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细血管成像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流的评估,及其在热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穿刺病理结果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实性成分≥50%)的患者50例,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微细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及微细血管成像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SMI+CEUS)对结节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评估,计算结节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I+CEUS对结节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均高于单纯使用CEUS、SMI、CDFI[78.00%(39/50)、40.00%(20/50)、38.00%(19/50)、6.00%(3/50)],SMI+CEUS与单纯使用CEUS、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使用SMI与单纯使用CEU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间一致性强(Kappa=0.828,P0.05)。结论 SMI+CEUS对甲状腺结节血流的评估优于单纯CEUS,可更好的指导临床进行甲状腺结节热消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 07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6月解放军第302医院内窥镜中心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4 210例患者中1 078例常规检查患者进行分析。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和重度(EV3)。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分为轻度和重度。对胃静脉曲张提出新的分型方法:GV1、GV2、GV3、GV4和IGV。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 078例患者中,EV 333例(30.89%);EV伴GV 728例(67.53%):其中GV1占42.31%,GV2占14.42%,GV占19.78%,GV4占23.49%;IGV 17例(1.58%)。无PHG 542例(50.28%),轻度PHG 324例(30.06%),重度PHG 212例(19.66%)。PHG发生率与GOV的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PHG的发生率与EV的严重程度有关(P=0.0023)。结论 GOV的内镜表现主要为EV伴GV占大多数,其中食管静脉曲张延伸至胃小弯最为常见,而食管静脉曲张只延伸至贲门也为数不少,可作为胃静脉曲张的分型之一。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随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方法 42例EGV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治疗组(22例)和序贯治疗组(20例),同步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改良三明治法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后,同时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序贯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改良三明治法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后,隔一周分次行EVL。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胃底静脉曲张(GV)改善率、套扎器应用数目及腹痛、发热、菌血症和异位栓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GV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胸腹痛、发热、菌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异位栓塞。两组患者分别平均应用(8.19±2.01)与(7.81±1.78)枚套扎环,食管静脉曲张(EV)消失率分别为59.09%与7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一次性注射组织胶+聚桂醇同步联合套扎治疗EGV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减少内镜检查次数,减少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8例患者32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造影(CEUS)及微血流成像(SMI)表现,观察病灶内穿入血管的显示率,比较三种方法对于乳腺肿块内穿入血管显示的一致性。结果 32个乳腺肿块中,CDFI显示13个(43.8%)肿块有穿入血管,SMI显示肿块内穿入血管21个(65.6%),CEUS显示穿入血管22个(68.8%),SMI对穿入血管的显示率高于CDFI(P=0.039),SMI显示乳腺肿块内穿入血管数目、部位、形态与CEUS呈现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SMI血流显像技术与CEUS结果一致性高,可准确显示乳腺肿块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CDFI和CEUS比较,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信号分级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100例RA患者(左侧或右侧腕关节,共100个腕关节)。采用高频超声观察腕关节的滑膜厚度。再分别采用CDFI、SMI和CEUS对滑膜增生最严重部位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评估,计算血流信号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I和CEUS的滑膜内血流信号显示率均高于CDFI[92.00%(92/100)、92.00%(92/100)、80.00%(80/100)]。CDFI与SMI评价增厚滑膜内血流信号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US与SMI评价增厚滑膜内血流信号分级的一致性高(Kappa=0.76,P<0.05)。结论 SMI在观察RA患者增生滑膜血流信号方面优于CDFI,并且与CEU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MI可评估RA活动性,且安全、简便、高效、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以胃底为声窗经腹彩超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经腹彩超 ,分别以胃底和左肝为声窗 ,对 48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食管下段进行了检查 ,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以胃底为声窗 ,食管下段的显示率 (95 .8% )要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 (72 .9% ) (P <0 .0 0 5 ) ,食管下段内血流信号显示率 (93 .8% )亦要明显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 (12 .5 % ) (P <0 .0 0 5 )。②在图像清晰的情况下 ,以胃底为声窗进行检查 ,食管下段二维图像质量要好于以左肝为声窗扫查所获得的图像 ,彩色血流信号要明显多于以左肝为声窗进行扫查获得的图像。结论 经腹彩超以胃底为声窗可较好地显示食管下段及其内的血流信号 ,为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提供了好方法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血流成像技术(MFI)在肝肿瘤血流检测中的作用,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作比较。方法 101例肝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01个病灶。每例患者均进行CDFI、MFI、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CDFI及MFI上显示肝肿瘤内血流分级及肝肿瘤内血流位置分布的差别。结果 101例肝肿瘤中,MFI检测出Ⅱ级及Ⅲ级血流的数目66例(66/101,65.34%),明显多于CDFI的28例(28/101,27.72%)(P=0.000)。MFI显示肝肿瘤内血流位置分布与CEUS开始增强位置的符合率为87.35%(76/87),优于CDFI的71.26%(62/87)(P=0.000)。结论与CDFI相比,MFI可更多显示肝肿瘤内血流数目及更清楚显示肿瘤内血流分布,有助于肝肿瘤血流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制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兔实验性肾肿瘤灰阶对比以及血流显像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14只,手术植入法建立VX2 肿瘤肾荷瘤模型。