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医学信息教育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依据、意义与可行性,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可为医学信息专业本科生提供订单式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有助于学生建立专业认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是培养医学信息人才的有效手段。针对我国医学信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交叉学科特征明显、职业技能内涵要求丰富、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论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重点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北医学教育》2015,(6):955-957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军校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因材施教。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军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实施"9A"培养计划导师制对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个班学生,在参加了本科生导师制一年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参与导师制培养的104名同学在科研思维、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P<0.01)。结论通过实施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显著提高了医学检验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医院校本科生的西医学基础,加强其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水平,对60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导师制教育与非导师制的对照评价.结果显示在总成绩、问诊以及包含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的问答等方面,导师制组均明显优于非导师制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培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导师的选拔、导师制在护理学本科生培养中的优势、以及实施导师制面临的现实困难来探讨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培养中的实践。结果实践表明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能缩短学生适应临床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医学检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本科生应具有较强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1],为了培养高等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我校从2005年开始实行医学检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的英语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考研率、就业率、社会好评率明显高于非本导学生。检验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措施和方法、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的本科生导师制尚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我国医学及医学技术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达国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接轨,对于培养医学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以修复工艺专业本科生为试点,连续四年在理论课、实践课、实习过程中开展"导师制"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实施本科生实习导师制的经验表明,本科生导师制有着诸多的优势,同时在目前的条件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总结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制约导师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把导师制落到实处,将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本科生导师制与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勉华  黄桂成 《西北医学教育》2003,11(3):176-177,215
中医药创新人才是科技人才的特殊群体 ,它既有一般创新人才的共性特征 ,又因受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影响 ,呈现个性化特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之一 ,有利于医学生身心发展 ,提高医学生的全面素质 ;有利于因材施教 ,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及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同时 ,培养中医创新人才尚须在导师与培养对象的高素质化、组织实施的规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寻"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导师制学生的培养方式,构建以专业学习为基础,理论讲述为提升,科学研究为宗旨的"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方法以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为例对大学导师制的培养宗旨、培养模式与培养重点进行调整。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进行锻炼。结果培养具备学习能力、授课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存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解决我国应试教育对人才培养所遗留的短板问题及我国目前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状,为新医改政策下医学教育事业的适应性发展变化及高校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结论 "学教研"复合型导师制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人才输出质量、拓宽学生视野,间接推动医学教育教学及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及社会发展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吸取国内外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实施高年级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相似文献   

13.
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本文从创新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丰富的科研创新项目与第二课堂、实行早期导师制、重视毕业设计等方面,介绍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预防医学专业校外导师制的实施与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预防医学专业中实行本科生校外导师制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方法在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最后两年实行校外导师制。聘请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专业人员作为预防医学本科生的校外导师,每名本科生拥有特定的、负责任的导师,对学生给予思想引导和生活帮助,指导其学习方法和培养专业素质,同时给学生的职业选择提出一些建议。导师每个月至少与学生交流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1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有必要实施校外导师制,校外导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专业和职业选择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帮助。结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校外导师制能够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可促进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导师制在教学医院的实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目前我国高校育人的新模式。现就本科生导师制在教学医院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措施和方法、效果对比、存在问题和思考这4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师生实际情况,对我校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施导师制培养,并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说明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且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有绝对优势,适合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医学检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5年在医学检验本科生实施导师制以来,笔者作为本科生导师一直从事这项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实践,提高了我们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指导我们努力工作,全心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颇有益。实践表明,在医学检验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可以改变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使学生得到最优的教育资源。医学检验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医学院校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8.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医学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能有效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种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模式。本文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着重阐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及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方面。要从思想政治课、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校园文化及医德医风实践教育等途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高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我校自2008年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施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利用优势资源成立六个研发小组,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为纽带,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