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发现粘连索条和腹腔束带46例。粘连段肠管改变54例,包括肠管皱缩42例,梗阻部位鸟嘴征15例,肠袢粘连成团5例。移行区炎症4例,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恶性粘连4例。肠绞窄征象5例。结论:CT能明确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原因,并有效提示肠绞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肠梗阻患者36例均行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比较2种方法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88.9%,94.4%;梗阻部位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5.9%,86.2%;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0.6%,88.9%;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5.0%,87.5%。结论:CT在诊断肠梗阻病因、有否绞窄方面优于腹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3.
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腹部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近年来514例肠梗阻病例,其中46例经手术治疗,平均年龄51.6岁,对x线腹部平片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梗阻是否存在、梗阻部位、病因的推断、梗阻程度的判断及有无绞窄性梗阻。结果46例经手术证实病例中,机械性梗阻45例(含绞窄性梗阻12例),误诊3例。其中小肠梗阻23例,结肠梗阻21例,2例伴有肠穿孔:结论x线腹部平片与CT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方法,CT检查对梗阻病因、部位、类型的判断有其明显优势,尤其是绞窄性梗阻时肠系膜的变化有其较明显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探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梗阻CT表现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25例。结果小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8例,大小肠同时梗阻4例。其中胆囊结石一十二指肠瘘1例,肠套叠3例,小肠淋巴瘤3例,小肠异物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结肠癌8例,克隆氏病2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论CT检查在获取影像信息方面明显优于X线腹部平片和钡餐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肠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对肠梗阻诊断应用价值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经手术治疗确诊肠梗阻病人,行腹部平片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两种方法在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2例肠梗阻患者,腹部平片确诊24例诊断准确率81.25%,CT确诊30例诊断准确率93.75%;腹部平片确诊肠梗阻病因17例诊断准确率53.13%,CT确诊28例诊断准确率87.50%;绞窄性肠梗阻5例,腹部平片确诊1例诊断准确率20%,CT确诊4例诊断准确率80%。结论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梗阻的部位、原因与是否为绞窄性梗阻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X线和B超在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33例经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病人术前X线和B超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全部病人术前均同时做X线腹透(或腹部平片)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33例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20例;柿结及粪石性肠梗阻8例;炎症肿块及肿瘤引起的肠梗阻3例;蛔虫团块肠梗阻2例。与手术及病理对比,X线及B超诊断正确分别为21例和25例,正确率为63.6%和75.8%,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分别为19例和14例;柿石、粪石性肠梗阻分别  相似文献   

7.
腹部X线平片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B超、CT也已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近几年已有学者报道为MSCT对诊断肠梗阻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比较MSCT、B超及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报道极少。作者对2002年9月~2007年10月经本院手术证实为肠梗阻且术前行MSCT、B超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97例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9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9例均有腹部手术史,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平片检查为完全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诊断常规依据临床病史、物理检查及X线立卧位摄片检查,但约30%~40%的病例难以确诊,我院经手术证实绞窄性小肠梗阻术前仅14%作出诊断。常规X线及第一、二代CT由于扫描速度慢、扫描层次厚、敏感性差,故肠梗阻较少采用CT检查。随着近年单排和多排螺旋CT的问世,薄层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及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行肠套叠复位术5例,行X线下充气复位术4例,行粘连松解术24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吻合术17例,行部分及大部分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1例,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瘘术7例。结果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47例(69.1%)。以单纯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其他急腹症行腹部探查后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21例(30.9%)。治愈65例(95.6%);死亡3例(4.4%),分别为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1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应根据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把握手术时机,早期诊断以及及时手术治疗是保证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8年~2003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5例。28例保守治疗好转、治愈。7例手术治疗痊愈。粘连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腹部手术后发生肠梗阻除因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造成外,多因手术创伤重、炎症严重或既往有手术史,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粘连所致。炎症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其特殊性,炎症控制后,肠梗阻的症状随之解除。对于麻痹性肠梗阻、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可行保守治疗,机械性肠梗阻,腹痛明显伴且高调肠鸣音,有气过水声,腹部X线摄片肠胀气局限,并有液气平面,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2.