常规条件与造影条件下分别行二维超声、SonoCT、CDFI和PDI检测肾肿瘤。经耳缘静脉注射自制声学造影剂,随即以1ml生理盐水冲洗。以磁光盘记录声学造影前后的声像图变化,视频密度定量分析肾脏肿瘤结节中心、边缘与临近正常肾皮质的灰阶差值。观察造影前后肿瘤病灶的血流灌注、血管形态及半定量方法计数血管的数目。结果 超声造影后肾皮质灰阶信号显著增强,病灶呈低于肾皮质的负显影,轮廓清晰,形态较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病灶检出率由89.5 % (17/19)提高到10 0 % (19/19)。造影后CDFI主要是2级血流显示率增高达78.9% (15 /19) ,但总的血流显示率仍为89.4% (17/19) ;PDI则主要是3级血流改变巨大,由无升到5 7.9% (11/19) ,总的血流显示率则由89.4% (17/19)上升到10 0 % (19/19)。此种变化表现为血管由点显示变化为短棒状显示,可见多达11个病灶出现短暂的贯穿性血流。而造影前不能观察到血流的两个病灶也发现有点状的血流信号。结论 使用超声造影剂有助于提高肾脏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深入了解病灶周边与内部的血流供应情况。造影PDI成像比CDFI成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GV)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胃镜确诊为GV的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8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根据GV在胃内的位置及其与食管静脉曲张(EV)的关系,内镜将GV分为食管胃静脉曲张(GEV)和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GEV又分2个亚型:GEV1型为EV跨过食管胃交界处,沿胃小弯侧向下延伸;GEV2型为EV跨过食管胃交界处,向胃底部延伸。22例患者均采取了经皮肝穿或脾穿门静脉造影,根据门静脉造影表现,比较不同类型GV的血液供应、引流路径及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GEV1、GEV2和IGV的发生率分别为54.6%(12例),31.8%(7例)和13.6%(3例)。GEV1型12例中,12例均见胃左静脉供血,胃后静脉参与供血8例(66.7%),胃短静脉参与供血3例(25%),引流路径均经奇静脉系统引流到上腔静脉。GEV2型7例,7例均见有胃左静脉、胃后静脉供血,胃短静脉参与供血4例(57.1%);7例中,5例(71.4%)经胃肾静脉分流道引流到下腔静脉,2例(29.6%)单独经奇静脉系统引流。IGV型3例,均为胃底静脉曲张(IGV1),均见胃左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供血,引流路径均经胃肾静脉分流道引流。有胃肾分流者门静脉压力为(27.0±4.2)cm水柱,无胃肾分流者门静脉压力为(37.5±5.1)cm水柱(P<0.001)。结论GV的血液供应及引流路径与GV的发生部位有关,胃肾静脉分流是胃底静脉曲张(GEV2、IGV1)的主要引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的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预测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且半月内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54例。比较肝脏、脾脏的不同弹性成像参数在预测无EGV、轻度EGV与中、重度EGV的价值。结果肝脏Emean、Emax、LF Index及脾脏LF Index在预测不同程度EG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EGV的脾脏Emean、Emax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表明脾脏Emean、Emax能较好的预测中、重度EGV,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5.4、69.6kPa。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脾脏Emean、Emax对乙肝肝硬化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经腹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D)诊断胃静脉曲线(GV)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15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二维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疑有GV者再行CDFI和PD检查。GV按国内传统的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分级,检查结果经胃镜等方法比较。结果 经腹超声诊断GV20例,与其他方法比较,超漏诊3例,为轻度GV。GV的经腹超声率为87%(20/23)。结论 经腹超声诊断GV对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严重并发症的防范、治疗方案的以及疗效的观察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对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应常规作胃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方法 CDFI检查肝移植术后患者158例共267人次,观察肝动脉有无血流显示、血流峰值、加速度时间、阻力指数、有无湍流及其峰值。对33例CDFI可疑异常者,用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观察肝动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 结果 19例经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17例,血栓闭塞2例。17例狭窄均有血流参数异常,但CDFI不能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2例血栓闭塞者动脉血流难以显示,不能肯定诊断。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血栓闭塞,显示狭窄部位及其程度,与DSA和/或CT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2/2)、94.1%(16/17)和88.2%(15/17)。 结论 CDFI与超声造影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小肾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小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3 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回声、边界、环状无回声及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肿瘤血管按主观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性肿块35个(周边有环状无回声10个),囊实性肿块10个;界清或尚清37个,边界欠清8个;肿瘤血管分级:0级5个,Ⅰ级6个,Ⅱ级14个,Ⅲ级14个,Ⅳ级6个.45个小肾癌超声造影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3.84±3.80)s,达峰时间为(19.49±4.73)s,消退时间(26.91±5.86)s.超声造影显示同步增强39个,缓慢增强6个;达峰时高回声14个,等回声22个,低回声9个;同步减退19个,快速减退19个,缓慢减退7个.超声造影后25个肿块内部显示部分不增强或"蜂窝状"增强,20个肿块显示假包膜.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了肿瘤血管、内部结构和假包膜的显示,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超声造影(CEUS)观察。根据研究对象的内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轻度组(G1)6例,食管静脉曲张中度组(G2)11例,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G3)32例及对照组(Go)23例。分别获得食管下段双层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Tm)、食管下段最大前后径(De)以及二者比值Tm/De,食管下段超声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TIC)、腹主动脉TIC参数及其比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组间各超声造影参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超声造影各参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造影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组.rm、De、Tm/De、食管下段超声造影剂相对达峰时间(Tep)及食管下段峰值强度与同切面腹主动脉增强峰值强度比值(Iep/Iap)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Tm、De、Tm/De、Tep、Iep/Iap诊断G3的灵敏度依次为93.8%、90.6%、78.1%、96.6%、82.8%,特异度依次为95.0%、72.5%、80%、37.8%、67.7%。