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 女,7个月,因发热伴皮疹5~6d入院。患儿5~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规律性体温变化,无乏力、盗汗,无咳嗽及喘憋,无呕吐和腹泻,发热第2天全身出现皮疹,并有瘙痒、触痛。皮肤科诊断为虫咬性皮炎,院外给予抗生素及退热处理,热退后又复升。病后纳差,二便正常。既往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遗传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
李彪 《中国保健》2008,16(11):546
患儿,男,2岁,因发热7d入院.患儿于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间歇性,体温在38~40℃之问,但无咳嗽、气促、呕吐、腹泻等症状,5d前曾出现一过性皮疹,口唇黏膜干燥,唇皲裂.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出生后5 d,孕1产1,足月,剖宫产,Apgar评分:10分.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伴阵发性咳嗽,轻度流涕,但无咳痰、喘憋及青紫,初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静滴头孢曲松抗炎治疗,体温不降.于生后第4天发现其面部、躯干出现红色皮疹,随后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四肢、手掌及足底.其母亲于分娩前4 d开始发热,分娩前1 d出现皮疹,检测血清麻疹抗体lgM(+),诊断为麻疹,目前正住院治疗.妊娠前未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4.
1 病例 患者女,17岁,学生.主因发热4 d伴皮疹3 d于2007年12月25日入院.入院前4 d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乏力,食欲减退,次日白头部开始出现散在的充血性斑疹、斑丘疹、水疱疹.继之面部四肢也出现且逐渐增多并伴搔痒,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头面部.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45岁,因发热15d,伴全身皮疹5d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d出现高热,体温一般在38.5~39.0℃,有时体温可降为38.0℃以下。5d前出现全身皮疹,以玫瑰疹、斑丘疹为主,间有少量正常皮肤,有时体温可达40.0℃。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血常规:白细胞6.90×10^9/L,红细胞3.17×1^12/L,血红蛋白107g/L,  相似文献   

6.
异型麻疹误诊为手足口病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儿,男,8.5个月,因发热伴皮疹2d入院。入院10d前接种过麻疹疫苗,入院前2d来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40℃,手、足出现红色斑丘疹,伴流涕,无寒战、抽搐、咳喘、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查体:体温39.8℃,脉搏138次/min,呼吸36次/min。神清,精神欠佳,面部潮红,手、足部位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咽充血,口腔黏膜未见柯氏斑,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儿男,7个月,15 d前出现左小腿后侧皮肤红疹,家长未予注意.5 d后左小腿皮疹范围较前明显扩大且右小腿、颜面部、前躯干及右上肢出现同样性质皮疹,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5 ℃~39.0 ℃)、双下肢肿胀和少尿.就诊于本院儿科并入院治疗.入院后体温38.6 ℃,呼吸36次/分,患儿神志欠清,三凹征阳性,双下肢红肿明显,伴有发热,双下肢远端皮温低.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25.1×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 %,淋巴细胞百分比20 %,单核细胞百分比18 %).肝功能检查:总蛋白42.6 g/L,白蛋白20.5 g/L.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3 d后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双下肢切开减张等处置.入院2 d后复查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3 d后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经治疗10 d后患儿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0 ℃~39.3 ℃),呼吸急促及少尿未见好转(具体尿量不详),且出现下腹部、双髂部、双下肢多处皮肤坏死以及进行性腹胀,遂转入本院烧伤外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农民.因"间断发热伴股内侧疼痛、皮肤紫纹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午后发热,体温最高41 ℃,伴双侧股内侧皮肤针刺样疼痛,无皮疹及硬结.腰背部及腹部出现少许紫纹,热退后疼痛及紫纹均消失,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每日2次,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后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高血压病10年,长期口服复方降压片,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1mmHg=0.133kPa),近1周来血压持续在160~180/70~90mmHg.2003年3月26日起将复方降压片停服,改用卡托普利25mg,2/d口服,上午服药后15min,患者出现全身发热.查:体温37.6℃,脉搏76次/min,血压160/80mmHg,皮肤粘膜无水肿及皮疹,心肺听诊无异常,1个半小时后自行缓解,体温正常.下午再次口服卡托普利后,以上症状又出现.因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发热,在口服卡托普利后出现发热,初步诊断为卡托普利所致,停服卡托普利观察后再无发热,也未见其它异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7岁 ,主因颜面部、四肢皮肤皮疹、发热 10 d,高热乏力 3d入院。1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因持续高血压伴有半身肢体乏力 ,经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曾予抗凝药及中药治疗 1周后 ,患者出现腹泻、发热 ,即给予头孢曲松等治疗后 ,体温未降且 WBC和 BPC分别降至 0 .6 g/ L 和 2 0 g/ L,并出现血尿和红色血便 ,于 6月 8日转入我院。