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322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中123例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350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干预组),包括规范使用TR-band止血器,加强医护沟通和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减压及加强巡视观察等.结果 干预组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沿桡动脉路径外周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非闭塞性桡动脉压迫法,即以压迫尺动脉后术侧拇指的SpO2≥0.95作为标准调节桡动脉止血器的压力强度,从而保证在加压过程中桡动脉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比较两组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术后4h与术前术侧上肢各手指第2节周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疼痛及术侧肢端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止血法既能及时减压而又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能有效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适宜的局部压迫方法,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将15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3块无菌纱布条按压穿刺点,再以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纸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淤血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1块小纱布上加小纸筒压迫局部,再予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效果确实、止血简便。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局部压迫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适宜的局部压迫方法 ,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 将15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3块无菌纱布条按压穿刺点,再以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纸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结果 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淤血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挠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1块小纱布上加小纸筒压迫局部,再予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效果确实、止血简便.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5~6月126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对2015年11~12月145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穿刺部位质控管理,比较专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26.2%降至8.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观察组采用宽胶带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各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SpO<,2>值,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宽胶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观察组采用宽胶带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两组各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SpO2值。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宽胶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心脏介入诊疗相关并发症.方法 220例择期行心脏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组(观察组)和经股动脉组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止血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差异,但外周血管并发症、止血压迫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心脏介入诊疗优于经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式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62例为观察对象(血管闭合装置组),选择与之匹配的以人工压迫方式止血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人工压迫组),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闭合装置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压迫组(P<0.01);两组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但是否能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轻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疼痛程度。方法将196例择期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99例与干预组97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指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手掌周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手掌周径(术后4、12 h)显著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康复操锻炼可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术侧手部肿胀程度及疼痛感,不会增加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于西平县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并发症的观察等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96例患者均一次置管及造影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心室颤动、冠脉穿孔、穿刺口感染、静脉回流障碍、动脉闭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和护理。能提高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证实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操作及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1日有关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8篇RCT文献共2 3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首次减压开始时间为术后1 h,其术后疼痛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2 h开始减压(P<0.05,P<0.01),桡动脉闭塞率统计学差异为临界状态(P=0.05),出血、肿胀、麻木、淤斑、水疱及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从术后1 h开始减压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及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桡动脉闭塞有待更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诊治术1625例.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9.9%;冠脉介入诊治术成功率98.2%;并发伤口渗血4例、伤口处压痛性包块1例、前臂皮下瘀斑1例、腋下血肿1例,无心脏事件、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认为术前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中防止桡动脉痉挛、血管损伤及栓塞,术后严密监护桡动脉伤口及术肢,防止出血、循环障碍及伤口感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式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62例为观察对象(血管闭合装置组),选择与之匹配的以人工压迫方式止血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人工压迫组),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管闭合装置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压迫组(P〈0.01);两组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但是否能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止血器第1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1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压迫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术后1h松解0.5圈,每隔2h松解0.5圈,术后6h后完全松解,共松解4次;对照组术后压迫2h开始减压,每隔2h松解0.5圈,至术后6h完全松解,共松解3次。结果观察组创口渗血,肢端肿胀、麻木,水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2、3、4、5、6h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时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桡动脉介入术后1h,以后每隔2h松解0.5圈至6h后完全松解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组压迫方法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桡动脉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2011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病房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6例,对照组174例。两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均使用手腕式充气止血带压迫止血。实验组于术后1h第一次减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于3h、冠状动脉造影加支架术(PCI)患者于4h后取止血带,改用无菌纱布条加绷带环绕包扎,24h后取下纱布。对照组于术后2h第一次减压,CAG者6h、PCI者8h后完全解除压力,无出血者取下止血带,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有出血者再次充气加压直至不出血。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桡动脉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从桡动脉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等方面比较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术后1h开始减压没有发生出血。结论:3~4h取止血带后改用纱布条加绷带环绕止血在舒适度和术侧肢体并发症方面优于单纯用手腕式充气止血带加压6~8h后取止血带。术后1h后开始减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囊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出血2例(0.7%),无局部并发症发生,30例(10.6%)患者诉术侧肢体麻木;对照组出血190例(84.8%),131例(58.5%)局部皮肤发生并发症,219例(97.8%)诉术侧肢体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RAO)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9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于术前开始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和对照组(于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干预),每组4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指标及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型号较小(6 F)的血管鞘管的使用比例、普通肝素剂量、术后外用硝酸甘油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拔出鞘管后加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术后RAO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RAO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桡动脉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股动脉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肢体制动时间、患者主诉、局部血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均P<0.01);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均安全、有效、可行;桡动脉组术后治疗性损害相对较轻,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止血器用于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方法将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静脉采血后,对照组于拔针后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10 min,观察组使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于穿刺点上方5 mm处,拔针后顺时针拧止血器的螺旋帽至底端,10 min后解除。结果观察组淤斑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按压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有效减轻了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按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