结论超声造影测得Tm和De可评价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有望成为一种方便、安全、无创预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观察移植肾动脉主干不同狭窄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患者,先后使用CDFI及超声造影技术对其进行观察,另随机抽取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查确诊移植肾动脉均未见异常的25例正常移植肾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移植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着重观察注入造影剂后移植肾动脉主干及移植肾全貌的灌注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动脉狭窄处均可探及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与超声造影检查显示的狭窄部位及DSA检查结果相符;CDFI显示移植肾动脉管腔狭窄长度及狭窄内径均大于超声造影所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造影所示狭窄长度及狭窄内径与DSA检查两组结果相符(P=0.072),超声造影诊断中、重度狭窄与DSA结果的诊断一致性好(Kappa=0.850);超声造影下移植肾的显像程度随着血流量及灌注压力的递减而同步递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能够直观完整地显示移植肾动脉及移植肾内的血流分布情况,对诊断中、重度移植肾动脉狭窄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不同肾功能移植肾的血流灌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的灌注状况.方法 根据血清肌酐(SCr)值将60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和SCr异常组.二维超声观测移植肾结构及主肾动脉内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段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锥体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绝对强度(△I)及上升斜率(Increase);分别比较采用每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弓形动脉EDV除外)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检查SCr正常移植肾的灌注指标大部分优于SCr异常的移植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功能正常移植肾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优于肾功能异常的移植肾,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移植肾的微循环灌注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在下肢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血管定位中的价值。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69例患者共85条下肢皮瓣穿支,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SMI、CEUS及超声造影模式下的超微血管成像(CEUS+SMI)检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4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以术中定位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4种模式显示穿支血管能力(显示率和准确率)的差异。 结果CDFI、SMI、CEUS和CEUS+SMI对下肢皮瓣穿支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74.11%、85.88%、88.23%、95.29%;以术中所核实的穿支显示和定位作为参考标准,CDFI、SMI、CEUS和CEUS+SMI对下肢皮瓣穿支血管探查的准确率分别为60.00%、76.47%、78.82%、92.94%,CEUS+SMI与CDFI、SMI、CEUS比较均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χ2=25.631、8.900、6.986,P<0.001、=0.003、=0.008)。同时CEUS+SMI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CDFI的检查时间[(26.5±8.4)min vs(43.4±11.1)min],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01)。 结论CEUS+SMI定位下肢穿支血管的能力明显优于CDFI、SMI和CEUS,同时可大大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非新生血管畸形(NIV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确诊的NIVS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各类型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本组NIVS的主要类型有:肝动脉—肝静脉瘘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3例、门静脉—肝静脉瘘12例。二维超声显示病灶均呈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瘘病灶引流的肝静脉分支内血流速度增高,出现"动脉样"频谱改变;门静脉—肝静脉瘘累及的肝静脉分支内三相波形消失,呈现"门静脉样"连续性血流频谱;肝动脉—门静脉瘘受累的门静脉分支内为离肝血流,频谱呈反向"动脉样"。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出血流时相。结论科学分析NIV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发现和正确判别NIVS类型,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19.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 is a parasitic infection with an infiltrative growth pattern that has the appearance of a hepatic malignant tumor. Ultrasound (US) has been used for screening of HAE in epidemic areas. However, it has been very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clear boundary and microvessel perfusion of the les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 imaging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AE lesions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19 HAE lesions were examined in sequence with US,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and then CEUS before any treatment. All the data were compared before surgery. Examined by fundamental US, 47.4% of HAE lesions showed irregular hyperechoic substantive areas and 52.6% appeared as having a mixed echotype with irregular anechoic areas in the central portion of the lesions. The CDFI method indicated no blood flow signals inside any of the 19 lesions. By CEUS, all 19 lesions displayed circular rim enhancement in the peripheral segments and absent enhancement within the central areas of the lesions (a “black hole” effect). As a result, the lesions’ margins were clear, irregular and distinct. In general, the sizes of all the HAE lesions observed by CEU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fundamental US. Therefore, CEUS is a simple imaging method and can be a helpful tool for more accurate sizing of HAE lesions and their surrounding invasion range and the proper cut-off margin when radical hepatectomy i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