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在 18 42年 ,Rigoni-Stern[1] 就推测宫颈癌的发生与性传播感染有关。到了 1974年 ,zurHausen[2 ] 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或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超过 75种不同的HPV ,大约 35种可感染生殖道粘膜 ,其中 13种与宫颈癌有关。根据HPV亚型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3] 。HPV 6、11型为低危型 ,HPV 16、18、31、33、35型为高危型。HPV 16型最常见 ,在至少 5 0 %的宫颈癌中能发现 ,大部分有关HPV致癌机制的研究都集中于HPV 16…  相似文献   

2.
现已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长期持续感染是造成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原囚[1],不同地区HPV亚型的流行病学分布不同,其致病件和后果存在差异[2].现总结我院近2年185例宫颈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致宫颈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通常在感染后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其致癌的中心环节是E6,E7与p53和Rb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p53通路(p14-MDM2-p53通路)和Rb通路(p16-CDK4/cyclin D1-pRb通路)功能失活,这是宫颈癌的发病基础。此外,影响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辅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通常在感染后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其致癌的中心环节是E6,E7与p53和Rb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p53通路(p14-MDM2-p53通路)和Rb通路(p16-CDK4/cyclin D1-pRb通路)功能失活,这是宫颈癌的发病基础.此外,影响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辅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宫颈癌可能是通过一些性传播因子引起的 ,其中已被广泛重视的性传播因子是病毒 ,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目前已有 10 0种以上的HPV型别被鉴定。依HPV致病性不同 ,可将其分为低危和高危两大类别。前者包括HPV -6 ,11,30 ,39,42 ,43 ,44等 ,可引起尖锐湿疣、扁平湿疣等良性病变 ,其中仅 1%进展为宫颈癌 ;后者包括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 - 16 ,18,31,33 ,35 ,45 ,5 1,5 2 ,5 6 ,5 8,6 1等型别。随着HPV检测技术的发展 ,几乎在 10 0 %宫颈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rHPV E6/E7 mRNA在宫颈癌联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联合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6223例。根据宫颈筛查方法分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HC2组(LBC+HC2组);LBC+HPV分型组;LBC+hrHPV E6/E7 mRNA(LBC+E6E7组)。比较3种HPV+细胞学联检策略和细胞学单独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道镜转诊率、CIN2+/CIN3+检出率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BC+E6E7联检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阴道镜转诊率、CIN2+/CIN3+检出率分别为91.28%、95.50%、56.07%、99.43%、9.64%和5.40%;CIN3+分别为93.10%、92.06%、19.29%、99.85%、9.64%和1.86%。3种联合筛查策略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BC+E6E7联检CIN2+/CIN3+的AUC分别为0.969和0.973,大于LBC单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 E6/E7 mRNA与细胞学联合筛查的准确性与HC2、HPV分型+LBC联检无明显差异,可作为HPV-DNA的替代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联检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rHPVE6/E7 mRNA在宫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7791例,年龄25~65岁。所有受试女性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每位受试者同时行HPV检测,根据采取的HPV方法不同分为3组:HC2组(2417例),HPV分型组(2456例),E6/E7组(2906例)。比较4种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道镜转诊率、CINⅡ+/CINⅢ+检出率。结果: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灵敏度分别为93.02%和94.83%,NPV分别为99.52%和99.88%,与HC2及HPV分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特异度分别为90.20%和86.90%,与LBC、HC2及HPV分型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HC2和HPV分型为参照时,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RR均1。E6/E7的阴道镜转诊率为14.73%,低于另两种HPV检测方法,高于L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HPV检测方法的CINⅡ+/CINⅢ+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 E6/E7 mRNA与HC2和HPV分型相比,灵敏度相同、特异度高,阴道镜转诊率低,CINⅡ+/CINⅢ+检出率无差别,可用于宫颈癌的机会性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和PCR-ELISA方法检测61例Ia~IIb期宫颈癌组织和盆腔淋巴结HPV载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并与常规病理结果比较。同时取15例良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结作为阴性对照组;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各种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阳性率(P<0.01),对照组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均为阴性。常规病理阳性的淋巴结HPV16/18拷贝数和端粒酶活性高于病理阴性的淋巴结,但低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1)。临床分期晚和癌灶浸润深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与常规病理相比,采用FQ-PCR和PCR-ELISA技术检测HPV和端粒酶活性表达能显著提高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常见性传播疾病 (STD)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 116例宫颈癌患者及 84例非宫颈癌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菌、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的检测 ,结合临床确定是否合并STD。结果 宫颈癌组 116例中合并STD 5 4例(46 6 % ) ,非宫颈癌组 84例中合并STD 16例 (19 0 % ) ,宫颈癌组合并ST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宫颈癌组 (P<0 0 1)。结论 宫颈癌的发病与ST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感染或多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检测98例CIN患者的HPV亚型。以35岁为界将98例CIN患者分为两组,年龄≤35岁者为A组(43例);年龄>35岁者为B组(55例)。结果 98例CIN中HPV阳性率,CINⅠ为72.41%(21/29),CINⅡ为75%(27/36),CINⅢ为96.97%(32/33)。HPV单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41.38%(12/29),44.44%(16/36)和57.58%(19/33);HPV双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27.59%(8/29),19.44%(7/36)和27.27%(9/33);HPV多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3.45%(1/29),11.11%(4/36)和12.12%(4/33)。