、增强后各时间点CT值及最大净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52例、炎性结节10例及1例肺结核TDC曲线呈台阶型,2例炎性结节呈双峰型,15例肺结核为平坦型,三者TD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26,P0.001)。以增强扫描CT最大净增值20HU且60 HU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实验组CT诊断敏感度为94.23%(49/52),特异度为89.29%(25/28),符合率为92.50%(74/80)。实验组64s的CT诊断符合率为92.50%(74/80),分别与对照组30s(70/80,87.50%)、120s(71/80,8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of liver,PCCCI,)的CT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为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PCCCL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3例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男性2人,女性4人,5人有乙肝病史,AFP阳性2例。病灶数6个,83%(5/6)位于肝右叶,17%(1/6)位于左内叶。50%(3/6)病灶边界不清,动脉期增强扫描病变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多呈轻度持续性强化,1例等一低混杂密度病变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并见假包膜。结论 PCCCL的CT动态增强呈持续性不均匀强化,三期扫描均低于正常肝实质,具有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容积内插值屏气检查(3D-VIBE)在评价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行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连续性肝门胆管癌病例37例,比较DWI和VIBE序列对淋巴结显示的差异,分析淋巴结的形态及分布情况。在DWI序列上测量淋巴结的信号强度(SI)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在3D-VIBE图像上测量淋巴结与肝实质SI之比(SI淋巴结/SI肝脏),对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59组淋巴结中,51组在DWI和3D-VIBE序列上均显示,8组仅在一种序列图像上显示,两种序列图像淋巴结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DWI轴位像和3D-VIBE增强扫描图像上,所有显示淋巴结的短径分别为(0.82±0.27)cm和(0.79±0.26)cm,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3D-VIBE图像上,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为(1.05±0.42)cm,明显大于非转移性淋巴结〔(0.78±0.22)cm〕,P=0.030。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为(1.64±0.30)×10-3mm2/s,明显小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2.28±0.79)×10-3mm2/s〕,P=0.033。动态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SI淋巴结/SI肝脏分别为1.24±0.31和1.33±0.25,3 min延迟期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SI淋巴结/SI肝脏分别为1.34±0.28和1.19±0.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8,P=0.081)。在DWI序列图像中,随着b值增大,图像的SI逐渐降低。结论 DWI和3D-VIBE序列检测的ADC值及淋巴结短径的差异对于鉴别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联合DWI、3D-VIBE序列能够更准确地评价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