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HCP 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脑血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均比对照组降低,有应激反应者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更明显。并非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只有在应激状态下,CD4+和CD4+/CD8+降低,CD8+升高。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严重程度与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D患者PBL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测定 3 5例PD患者与 18名健康对照者CD3 + 、CD4+ 、CD8+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淋巴细胞总百分比 ,计算CD4+ /CD8+ 的比值。结果 :PD患者CD4+ T细胞百发比和淋巴细胞总百分比降低 ,CD8+ T细胞的百分比不变 ,CD4+ /CD8+ 的比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 ,男性患者上述指标的下降更明显。多巴制剂的服用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无影响。结论 :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7、14天的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第3、5天周围血CD3^ 、CD4^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均P<0.05),而第14天的CD3^ 、CD4^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第3、5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梗死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10天之内。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49例W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WD组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变化,NK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仍无差异,随病情加重NK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WD存在NK细胞免疫失调,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病情重的患者NK细胞免疫功能更低.  相似文献   

5.
3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TNF-α、LI-2水平与占兰-巴雷综合征(GB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PAAP、ELISA法对36例GBS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IL-2水平测定。结果 重症GBS患者外周血CD;^+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例增大,GB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2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BS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IL-2的测定,可直接反映恶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12-2013-08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神经胶质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3+CD8+、CD4+/CD8+、CD3+ T淋巴细胞及CD4+CD25+ T reg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CD3+ CD4+T细胞与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A组外周血中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较B组显著降低( P<0.05);A组外周血中CD3+CD8+百分比较B组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CD4+ CD25+ T reg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组CD4+CD25+ Treg百分比较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对于神经胶质瘤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检测,尤其T reg细胞,有利于对神经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及疗效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脑梗死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成老年ACI组(66例)和中青年ACI组(35例)。选择对照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ACI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②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③老年ACI组患者与中青年ACI组患者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重新分布,尤其老年ACI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这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和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79例脑血管病患(脑梗死41例,脑出血38例)外周血RBC-C3bRR 和RBC-ICR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脑死组和 出血组RBC-C3bRR,CD3 ,CD4 和CD4+/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BC-ICR则显著增高,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小脑> 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RBC-C3bRR与CD4+/CD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存严重的红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平衡失调,病变的性质(梗死或出血)不是其决定性因素,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建立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使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49例无神经系统疾病人群脑脊液和血液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69+)百分比水平。结果 (1)正常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以T辅助细胞(CD3+CD4+T细胞)为主。T辅助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68.27%,参考范围为54.77%~81.77%。T抑制细胞(CD3+CD8+T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31.73%,参考范围为18.23%~45.23%。活化T细胞(CD3+CD69+T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2.76%,参考范围为0.29%~26.29%。脑脊液CD4/CD8比值平均为2.21,参考范围为1.16~4.21。脑脊液的T辅助细胞百分比、活化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高于血液,T抑制细胞百分比低于血液(P<0.05)。(2)脑脊液与血液各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脑脊液和血液各T淋巴细胞亚群在男女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参考范围;正常脑脊液T淋巴细胞中以T辅助细胞为主,且其亚群分布特点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在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了45例MG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凋亡状况,并对24例MG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MG患者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MG患者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强。结论MG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及CD4~ T淋巴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其凋亡程度可能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对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缺陷具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面神经炎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PAAPELISA法对30例面神经炎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急性期患者组CD3、CD4、CD4/CD8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P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并与正常人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比较。结果PNS组与正常组比较:CD3+、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CD4+/CD8+显著降低(P&lt;0.05~0.01);总活化性T细胞及活化性CD4+T细胞升高(均P&lt;0.01)。