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手术治疗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治疗21例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根据瘤体的部位、侵犯程度和局部解剖等情况,采用直接手术切除部分瘤体皮瓣修复、完整切除瘤体植皮修复、扩张器治疗逐步切除瘤体、介入栓塞主要营养动脉后切除瘤体等方法治疗。结果直接手术切除部分瘤体10例,均行皮瓣修复创面;直接手术完整切除瘤体4例,均行植皮修复;扩张器治疗切除头部瘤体1例;介入栓塞主要营养动脉后切除瘤体6例。17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4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局部外形明显改善,肢体功能得以保留并有所提高。结论 手术治疗巨大神经纤维瘤能有效减轻瘤体负荷,改善外形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合适的患者应用扩张器治疗和术前进行营养动脉栓塞能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或结合铜针留置术,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结果治疗患者17例,其中11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2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4例铜针留置后栓塞硬化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眼睑瘤体缩小,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4年,治疗部位无复发,局部功能形态良好.结论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简便有效,创伤小,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介入栓塞与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颌面血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萍 《护理学杂志》2005,20(11):35-36
对8例颌面部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栓塞1~7d后给予局部注射硬化剂,1~2周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8例治疗1~2个疗程后瘤体缩小,瘤体色泽变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介入栓塞和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创伤小、风险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对8例颌面部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栓塞1~7d后给予局部注射硬化剂,1~2周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8例治疗1~2个疗程后瘤体缩小,瘤体色泽变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介入栓塞和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创伤小、风险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或结合铜针留置术。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治疗患者17例,其中11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2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4例铜针留置后栓塞硬化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眼睑瘤体缩小,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4年。治疗部位无复发,局部功能形态良好。结论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简便有效,创伤小,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臀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1例臀部巨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选用明胶海绵及线段作为栓塞剂,选择性插管技术栓塞治疗.11例患者术前介入栓塞成功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行选择供瘤动脉栓塞治疗后瘤体体积变小,张力降低,质地变软,边界相对清楚,且疼痛减轻,避免了术中致命性出血,5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约450 ml,4例神经纤维瘤术中平均出血约420ml,2例软组织肉瘤术中出血平均约15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切除较彻底,手术时间2~3 h,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外形和功能恢复好.10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延迟1周愈合.术后随访4~8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对臀部巨大肿瘤行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大出血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结果:治疗患者33例,其中20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13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会阴部瘤体缩小,未出现并发症。23例完全治愈,随访6个月至4年,治疗部位无复发,局部功能形态良好。结论: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简便有效,创伤小,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栓塞硬化后手术治疗阴茎头海绵状血管瘤 2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例 1,2 1岁。阴茎头青紫色肿物 15年于 2 0 0 0年 5月 6日入院。入院前 3年曾在外院行肿物手术切除 ,半年后复发增大。查体 :阴茎头右前端 1.5cm×1.0cm青紫色囊性、按压可缩小包块。磁共振示阴茎头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全麻。放置气囊导尿管。阴茎头瘤体中心穿刺回血 ,用左手拇、食、中指环形压迫瘤体近端 ,分次注入 0 .2ml无水酒精见回抽液中富有凝血颗粒 ,提示瘤体回流静脉大部分栓塞 ,此时瘤体略变硬 ,共注射无水酒精 1.0ml。随即注入 10 %明矾液 2 .0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四肢肌间血管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DSA引导下对24例四肢肌间血管瘤患者共施行31次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上臂或肩部5例,前臂2例,大腿14例,小腿3例,全部病例随访26~7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3例稳定至今,5例于肿块缩小后外科手术完整切除,6例复发增大者经瘤内注射硬化治疗后稳定。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四肢肌间血管瘤安全有效,联合外科手术或瘤内注射等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4月院收治的7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消融组(37例,在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定位或全麻后腹腔镜直视下穿刺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治疗)和栓塞组(33例,采用超选择性肝血管瘤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消融组有9例(24.32%)血管瘤残留血供,进行第2次微波消融治疗;栓塞组有18例(54.55%)血管瘤残留血供,进行2次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13例,微波消融治疗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消融组31例(83.78%)瘤体缩小幅度达75%以上,瘤体血供完全消失,6例(16.22%)瘤体缩小<75%,瘤体血供大部分消失;栓塞组15例(45.45%)瘤体缩小达75%以上,瘤体血供完全消失,18例(54.55%)进行2次治疗后瘤体缩小<75%,瘤体血供大部分消失,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效果可靠,且在缩小瘤体和减少病灶血供上优于肝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