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共同性斜视为眼科常见眼病 ,但合并复视者较为少见 ,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较少 ,以至过去常误认为只有麻痹性斜视才有双眼复视。共同性斜视合并复视 ,与非共同性斜视复视截然不同 ,我院自1986年以来收治部份共同性斜视合并复视的患者 ,经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自 1986年至今 ,有详细病例记载的共2 6例 ,年龄在 16~ 4 8岁之间 ,女性 15例 ,男性 11例 ,有屈光不正者 19例。同视机检查 ,有异常视网膜对应13例 ,自觉斜视角≠ 0。融合范围 :<5°者 6例 ,>5°者12例 ,>10°者 8例。随访病例 1年者 17例 ,…  相似文献   

2.
共同性斜视手术引起的复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发生复视的几率及若干相关因素,研究如何尽量避免复视、促使复视消失。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住院的共同性斜视病例583例,其中内斜202例,外斜381例,手术矫正后均随访半年。结果年龄大复视发生几率大,过矫发生复视几率大,斜视度大发生复视几率大,外斜术后发生复视几率大,有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复视发生几率小。结论成人大度数的斜视宜欠矫或分期手术,早期同视机训练有利于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消除复视。  相似文献   

3.
斜视术后并发复视5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斜视矫正术后复视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5900例斜视矫正手术病例,对斜视术后并发复视的发生率、手术年龄、斜视类型进行分析,并总结手术原则和方案设计思路.结果 手术方案设计:①儿童内斜、外斜手术做到角膜映光正位,保留少量内隐斜;②成人内斜视手术做到角膜映光正位,保留少量内隐斜,不要过矫;③成人外斜视手术做到角膜映光正位,保留少量外隐斜,不要过矫;④获得性麻痹性斜视手术量宁欠勿过;⑤垂直斜视均做到少量欠矫为宜;⑥成人超过40°以上的大角度外斜视,术后保留5°外斜视,外观较满意;⑦一条肌肉不要承担过大的手术量,以避免引起眼球运动受限,造成非共同性斜视,向肌肉运动方向出现复视.术后常规用同视机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5900例斜视手术病例中,术后仅有555例(9.41%)患者诉复视,其中短暂性复视患者552例(9.36%),复视症状分别于术后3 d、1周或1个月完全消失;持续性复视患者有3例(0.05%),术后复视症状持续半年或两年半不等.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复视的发生率较高,达12.58%(433/3443),占总发生率的78.02%.年龄对复视的发生率影响不大.结论 斜视术后复视不可避免,一般以短暂性复视为主,只要手术设计合理,术后经 同视机训练后均能消失,持续性复视的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白内障术后出现斜视及复视的 9例患者 ,对其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本文回顾了自 1994年 9月~ 1999年 5月因白内障手术住我科的患者术后出现斜视和复视者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8~ 70岁单眼行人工晶体植入者 7例 ,双眼植入者 2例。术前常规行全身检查是否有甲状腺疾病或糖尿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眼科检查白内障类型、眼位、眼球运动等。特殊检查眼部 A/ B超、角膜曲率、三棱镜等。术后查双眼视力 ,有无人工晶体偏斜、双眼屈光状态、眼底等 ,眼肌检查 :眼位、眼球运动、同视机检查…  相似文献   

