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插管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合并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结肠炎合并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浅插管保留灌肠法,即抬高臀部15cm,肛管插入肛门4~6cm开始灌肠,拔管后继续抬高臀部20~30min。结果:观察组肛门异物感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肛门出血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浅插管保留灌肠法可减轻肛管对患者痔及直肠黏膜的刺激,增加患者治疗舒适度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
传统灌肠法是用灌肠袋装入所需生理盐水,然后将灌肠袋的前端(相当于肛管的直径)插入肛门7~10 cm(大量不保留灌肠)或10~14 cm(小量保留灌肠),笔者用输液管或注射器代替灌肠袋,用一次性导尿管或吸痰管代替灌肠袋前端连接输液管,组装简易肠道清洗器,对不同年龄患者行肠道清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量不保留灌肠术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肛管插入结肠的深度、灌肠液量及灌肠液保留时间对灌肠效果有直接影响。按文献 [1]的要求 ,大量不保留灌肠时 ,肛管插入的深度为 7~ 10cm ,灌肠液量为 5 0 0~ 10 0 0ml。但在临床实际操作时 ,按此标准 ,常难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清洁肠道 ,强化灌肠术的科学性 ,本研究结合骨科常见病人 ,如脊椎骨折、截瘫 ,骨病术后及术前的肠道准备 ,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术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液量和保留时间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择骨科常见病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9岁…  相似文献   

4.
谭禾英 《中外医疗》2009,28(4):47-47
目的用改进肛管及加深插入深度的灌肠方法,解决老年患者灌肠失败的问题,探讨老年患者灌肠患者失败的原因。方法将56例老年便秘患者分为常规组27例和观察组2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灌肠法灌肠,实验组采用14-16号较细肛管插入深度最大限度一般20cm左右,缓慢灌入的新灌肠方法,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比常规组在灌肠过程中出现边灌边流出及灌肠液难以保留机率大大缩小(P〈0.05)。结论使用不同型号肛管及不同灌肠法能解决老年患者灌肠失败的问题,达到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管及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深部保留灌肠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A组(n=29)、对照B组(n=29)、对照C组(n=29),实验A组采用胃管与一次输液器相连灌肠,灌肠液为60mL开塞露加250mL生理盐水的稀释液,灌肠深度为25~30cm;对照B组采用一次性肠道冲洗器,灌肠液为60mL开塞露加250mL生理盐水的稀释液,灌肠深度为7~10cm;对照C组采用胃管与50mL注射器,灌肠液为开塞露60mL,灌肠深度为25~30cm。观察三组的灌肠效果、灌肠液外溢情况、胃肠痉挛性疼痛、里急后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疗效比较,实验A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B组、对照C组(P〈0.01)。灌肠液外溢情况显示,实验A组明显少于对照B组(P〈0.01)。胃肠痉挛及里急后重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实验A组明显少于对照B、C组(P〈0.01)。结论应用胃管及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深部保留灌肠治疗老年便秘,提高了灌肠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用0.2%肥皂水大量不保留灌肠为便秘患者通便,但常发生肛门泄漏,病人不易忍受,通便效果不佳等现象.故对我院2008年在门诊治疗室行灌肠治疗便秘的患者随机分组,一组采用0.2%肥皂水大量不保留灌肠,一组采用甘油灌肠剂不保留灌肠.甘油灌肠剂组结果优于肥皂液组.  相似文献   

7.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炎插管深度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庄 《医学文选》2003,22(1):78-79
我院采用中草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 90例 ,经临床观察 ,保留灌肠插管的深度直接影响药物在肠道的保留时间。根据成人肛肠解剖 ,从肛门至直肠的长度为 1 6~ 1 8cm,从肛门至乙状结肠的长度为 2 0~ 2 5 cm,现将传统插管深度组 ( 1 5~ 2 0 cm)与观察组深度 ( 2 0~ 2 5 cm)进行观察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9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 ,年龄 2 6~ 47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 1 65例和传统组 1 2 5例。1 .2 用物准备 中药灌肠液 2 0 0 ml(密封瓶 ) ,药温38℃~ 41℃ ,一次性输液管 1条 ,常规灌肠用物。1 .3 方法 嘱…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插入不同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灌肠进行不同插入深度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插入25~30cm以上,对照组插入15cm,比较两组的药物保留时间及治疗2周后的结肠镜下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保留时间及镜下效果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保留灌肠适当加大插管深度至25~30cm以上,可延长药物的存留时间,提高灌肠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灌肠方法对老年便秘患者产生的不同临床效果,探讨适合于老年便秘患者的最佳灌肠方式。方法将9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良后的大量不保留灌肠(A 组)、小量不保留灌肠(B 组)和开塞露简易通便法(C 组),灌肠后从灌肠液外流情况、舒适程度、灌肠液保留时间和排便效果4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灌肠液外流 B、C 组少于 A 组;舒适程度 B 组高于 A、C 组;灌肠液保留时间>10 min B、C 组多于 A 组,B 组多于 C 组;排便效果 C 组高于 A、B 组。结论开塞露简易通便法排便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最适用于老年便秘患者。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保留灌肠时病人的便意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本文对保留灌肠的肛管插入深度进行探讨,现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其余条件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将肛管插入深度20~3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保留时间及治愈率等情况,结果表明肛管插入深度20~35cm时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便意感减轻,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保留灌肠方法中药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方法]将中药用自动煎药包装机,煎成水剂100~150ml。