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十枣汤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85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患者。之前应用降眼压西药,却无显著治疗效果,之后口服3次以内的十枣汤胶囊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服药1~3次,眼压下降37例(44只眼),下降至20mmHg以下,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服药3次,眼压下降28例(32只眼),下降至24mmHg左右,取得有效治疗效果;服药3次,眼压下降7例(9只眼),下降不显著,用药效果不明显。72例(85只眼)中,无效占7例(9.72%),有效占28例(38.89%),显效占37例(51.39%),总有效率为65例(90.28%)。结论: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采用十枣汤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设计。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34例(36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房角(Goldma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科A/B超声诊断仪检查)及术后角膜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1.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20/333,术后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P=0.000)。2.眼压:术前初始眼压(34.10±7.7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眼压7~20 mmHg,平均(14.85±3.89)mmHg,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84,P=0.000)。3.中央前房深度:术前(2.35±0.41)mm,术后3个月(3.80±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0,P=0.000)。4.房角:术前各象限窄Ⅱ~窄Ⅲ者32只眼,窄Ⅳ1~2个象限者4只眼,术后房角明显增宽,各象限宽角者24只眼,窄Ⅰ~窄Ⅱ者9只眼,窄Ⅳ1个象限者1只眼。结论对于白内障促发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入院时、术前、术后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眼压(58.2±13.1)mmHg(1 mmHg=0.133 kPa),术前眼压(48.6±6.8)mmHg,出院时眼压(11.5±3.9)mmHg;14例中仅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经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使用大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134例(14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术,慢慢放出房水,眼压下降至正常后再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 135眼;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2117眼。术后1周眼压≤21 mmHg 126眼;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 107眼。术后5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3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果36例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随诊6~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6.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27例(27眼)采用氪黄激光进行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30 min、1 h、2 h眼压;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评价患眼房角开放的情况。结果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66.57±8.85)mmHg,术后30 min、1 h、2 h的眼压分别为(40.41±7.42)mmHg、(30.45±5.24)mmHg和(25.53±8.99)mmHg,均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所有27眼各象限房角均呈关闭状态,术后平均房角开放象限数≥2个象限。结论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经局部及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有明显降眼压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依据病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低于40 mmHg。观察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高于40 mmHg,均给予两组实施抗青光眼手术,对比两组术后效果、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房积血、浅前房眼、虹膜炎症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疗效,术前用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5只眼),经药物或YAG激光治疗眼压仍高于36mmHg(1mmHg=0.133kPa),予前房穿刺术等处理后,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瞳孔、脉络膜、视网膜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2-18个月.结果 1.视力:术后10d内视力提高者16只眼(35.6%),术后11~20d视力提高者20只眼(44.4%),至随访结束视力无变化者9只眼(20.0%).2.眼压:术后7~12d内高眼压者(24~50mmHg)15只眼(33.3%),对症处理降至正常.3.滤过泡:大多在7~18d形成;远期随访有1例发生滤泡瘢痕.4.并发症:浅前房8只眼(17.8%),包括恶性青光眼2只眼(4.44%),经治好转;前房出血6只眼(13.3%),经治出血吸收;瞳孔后轻度粘连16只眼(35.6%);无伤口渗漏、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5.手术总成功率89.9%.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反应一般都较重,术后恢复及滤过泡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前房出血、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借助前房穿刺术等,并注意术中轻巧操作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4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绝对期青光眼26例(37只跟),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6例绝对期青光眼(不包括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无光感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除3例并发白内障、4例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26例中男10例,女16例。双眼11例,单眼15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8岁,平均64岁,年龄分布见表1。原发性青光眼22例(31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17例,慢性闭角型4例,开角型1例。继发性青光眼4例(6只眼)中,均为虹膜睫状体炎并发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所致。37只眼失明时间1至10个月,平均3.8月,其分布情况见表2。37只眼初诊时眼压为3.53~10.85kpa(1kpa=7.5mmHg),平均4.20kpa,其分布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其前房深度、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住我院的18例(20只眼)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15例(18只眼)伴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42例(67只眼)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前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均有所增加,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狭窄甚至关闭的前房角术后可增宽,部分患者可完全开放。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明显加深,房角开放。结论对房角功能尚可的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视力、加深前房、降低眼压。