5.
自从Rainin和Carlson (1985 )首次报道 6例白内障术后出现斜视、复视以来〔1〕,国内外已陆续有多篇相关文献报道〔2~ 2 5〕。虽然白内障术后诸多合并症中斜视、复视的发生并非最严重的和常见的 ,但是它所引起的视觉紊乱常令患者难以接受 ,并且对顺利完成的白内障手术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据一些资料显示 ,白内障术后斜视、复视的发生率为 2 %~ 11 6 7% 〔12 ,15~ 17〕。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术后第二天去除敷料遮盖后或术后早期 ,随着视力改善提高的同时患者感到复视的困扰。绝大多数患者是双眼复视 ,单眼复视较少见。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6.
眼科手术后斜视和复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ia Q  Huang Z  Shen DA  Dai H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2):727-730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 检查 79例不同眼科手术后发生继发性斜视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复视及预后情况 ,并进行牵拉试验。对部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 ,术中观察眼部受累组织的情况。结果 在全部患者中 ,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占 38 0 %(30 / 79)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占 31 7% (2 5 / 79) ,眼眶手术后患者占 13 9% (11/ 79) ,其他为青光眼、翼状胬肉及上睑下垂术后患者。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部分继发性斜视症状持续时间 >6个月的患者 ,受累肌纤维化并 (或 )与结膜、巩膜及外加压物广泛粘连 ,牵拉试验呈阳性 ;眼眶手术后患者眼球主要表现为牵制性运动障碍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内直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明显 ;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继发性斜视症状于术后 2~ 14d自行缓解。结论 内眼和外眼手术均可导致继发性斜视的发生 ;斜视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眼肌损伤、限制及机械压迫 3个因素。眼科手术医师应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年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6例内斜视进行了内直肌徙后、内直肌断腱和加强外直肌术式;对20例外斜视进行外直肌徙后、外直肌断腱术,与加强内直肌和外直肌延长术式进行矫正。观察1.4年。结果45例治愈,1例外斜欠矫。结论对成年共同性斜视矫正,重度及弱视患者可给予过大量矫正,内斜视内直肌及外斜视外直肌要松够,不足可辅以肌腱延长术,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共同性斜视术后的回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共同性斜视术后普遍存在外斜漂移,所以对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过矫,共同性内斜视早期欠矫的手术设计被普遍采用。但斜视术后漂移还没有被很好的定量,所以不同类型的共同性斜视术中或术后早期应过矫或欠矫多少亦没有被定量。研究斜视术后的漂移可以指导斜视的手术设计及确定术中或术后早期过矫或欠矫目标量,以抵消漂移而获得远期稳定的眼位,进而提高斜视手术远期正位率。基于此,有必要将目前各类型斜视术后漂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术后斜视和复视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回顾了1286例白内障手术,其中39例术后有斜视和复视。其发生的原因可分类为:白内障所掩盖的早已存在的病变;因白内障长期阻挡所发生的病变;手术对眼外肌和眶软组织的损伤;无晶状体眼或假性无晶状体眼及其与光学象差有关的原因。分析病因对治疗及手术技术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眶壁骨折修复术后斜视和复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眶壁修复术后斜视和复视眼外肌手术矫正效果.方法 对14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6月后仍有斜视和复视的患者,采取二期眼外肌手术治疗.结果 4例为限制性斜视,二期手术探查,松解肌肉、解除限制因素,后徙受累肌或/和缩短拮抗肌后,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复视消除;10例为非限制性眼肌功能不足所致斜视,二期手术缩短受累肌/和后徙拮抗肌后,9例复视明显好转,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垂直及水平斜视度分别小于10△和15△.1例仍有眼位偏斜,需佩戴三棱镜矫正复视.结论 正确分析爆裂性眼眶骨折修复术后斜视和复视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术式,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接受不同视差的立体图刺激下大脑皮层激活区域,比较共同性斜视患者与正常人的兴奋体素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为斜视组,平均年龄(16.9±3.9)岁;立体视觉正常者10例为正常组,平均年龄(21.2±2.7)岁。对研究对象行组块设计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刺激任务为非交叉视差的随机点立体图,分别为1 200″、2 400″、3 600″,静止状态为白底黑色“+”号,采用SPM5软件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结果在视差1 200″刺激下,正常组显示右侧枕下回和左侧枕中回(BA18)激活,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区域显示左侧枕中回(BA18)激活;在视差2 400″刺激下,正常组显示双侧枕中回(BA18)和右侧颞下回(BA37)激活,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区域显示双侧枕中回(BA18)激活;在视差3 600″刺激下,正常组显示双侧枕中回(BA18)激活,共同性斜视组无激活区。在3种不同视差刺激下,正常组的平均兴奋体素均高于共同性斜视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38、-2.47,P<0.05)。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与正常人接受随机点立体图刺激后都出现枕叶激活,正常人还可见右侧颞叶激活;不同视差刺激条件下共同性斜视患者平均兴奋体素均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视觉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斜视患者7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显微组,每组各39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显微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视觉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现象。结果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视觉恢复状况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可改善斜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觉恢复,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斜视患儿 12 0例并分为两组 ,A组为氯胺酮、安定复合静脉麻醉 ,B组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组。术中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和围术期并发症或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后心率加快和平均动脉压升高比 B组明显 (P <0 .0 5 ) ,B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平均手术时间短 ,术后苏醒时间快。结论 氯胺酮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比氯胺酮+安定静脉麻醉效果好 ,是一种安全、有效、适合儿童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斜视显微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 15例水平性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部分患者行睫状前血管分离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斜度均在土10^Δ以内,6例出现一过性的复视,一周后复视消失。随访期1~5个月。在15例患者中。有3例因睫状前血管太细放弃分离血管,最后成功保留血管者4例,其余8例未能成功地分离或保留睫状前血管,有的在分离过程中血管破裂,有的在肌肉缝合过程中断裂。结论 斜视的显微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从传统的斜视手术向显微斜视手术过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牵引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临床疗效,探讨牵引治疗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观察眼眶爆裂性骨折病52例52只眼.其中3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应用手法行牵引治疗.随访期为6个月.结果 38例患者经牵引治疗后27例复视症状消失,4例好转,7例无效.未见治疗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早期牵引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方法简单,有效,是一种较为实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神经网络的特点 ,尝试将其应用于儿童斜视手术 ,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用训练好的软件指导儿童斜视的手术量设计。结果 用该软件设计的斜视手术量为 5 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进行手术 ,术后正位率 (≤± 1 0 △)为 92 9%。结论 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指导斜视手术是一种科学的、有益的探索 ,有助于手术医生积累经验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