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卢革新 《临床医学》2011,31(9):3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年龄≥65岁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华法林随访观察2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2.0~3.0。将服用华法林坚持2年者19例作为治疗组,另外未能坚持服用华法林者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率。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栓塞并发症,出血并发症3例(占16.7%),均为小量出血;对照组栓塞并发症3例(占17.6%),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栓塞并发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患者停用或减少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未再发生出血现象,能继续服药。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在合理监测INR情况下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塞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宫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933-2933
目的:观察华法林在房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96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通过对医生的培训,患者的宣教,根据INR值积极调整华法林用量,并严密观察出血事件,对栓塞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可以明确降低栓塞的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 96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用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PT及INR。早期发现出血的征象并加强健康教育,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希  梅洁 《当代护士》2021,28(11):149-151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但栓塞事件可通过口服抗凝剂得以降低,华法林因其较低的价格及肯定的药物疗效,被大多数人作为抗凝首选,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卒中风险下降64%,全因死亡减少26%[1].合适的华法林抗凝强度要求INR在2.0~3.0,<2.0易致栓塞性疾病,>3.0出血事件增加[2].然而由于华法林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与其他药物相关作用复杂,因此出血仍然是华法林抗凝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fibrillation,NVAF)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预防栓塞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目标.华法林能使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显著减少约2/3[2].但是长期服用后有引起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正确使用华法林及加强用药期间的安全护理干预,在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极为重要.本文对5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的安全护理干预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显著增高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1].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非瓣膜病房颤者的栓塞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而华法林是目前明确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栓塞风险、改善预后的药物[2].由于华法林安全治疗窗狭窄,有效治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等可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使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3-4].我科自2010年开始对老年非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期间进行规范化管理,收到较好效果,在增加依从性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恰当的抗凝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需要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且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110例,根据围手术期抗凝方式的不同分为停用组33例、桥接组37例和继续组40例,分析不同抗凝方式与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桥接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主要表现为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三组均未出现栓塞事件。结论对于需要植入起搏器的口服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继续华法林抗凝治疗不会增加起搏器植入围术期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而肝素桥接抗凝则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非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肠溶阿司匹林和结晶华法林对慢性非瓣膜房颤的老年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华法林两组对照试验,服用2年,观察脑卒中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2.9%、华法林组为1.7%,差异无明显性(P>0.05);年龄65~74岁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5.2%,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1%。年龄≥75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4.9%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3%;年龄≥75岁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阿司匹林3.06%、华法林组2.7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而对于年龄≥75岁以及所有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须服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华法林在抗凝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非瓣膜房颤共16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3例,给予华法林口服;B组阿司匹林口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血清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观察:(1)两组栓塞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2)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3)再栓塞的再住院率。结果:应用华法林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周围动脉栓塞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因栓塞而再入院例数。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服用华法林拟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后使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出院前1d和出院后3个月健康教育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5例具有中高位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口服华法林,对照组80例口服阿司匹林.随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出血、死亡等终点事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165例患者随访9个月~2年发现,治疗组TIA、脑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肺栓塞、外周动脉栓塞、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有降低体循环栓塞发生率的趋势,可能增加脑出血发生率;阿司匹林治疗不减少房颤脑栓塞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但可能增加房颤、消化道出血事件.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合理评估其风险,采用合适剂量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其栓塞并发症.由于所选样本特殊性及样本量有限,结论尚需较长时间且样本量大的更严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对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65岁以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华法林组(n=65)和阿司匹林组(n=61)。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初始剂量3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根据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随访分析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强度的关系并与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200mg/d)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5±0.69)mg。用药期间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组为3例(4.61%),阿司匹林组为9例(1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4例(6.15%),阿司匹林组4例(6.56%)(P〉0.05);2组低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1例(4.34%),阿司匹林组3例(15.00%)(P〉0.05),而2组高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2例(4.76%),阿司匹林组6自(14.63%)](P〈0.05),而各亚组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INR维持在2.0~3.0是有效安全的。有必要对确诊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65岁以上具备高危因素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需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卒中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0例脑卒中伴房颤患者进行房颤血栓栓塞危险评分以及抗凝出血风险评分,检测其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液肌酐水平;将19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高龄卒中伴房颤患者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分析两组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高,肾脏代谢能力下降,接受抗凝治疗时出血风险大;达比加群酯组与华法林组比较,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高龄卒中伴房颤患者使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抗凝对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过程,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356例房颤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经过。结果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能够按时按量服用华法林,其中228例反映刷牙时牙龈易出血和(或)皮肤采血部位止血时间较前延长,无1例患者发生血尿、便血、呕血、脑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教育的重点在于饮食及服药指导,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出血的自我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高龄房颤并发栓塞患者的抗凝剂量、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8例高龄房颤并发栓塞患者应用华法林(每片2.5 mg),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 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本组患者华法林在(10.6±3.5) 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区域内单中心房颤人群流行病特点及抗凝现状。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房颤患者702例,随访半年(出院1、3和6个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特点、栓塞/出血风险评估(CHA2DS2-VASc/HAS-BLED评分)分布特征、随访6个月时新发事件(急性冠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新发脑血管病、出血事件、血栓事件、再次住院、死亡)的发生率,以及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结果 1)702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3.96±11.27)岁,男352例、女350例,常见伴随疾病有高血压(38.89%)、冠心病(50.57%)、心力衰竭(49.19%)、心脏瓣膜病(1.42%)、糖尿病(56.27%),主要以阵发性房颤(40.02%)和永久性房颤(31.19%)为主,房颤人群总体抗凝率为64.10%;CHA2DS2-VASc评分≥2分人群中,未口服抗凝药物患者224例(占总房颤人群31.91%),口服抗凝药物患者425例(占总房颤人群60.54)。702例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112例(15.60%)、新型抗凝药物(NOAC,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艾多沙班)338例(48.15%),本地区房颤人群服用抗凝药物种类以NOAC为主。2)对口服华法林抗凝人群随访半年,发现自行停用华法林抗凝药物的患者13例(10.66%),在出院1、3个月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最高(59.82%、73.21%),出院6个月时INR达标率下降至58.93%。3)随访半年中,记录到新发脑血管疾病4例,其中未抗凝组3例、抗凝组1例;栓塞事件2组均为1例;再住院分别为17例、13例;死亡分别为3例、2例。结论 本地区房颤好发于老年人,抗凝率总体良好,多数患者以口服NOAC为主;出院6个月时患者华法林INR达标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华法林与氯吡格雷预防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93例心房纤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6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8~2.5之间;47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两组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0)。华法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26)。结论华法林降低了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危险性且优于氯吡格雷,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心源性脑栓塞危险性实现的,但可能同时伴随有出血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除可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常见症状外,其潜在的危险在于可引发各种血栓栓塞,20%的栓塞事件与房颤有关,它是缺血性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分为瓣膜病性和非瓣膜病性两种。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远远超过瓣膜病性心脏病,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 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成为血栓栓塞的重要原因,房颤抗凝治疗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1]。而华法林能使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降低61%[2],疗效明显优于阿斯匹林,但是,华法林严重的出血副作用,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