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11月~2005年6月367例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X线、超声、CT检查作出的诊断与手术后的诊断。结果X线、超声、CT对是否存在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1.94%、81.56%、95.88%;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分别是80.30%、37.99%、85.57%;对梗阻原因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42.69%、31.85%、81.44%,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14.63%、63.18%、82.14%。结论X线、CT对是否存在肠梗阻及梗阻的部位的判断上无显著差异,但CT在对梗阻的原因及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上明显优于X线、超声检查,超声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各类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一是先天性因素,多由发育异常所致;二是后天因素,如腹腔内感染、创伤、出血、缺血、异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对于大多数肠梗阻,只要诊断明确就不难做出治疗决策。然而,粘连性肠梗阻则不然。因粘连性肠梗阻早期多为单纯性,但有可能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绞窄与非绞窄临床上很难区分。粘连性肠梗阻是否发生绞窄,单纯从发病时间上是不行的,还是应当从重视病史、体征、化验及X线检查等方面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而做出较准确的判定。因而就要临床医生应仔细地观察和分析病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其中26例手术治疗,10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10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存在分别为60%,100%;CT能准确诊断肠梗阻病因为95%,平片仅为15%。结论CT检查在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方面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和B超,对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76-2077
对比分析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选择2001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分别CT组与X线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CT与腹部X线平片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两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CT组的特异性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P0.05),CT组的敏感性为90.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P0.05);CT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P0.05)。CT扫描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而且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肠梗阻的诊断效能情况。方法择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通过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78例患者,术前均采取超声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的符合率为82.1%,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41.0%,对梗阻原因诊断的正确率为35.9%,对梗阻有无出现绞窄的准确率为74.4%;腹部X线平片的符合率为89.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46.2%,对梗阻原因诊断的准确率是30.8%,对梗阻有无出现绞窄准确率为12.8%。可见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综合效能显著性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X线平片与超声联合检查,对由于结石、肿瘤以及粪石引起的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钙化斑的胎粪性腹膜炎的X线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胎粪性腹膜炎,其中45例手术治疗,按X线平片是否有腹部钙化斑,分为有钙化组(A)和无钙化组(B),对组内病例的临床资料、腹部X线平片特点、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术后预后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腹部X线平片表现为肠梗阻27例,肠梗阻伴腹水23例,气腹12例。B组肠梗阻伴腹水、游离气腹的发生率较A组高,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的比例较高;产前B超异常的比例B组(62.5%)明显高于A组(36.8%);A、B组各有4例术后出现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胎粪性腹膜炎X线平片表现以肠梗阻多见。无钙化斑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的可能大,预后差。无钙化斑的胎粪性腹膜炎X线诊断要点为肠梗阻伴腹水,结合产前B超,可做出正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4~7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术后早期可发生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肠梗阻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有肠绞窄或肠绞窄趋势时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9.
198 8年至 1998年我院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145例 ,现就此病的手术时机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45例中男 89例 ,女 5 6例 ,14~ 6 7岁 ,平均 45岁。非手术治疗组 5 9例 ,占 40 7% ,手术组 86例 ,占 5 9 3% ;死亡 5例 ,占 3 4% (均为手术组病例 )。有腹部手术史及腹部疾患 89例 ,占6 1 4%。入院 2 4h内手术 5 8例 ,其中肠绞窄 4例 ,占 6 9% ;入院 2 4h后手术2 8例 ,其中肠绞窄 7例 ,占 2 5 %。2 讨 论2 1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 ,直接影响到预后 本组入院 2 4h内手术5 8例 ,仅 4例发生肠绞窄 ,而入院超过 2 4h手术的 2 8…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提高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适时选择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246例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124例,手术治疗122例,治愈221例,死亡25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征以及腹透或X线平片。32例病人作CT、B超,钡灌肠检查。结论: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