入院主要体征 :体温 36 .5℃ ,BP15 / 10 k Pa,颜面及胸背四肢可见陈旧性皮疹 ,会阴部有散在皮肤破溃 ,右侧腹部有压痛。血常规检查 :Hb 2 2 g/ L,WBC0 .6 g/ L,BPC2 7g/ L,…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因发热15d,伴全身皮疹5d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d出现高热,体温一般在38.5-39.0℃,有时体温可降为38.0℃以下。5d前出现全身皮疹,以玫瑰疹、斑丘疹为主,间有少量正常皮肤,有时体温可达40.0℃。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血常规:白细胞6.90×109/L,红细胞3.17×1012/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79×109/L,嗜酸细胞比率0.291、计数1.35×109/L;粪常规正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患儿男性,3岁。主诉:全身皮疹伴发热2天。现病史:患儿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9℃。呕吐一次。于发热第二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皮疹,逐渐增多。双侧耳后及颈部皮下出现数个结节。病程中无咳嗽、流涕,无抽搐及腹泻,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例1,女,39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伴咳嗽、咳痰、胸闷气促1个月余收入我科。患者为间断发热,体温37.4~38.0℃,多于夜间发热,咳白色泡沫痰。给予抗炎、退热对症处理症状无改善,出现进行性胸闷,无关节疼痛、皮疹及红肿,其间曾行人流术。在外院住院治疗,血常规提示有感染,低蛋白血症;肝功能:AST 5 6~118U L ,ALT 5 6U L ;免疫功能:IgG2 2g L ,IgM 2 .11g L ,C30 .75g L ,抗双链DNA阴性;血培养、肥达反应、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及PPD阴性,大小便常规正常,乙肝抗原、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抗体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 男,34岁,汽车驾驶员。因发热4d,全身皮疹、瘙痒2d于2002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4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7℃,伴有畏寒,无寒战。发热以下午及夜间明显,同时伴有盗汗。在外院给予抗生素及退热处理(具体用药不详),热退后又复升。发热第3天全身出现皮疹,并有瘙痒。病后纳差、乏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及遗传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8.8℃,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艇90/60mmHg(1mmHg=0.133kPa)。发育及营养良好,巩膜、皮肤无黄染,牟身皮肤见密垡散在红色丘疹.皮疮不高出皮肤。压之褪色。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5月龄,因“发热4d,呕吐、嗜睡1d”入院。4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7.8℃,口眼退热药物后仍反复发热,伴易惊及肢体抖动。入院前1d出现呕吐7~8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小便量少,12h仅排尿1次。伴嗜睡、精神差、乏力、叹气,易惊及肢体抖动较前频繁。在外肌肉注射止吐药物后(具体不详)来诊。查体发现口腔、足底、臀部皮疹,以手足口病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4岁。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对称性潮红,并出现红斑、丘疹及丘疱疹4个月,皮疹对称分布,自觉瘙痒难忍,近5d部分丘疱疹转成脓疱并伴发热,原有症状加重,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38.9℃,血压120/70mmHg,  相似文献   

17.
谨防药物热     
某男,28岁,干部。因咳嗽、流涕静脉滴注青霉素,症状明显好转,但于第四天出现高热伴关节酸痛及全身猩红热样皮疹。停用青霉素后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出院。 某男,20岁,农民。因臀部疖肿伴低热,静脉滴注先锋霉素V。第八天疖肿消退而出现发热,体温由38℃迅速升至40℃。停用先锋霉素V后体温正常出院。 以上二例均诊断“药物热”,停药后体温正常,皮疹消退,证明诊断正确。药物热是药物毒副作用之一,约占3%~5%。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发热,如抗生素、磺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 患者 女,36岁.因“畏寒、发热6d、腹痛4d、呼吸困难2 d”急诊入院.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畏寒、发热,自拟“上呼吸道感染”予“复方氨基比林”、“柴胡”等治疗症状缓解.4 d前体温升至39℃,并感右上腹及剑突下隐痛,继续上述治疗,高热不退,腹痛加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2 0 0 3年5月资料完整的4 5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抗结核药物和发热的关系,以提高对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 5例中,男2 1例,女2 4例,年龄6~6 3岁,平均年龄2 7岁。1.2 诊断依据 (1)原有发热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体温反较用药前更高或体温一度下降,继续用药体温再次上升,找不到其他病因。(2 )应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出现发热或体温较前增高,不能用结核热来解释,且无继发感染的证据。有上述任一项者伴或不伴皮疹、关节痛、嗜酸细胞增高等其他过敏反应症状,但停…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9月龄。因“发热伴皮疹1d”于2006年1月22日入院。患儿1d前出现发热,当时测T39.0℃,无咳嗽,无吐泻,在家口服退热药(布洛芬混悬液)2次,体温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来门诊。当时查体发现胸背部皮肤有散在红色斑丘疹,给予头孢克罗、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体温退而复升,皮疹未见消退,1月23日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精神稍差,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