PNS组与SCLC组比较:总活化性T细胞及活化性CD4+T细胞显著升高(均P&lt;0.01);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低(P&lt;0.01)。结论PN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及CD4+/CD8+降低,活化T细胞增多及调节性T细胞减少。提示其细胞免疫功能总体处于低下状态;并有T细胞过度激活及调节性T细胞所介导的免疫抑制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HZ)和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HZ和PH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择52例临床确诊的HZ患者,采集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恢复期CD8~+T和CD4~+CD45RO~+T细胞较急性期相显著降低,CD4/CD8比值和CD4~+CD45RA~+T细胞较急性期显著增高,而CD3~+T和CD4~+T细胞无显著差异;与轻中度疼痛组相比,重度疼痛组CD3~+T、CD4~+T和CD8~+T细胞差异无显著变化,CD4/CD8比值和CD4~+CD45RA~+T细胞显著减少,CD4~+CD45RO~+T细胞显著增高;HZ患者恢复期IL-4和IL-10表达较急性期相比显著升高,而IL-17和TNF-显著降低;不同程度疼痛组IL-4、IL-10、IL-17和TNF-α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恢复期HZ与急性期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重度疼痛与轻中度疼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有差异,为探讨HZ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 ,MG)患者胸腺的T、B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并分析与其外周血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检测了 59例MG患者 ,包括 30例伴胸腺病变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另外 ,对 8例MG患者的胸腺和外周血经体外培养后进行检测。结果  ( 1)MG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 (Th ,CD4 )异常增高 ,病程 6个月以内、伴胸腺增生者Th细胞均明显增多 ;( 2 )MG胸腺和外周血中经乙酰胆碱受体 (AChR)刺激后活化的Th细胞 (CD4 CD2 5 )、CD5-B细胞 (CD5- CD19 )明显增多 ,且外周血CD5-B细胞与自身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滴度显著相关 (P <0 .0 1) ,胸腺摘除术 (Tx)后 ,MG外周血CD4 CD2 5 、CD5- CD19 细胞均有所减少。结论 MG患者胸腺存在着异常的AChR特异应答性T、B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尤其以活化的Th细胞为著 ;CD5-B细胞的产生可能与M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30例GBS患者进行淋巴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全套、血常规、凝血四项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淋巴血浆置换治疗1w后患者MRC评分、2w后MRC评分及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2w后有效率高达90%。患者外周血免疫球白及补体、单核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CD4+/CD8+值显著降低,并且2w后Hughes评分提高大于1分者这种变化更为显著,而2w后Hughes评分提高小于1分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LPE治疗GBS疗效显著,可能与纠正GB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直接去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单核细胞、纤维蛋白原等病理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片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对多发性硬化 (MS)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 4 2例MS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治疗组及非雷公藤治疗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 雷公藤治疗及非雷公藤治疗的MS组治疗前其外周血中CD3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CD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雷公藤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 无明显差别 ,CD4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CD8 明显增加 ,CD4 CD8 比值则显著降低 ,而非雷公藤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雷公藤治疗MS的免疫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和非进展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且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非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CD8值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身比较,均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CD4+T细胞水平,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患外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酵母菌花环法分别测定20例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并对其中10例服用L-多巴前后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CD2、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RBC-ICR水平增高。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表明,服药后CD3、CD8水平升高,RBC-ICR水平降低,结论:PD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下及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多,应用多巴胺制剂可改善PD的免疫学异常,提示PD的免疫功能异常与体内多巴胺递质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健康状况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免疫细胞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T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值受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因此建立正常参考值对判断不同疾病状态免疫功能、疾病进展以及恢复状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调查健康傣族成人及青少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正常值。 方法:使用四色荧光抗体对392名健康傣族成人及青少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结果与结论:82名傣族健康青少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均值及参考范围分别为:淋巴细胞为3 054×106 (1 691× 106~4 845×106)L-1;CD3+细胞为2 055×106(1 183×106~3 280×106)L-1;CD4+细胞为1 072×106(583×106~1 666×106)L-1;CD8+细胞为825×106(381×106~1 665×106)L-1;CD4+/CD8+值为1.38(0.44~2.36)。310名成人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淋巴细胞为2 649×106(1 243×106~4 754×106)L-1;CD3+为1 763×106(828×106~3 115×106)L-1;CD4+为985×106(450×106~ 1 708×106)L-1;CD8+为663×106(275×106~1 335×106)L-1;CD4+/CD8+值为1.64(0.74~2.00)。男性淋巴细胞数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大于女性,而CD3+百分比和CD4+百分比低于女性(P < 0.05)。除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外,各年龄层健康人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绝对数、CD8+T细胞绝对数及比例均不同,尤其是青少年组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8+%高于其他年龄组,且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中国不同地区健康人群比较,傣族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此次调查建立了傣族人正常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0.
躁狂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躁狂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2例躁狂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外周血作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躁狂症组同时进行家族史、临床类型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结果:躁狂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与性别、家族史及临床类型无关。结论:躁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活跃,精神-神经-免疫系统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