对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其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4例(78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2眼,有光感1眼,<0.1 12眼,0.1~0.3 36眼,>0.3~0.5 18眼,>0.5 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不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应用美开朗或毛果云香碱等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控制在10~20 mmHg者9例,1眼行2次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手术成功率为99%;术后第1天,患者均形成前房,其中正常72眼占总数的92%,浅Ⅰ级4眼,浅Ⅱa级2眼,给予脱水药物、加压包扎、散瞳剂等治疗后均于7 d内恢复正常;75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6%,3眼为无功能的滤过泡占4%;其中发生低眼压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6例;术中发生2例前房少量出血。患者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以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博爱眼科教学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0例经手术治疗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患者分为恶性青光眼组10例(14只眼)以及非恶性青光眼组290例(424只眼),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房角结构等方面分析恶性青光眼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恶性青光眼组术前眼压、晶体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恶性青光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青光眼类型。结论:年龄较小、术前出现持续高眼压的情况、房角完全关闭、晶状体较薄、眼轴较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有关,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重视及治疗,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5者46眼(76.7%),0.2—0.4者9眼(15%),≤0.2者5眼(8.3%),术前平均眼压24±2.32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为12±2.5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2.6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具有刨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探讨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措施,分析了32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32例患者经治疗平均3天眼压降至适于手术阈,28例滤过性患者眼压为10-16mmHg,25例获理想滤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急救、心理、生理、滤过泡等护理明显有助于提高疗效,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30眼)。两组均予患眼局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及口服醋甲唑胺片。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耳尖穴、太阳穴放血疗法治疗。结果:提高视力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眼压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降眼压的同时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疗效,可有效及时控制高眼压。  相似文献   

16.
探讨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措施,分析了32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32例患者经治疗平均3天眼压降至适于手术阈,28例滤过性患者眼压为10-16mmHg,25例获理想滤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急救、心理、生理、滤过泡等护理明显有助于提高疗效,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积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光眼滤过手术发生前房积血较多见 ,发生率为2 1 %~ 37% ,它常可导致严重的眼内并发症〔1〕。作者对我科 1 989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积血量较多的 31例 32只眼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积血完全吸收 ,对治疗情况和积血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31例 ( 32只眼 )患者中男性 1 3例 ( 1 4只眼 ) ,女性 1 8例 ( 1 8只眼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4 5岁。术前诊断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 4只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 1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只眼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 3只眼 ,外伤后继发青光眼 2只眼…  相似文献   

18.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9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凡房角开放1/3以上象限者,分为3组,每组32只眼,Ⅰ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虹膜根切术,Ⅲ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三组早期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Ⅰ组3眼,Ⅱ组2只眼,Ⅲ组2只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开放1/3象限以上者3种不同手术方法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眼压已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010年门诊及住院的眼压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3例(164只眼),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49人(9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予服用中药。西医对照组34人(6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未使用中药。均治疗观察3个月,以视野、视力为指标比较2组疗效。结果 1.视野:中医治疗组中好转18只眼,稳定75只眼,恶化4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3只眼,稳定51只眼,恶化13只眼。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视力:中医治疗组好转10只眼,稳定84只眼,恶化3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6只眼,稳定55只眼,恶化6只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较单纯西药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降眼压、保护视神经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38眼)青光眼患者根据其病程所处具体阶段和类型分为3个组: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术后。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记录针刺前和针刺3个月后患者的眼压,通过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探索针刺疗法对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3个月后,各类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疗效比较:开角型青光眼有效率可达到100%,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率为83.3%,青光眼术后的有效率为60%。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尤其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