常规法按传统法用灌肠袋进行保留灌肠,肛管插入15CM,速度不能控制,改良法用输液器连接16号硅胶导尿管插入25CM,可以控制速度。[结果]改良法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平均为167.06±112.06,对照常规法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平均为72.48±62.52,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保留时间长,病人感舒适,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马文贵 《当代医学》2011,17(15):62-6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灌肠液、灌肠方法以及灌肠后的效果。方法选取胃肠手术后腹胀或者术后3~5天不能排气的患者,用双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14号一次性吸痰管,使用0.9%的生理盐水40ml+开塞露3支(20ml/支),插入肛门30~35cm。对照组25例,采用14号一次性肛管,使用0.9%生理盐水500ml,插入肛门15~20cm。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灌肠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方案优于对照组,对预防和治疗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两种灌肠法的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灌肠液配置方便,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锦艳  孙梅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19-120,122
目的 探讨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 将5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对照组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灌肠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23例有效,11例产生副反应;对照组17例有效;13例有副反应;两组灌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副反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莫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58-159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10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2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用消毒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肛门内2~3cm,然后把抽取好的开塞露经导尿管缓慢注入肛门,注射完后停留2min再拔出尿管;对照组不用开塞露,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排完所需时间、经皮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胎便排完所需时间短,经皮胆红素值低,黄疸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早产儿黄疸的发病率,进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围生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赛必妥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经X线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确诊为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介入治疗实施输卵管复通术,术中使用的药物为庆大霉素8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生理盐水5ml,赛必妥2ml,缓慢向宫腔内注药防止粘连。治疗组患者手术后每天行中药保留灌肠(经期除外),方剂如下:红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各30g,丹参、丝瓜络各20g,三棱、莪术各15g,桃仁、红花、枳实、乌药各10g,煎成浓汤100ml,用9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4cm,缓慢灌肠,之后卧床休息30分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3%、47.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赛必妥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有效保留灌肠方法。方法:以随机抽样按序编组为原则将96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取右侧卧位,肛管插入〉25 cm;对照组不清洁肠道,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20 cm。分析两组灌肠后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和第1次灌肠8 h后血氨下降幅度的总有效率,并以χ2检验判断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血氨下降幅度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点滴保留灌肠的前提下,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取右侧卧位和肛管深插方法能大大减少灌肠液返流入直肠,不会或极少会立即出现排便反射,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更长,减少氨产生和吸收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灌肠方法配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8例在化疗期间发生便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采用福尔特输液器连接16号导尿管,配合患者做腹部环形按摩来解决患者便秘,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在便秘时采用不同灌肠方式时的灌肠效果和患者对灌肠的耐受度。结果两组灌肠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灌肠过程中患者对灌肠的耐受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配合患者腹部环形按摩,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灌肠效果,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灌肠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19.
刘静  邹莉  陈素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296-1297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灌肠法和常规灌肠法通便,观察2种方法排便效果及患者反应。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16例有效,总有效率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患者,排便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对患者心理伤害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