CINⅠ中主要为低危型HPV感染,CINⅢ中以HPV16为主导感染亚型。AB两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20.93%(9/43),40%(22/55),差异具...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参与了许多病毒致病和肿瘤发生过程。利用实验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肿瘤相关的miRNA进行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在宫颈癌中目前已发现若干miRNA(如miR-21,-143,-146a,-199a等)的异常表达。综述miRNA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样本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及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 DNA检测在宫颈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与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优化组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同时HPV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治疗的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价值,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但HPV的高感染率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相对较低的发病率,仍需我们寻找新的能早期预测真正发生宫颈癌风险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HPV感染后多数可被宿主免疫机制清除,只在部分病例中HPV感染持续存在并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宿主细胞癌变。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病毒整合及致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对目前有关HPV表观遗传学特点在影响HPV自身表达和宫颈病变进展中作用的文献加以综述,了解HPV DNA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HPV基因表观遗传学状态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参与了许多病毒致病和肿瘤发生过程。利用实验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肿瘤相关的miRNA进行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在宫颈癌中目前已发现若干miRNA(如miR-21,-143,-146a,-199a等)的异常表达。综述miRNA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世界的1/3。近几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明显下降,但35岁以下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却显著上升。此外Chan等对1973~1999年美国30岁以下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研究发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由8.0/10万上升至14.3/10万;腺癌也从0.7/10万上升至2.7/10万。迄今为止,国外报道的最小患病年龄为15岁。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HPV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由L1自我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是预防性疫苗的最佳侯选者之一,肌肉注射VLP后可以产生很强的B细胞、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和中和抗体的天然免疫。VLP的Ⅱ期临床实验均取得可喜成果,Ⅲ期临床实验也在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端粒酶的活化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CIN和69例宫颈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以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的表达,并以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TERT无表达,HPV16、18阳性率5.6%(1/18);CIN中hTERT阳性率50%(26/52),HPV16、18阳性率51.9%(27/52),CIN组与对照组比,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hTERT阳性率87.0%(60/69),HPV阳性率84.1%(58/69),宫颈癌组与CIN和对照组比,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hTERT与宫颈癌分期、组织来源、细胞分化及有无淋巴转移等均无关.无论是CIN还是宫颈癌,hTERT阳性者HPV16、18感染率均明显高于hTERT阴性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的活化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不论是CIN还是宫颈癌阶段端粒酶表达率的高低均与HPV感染率高低呈正相关关系,HPV16、18可能是端粒酶活化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HPV16/18感染及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宫颈分泌物及淋巴结中HPV16/18感染和术前血清SCCA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5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术前血清SCCA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及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0%(28/35)和20%(7/35)。7例组织学阳性淋巴结及28例阴性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5.71%(6/7)和3.57%(1/28)。SCCA阳性率为37.14%(13/35)。淋巴结HPV16/18阳性感染与术前SCCA水平相关(r=0.650,P0.01),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累及有关(P0.05),而和宫颈分泌物HPV16/18阳性感染无关(P0.05)。结论:HPV16/18在组织学阳性淋巴结中感染率高,与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阴性淋巴结中的HPV16/18检出提示微转移。术前SCC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一高危HPV亚型与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性生活史并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137例,比较患者细胞学、病理学结果出现的概率;比较单一高危HPV亚型与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的差别。结果:①在全部感染病例中,以20~49岁者居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②感染病例中,高危型别以HPV16感染率最高。③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以HPV16感染率最高。④单一高危与多重高危HPV感染相比较,宫颈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高低危混合HPV感染中低级别病变概率高于单纯高危HPV感染,而高级别病变则相反。结论:①与单一高危HPV亚型相比,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不明显。②与单纯高危HPV亚型感染相比,高低危HPV亚型混合感染更多表现为低级别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是发生在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常见的恶性肿瘤。新疆是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之一,该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比同一地区汉族妇女高3~4倍,病死率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占首位。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诱导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感染HPV后决定是否发生宫颈癌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对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研究有较大进展,现就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