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院收治的盆腔脓肿导致的下肢疼痛、不能负重活动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囊肿的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0岁.以腰腿疼痛并活动受限40 d余主诉入院.40 d前,患者无诱因感腰及左下肢疼痛,呈持续性,渐活动受限,难以直立行走,在基层医院治疗2周无好转,转至市中心医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囊肿、盆腔炎症继续保守治疗28 d,症状未缓解,送来我院就诊.经查体及阅片后以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囊肿、左侧盆腔肿块性质待定诊断收住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梯形四角法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S1神经根受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梯形四角法针刀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梯形四角法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S1神经根受压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可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颈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增生疑似脊膜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6岁。于2010-01-18因颈部疼痛4个月、四肢无力1周入院。患者于2009-09出现左侧颈部僵硬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向右侧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2007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腰骶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均为Ls~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采用PLD治疗,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进行VAS疼痛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7例术后疼痛症状立即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术后有残留感觉迟钝,随访6个月后好转,整体治疗满意度90.9%.结论:PLD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确切,症状缓解迅速,患者满意度高,优势明显.术中需注意操作要点,防止术后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症状的效果。方法:于2000-05/2002-05选择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科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运用按、捏、拿、滚、扳等手法在患者腰腿部操作,再做适当的腰腿被动活动,约20min。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腹针治疗。以水分、气海、关元为主(进行治疗。留针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d。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疗效。改善率为100%时为康复,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腰椎疼痛的评价内容,使用目测类比评估法,评定以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受最痛、无法忍受。结果: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20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5%,P<0.01)。②疼痛视觉类比评估法治疗前后比较:在镇痛方面,两组在治疗10次和20次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缓解(3.06±0.13,0.83±0.23,4.98±0.36;3.96±0.31,2.85±0.49,4.77±0.24),治疗组治疗第20次后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0.83±0.23,2.85±0.49,P<0.01)。结论:腹针疗法能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较常规推拿疗法更有效。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康复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据统计,我国有60%~80%的成年人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腰腿痛,其中20%左右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其发病机制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是腰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弱点和遗传因素等;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小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9年 7月~ 1999年 12月 ,我科应用小切口小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2例 ,由于新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约 3cm ,开窗小约 1cm ,创伤轻 ,术后疼痛轻微 ,离床活动早 ,住院时间短和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术后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中 ,男 12例 ,女10例 ;年龄 2 0~ 6 6岁。病程最短 10d ,最长 8a。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L3 L4 椎间盘突出 8例 ,右侧 3例、左侧 5例 ;L4 L5椎间盘突出 12例 ,右侧5例、左侧 6例、1例偏中央型 ;L5S1椎间盘突出 2例 ,均为左侧。2 治…  相似文献   

8.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46例,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安慰剂组各23例.神经妥乐平组给予神经妥乐平7.2NU 0.9%NS 100ml静脉点滴,连续10天;安慰剂组患者给予0.9%NS 100ml静脉点滴,连续10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麻木感变化情况.结果: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疼痛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为68.4%、33.2%;有效率为95.6%、55.6%;46例患者中有30例有麻木症状,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麻木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18.0%;有效率为66.6%、25.0%.结论: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腰部、左下肢间断性疼痛 10年余 ,加重 1个月。现病史 :10年前腰部扭伤后出现腰部疼痛 ,1周后出现左下肢疼痛 ,休息后好转。腰痛、左下肢疼痛症状间断出现 ,手法按摩、封闭、休息后好转。近1个月疼痛症状加重 ,行封闭治疗效不佳。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患者患病以来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好发部位以腰4~5间隙最多,其次为腰5骶1间隙,少部分为腰3~4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的有明显的原因引起,如急性腰扭伤,而多数患者并无明确原因,多由于腰部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逐渐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使纤维环完全或不全破裂,髓核由破裂处向后方或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疼痛。1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并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腰痛是本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腰痛逐渐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但放射至哪…  相似文献   

11.
五、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诊断标准] 1.病史: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煅炼较少者。男性患者占89%。有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高,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向外侧突出。 2.症状: (1) 下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为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总结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右下肢疼痛麻木1个月入院,病初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进一步行胸椎MRI检查示胸椎椎管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胸椎椎管内肿瘤,术后1个月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随访至今病情未复发。1例因腰痛及右下肢疼痛麻木1年,加重2周入院,影像学检查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第4~5腰椎椎间隙右侧有一占位性病变向后突向椎管腔并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经术后病理检查及颈部CT和放射性核素检查最终确诊为甲状腺癌椎管内转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放疗,治疗半年患者死亡。结论临床遇及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的患者时,应考虑到椎管内肿瘤的可能,认真分析病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鉴别诊断、开拓诊断思维、及时行MRI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唐刚  张键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274-274,27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史,术后复发经非手术治疗3~6月以上无效,疼痛剧烈,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的病例,行后路腰椎间盘切除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结果:经1~6年随访,22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结论:椎弓根螺钉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再次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长杰 《中国康复》2001,16(4):224-224
1999年 5月 - 2 0 0 1年 3月 ,我科以腰腿痛待查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入院的患者中 ,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有 7例 ,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恶性肿瘤误诊为腰腿痛患者 7例 ,男 5例 ,女2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47岁 ;病史 1个月 - 3年 ;患者多有吸烟史 ;入院前均进行腰椎 CT检查 ,提示腰椎间盘向后或向后外侧突出 ,其中 4例腰椎X线平片示椎体有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窄 ;入院诊断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腰椎牵引、低中频电疗、温热疗法及静脉滴注等。2 结果7例患者经多种方法治疗后 ,症状不能缓解 ,自觉症状加重 ,夜间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髋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22岁。腰部及双下肢疼痛1个月。患者于2000-03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在外院行腰椎X线及CT检查,报告为:L3-5椎间盘膨出。到我院行门诊康复治疗。经牵引、电脑中频治疗治疗2个月后,腰痛症状缓解,但双髋及股外侧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并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针刺刺激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以针刺刺激坐骨神经干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角度(ASLR)以及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疼痛评分有降低,且治疗前后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刺激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降低疼痛评分,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疼痛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因外力因素致使腰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后刺激和挤压脊神经,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等一系列感觉异常症状。目前,射频消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取得较好疗效,但术后患者大多残留有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症状。对残留症状均采用药物,理疗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但效果不佳、药物不良反应多或延长住院时间等而使治疗不理想。牛痘疫  相似文献   

19.
张茗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20-7420
对左侧腰椎旁神经鞘瘤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9岁。因左腰骶部疼痛逐渐加重4a余入院,患者于4a前始,出现左侧腰骶部疼痛,疼痛为慢性钝痛,偶伴左大腿内侧钻刺样感觉,与天气变化无明显相关,无间歇性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中频电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电疗,观察组在中频电疗的基础上配合McKenzie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疼痛、腰痛以及临床疗效,并比较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腰痛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cKenzie疗法联合中频电疗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中频电疗,能够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