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异质性.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与甲苯胺蓝邻片比较,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分别呈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 Y免疫反应阳性,主要分布于髓质,细胞核为阴性反应.在髓索中可见神经肽 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和线状,交织成网.结论大鼠淋巴结组织中肥大细胞含有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 Y免疫反应物,淋巴结内有神经肽 Y能神经分布,表明神经肽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调节免疫器官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粘膜肥大细胞的颗粒性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PC法)对大鼠鼻粘膜内的肥大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大鼠鼻粘膜肥大细胞内含有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  相似文献   

3.
速发型超敏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有关。本文大鼠用卵清蛋白免疫致敏后,腹腔及肺肥大细胞用兔抗大鼠IgE触发,测定[3H]5-HT释放率,结果显示,腹腔肥大细胞5-HT释放率在免疫后第2、3周达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肺肥大细胞在免疫后第2周有一峰值,但高度不如前者,且即消退。  相似文献   

4.
大鼠鼻粘膜肥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粘膜肥大细胞的颗粒性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PC法)对大鼠鼻粘膜内的肥大细胞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鼻粘膜肥大细胞内含有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  相似文献   

5.
速发型超敏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有关。本文大鼠用卵清蛋白免疫致敏后,腹腔及肺肥大细胞用兔抗大鼠IgE触发,测定[^3H]5-HT释放率,结果显示,腹腔肥大细胞5-HT释放率在免疫后第2、3周达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肺肥大细胞在免疫后第2周有一峰值,但高度不如前者,且即消退。  相似文献   

6.
肥大细胞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近年来由于肥大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和肥大细胞缺陷重组小鼠的建立,人们对肥大细胞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将对肥大细胞亚群及其特性,以及肥大细胞的来源、分化和产生的细胞因子做一简要论述。1 肥大细胞亚群及其特性大鼠肥大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根据表型、组织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将大鼠肥大细胞分为两个群体,一种主要存在于胃肠道粘膜中,称为粘膜肥大细胞(mu-cosal mast cell,简称MMC);另一种主要存在于皮肤、结缔组织和腹腔中,称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简称CTMC)。此外Haig等发现,将大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并比较六种常用实验动物不同部位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应用麻醉后处死的方法,取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和猴的皮肤、肺脏、乙状结肠和脾脏组织,经4%中性缓冲甲醛溶液或Bouin''s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分别作HE、甲苯胺蓝、阿尔新蓝-藏红和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分析;另取皮肤组织固定于磷酸缓冲戊二醛溶液,制作常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六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及染色特性等方面表现各异,肥大细胞密度和形态学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豚鼠、犬和猴皮肤肥大细胞颗粒具有特殊亚微结构;小鼠皮肤组织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犬脾脏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 结论 在六种实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以及同一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此异质性对采用实验动物开展与肥大细胞功能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尔新蓝-番红花红二种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 ̄6个月人胎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结果表明,3个胎时胸腺实质内仅有少数肥大细胞,随胎儿胎龄增长,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大多数细胞位于皮质内,免疫组织化学法的观察证明,肥肥大细胞呈α1-抗胰蛋白酶阳性,α1-抗糜蛋白酶阴性,这表明胸腺肥大细胞属于肥大细胞型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尔新蓝一番红花红二种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6个月人胎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结果表明,3个月胎时胸腺实质内仅有少数肥大细胞,随胎儿胎龄增长,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大多数细胞位于皮质内,免疫组织化学法的观察证明,胸腺肥大细胞呈α1-抗胰蛋白酶阳性,α1-抗糜蛋白酶阴性,这表明胸腺肥大细胞属T肥大细胞(TMC)型细胞。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在食管癌的特征——组织化学与电镜的观察杨美林,路喜安,乔从进等(山西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解剖学杂志1994;17(1):1对18例食管癌的肥大细胞进行了组织化学与电镜下的观察,发现在癌组织边缘、癌组织内血管附近结缔组织中及癌旁组织的上皮下与粘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阿尔新兰一沙红(Czaba法)双重染色方法对胃癌组织切片标本进行检测。该方法能够在同一张切片上不仅能显示肥大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大小形态,而且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与各种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产物之问的定位关系。对研究肥大细胞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提供了更为可观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不同部位肥大细胞的数量、形态度分布部位。方法我们将所有组织切片进行了特殊染色及显微镜观察。结果 同一大鼠不同嚣官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度形态以及同一器官不同部住肥大细胞的数量度形态均不同。结论 我们;认为,不同彤态的肥大细胞具有不同的成熟程度及相应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bFGF及其受体FGFR-1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并鉴定;使用原位杂交检测VSMCs中bFGF及其受体FGFR-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鉴定bF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细胞形态和结构上使VSMCs得到鉴定;原位杂交证实大鼠VSMCs表达bFGF及其受体FGFR-1的mRNA;免疫组织化学表明VSMCs的胞核和胞浆中有bFGF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显示bFGF有18KDa、22KDa、22.5KDa3种异构体形式。结论: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bFGF及其受体FGFR-1 mRNA,bFGF有多种异构体形式并分布在VSMCs的胞核和胞浆中。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CGRP-IR)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在大鼠松果体的分布。结果表明,CGRP-IR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呈串珠状,亦有无膨体的细长阳性神经纤维。它们分布于松果体实质的细胞之间及小动脉、小静脉管壁上和血窦的周围。CGRP-IR阳性肥大细胞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主要分布在小动脉周围。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CGRP-IR)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在大鼠松果体的分布。结果表明,CGRP-IR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呈串珠状,亦有无膨体的细长性神经纤维,它们在分布于松果体实质的细胞之间及小动脉,小静脉管壁上才血窦的周围,CGRP-IR阳性肥大细胞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主要分布在小动脉周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和润肠通便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短期服用大黄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大鼠的结肠有大量聚集。本研究意在探讨大黄提取液促进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探讨不同剂量大黄灌胃后,大鼠结肠部位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变化。结果 大黄可激活肥大细胞、并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明显聚集,同时引起IFN-γ增加和IL-10降低的免疫保护机制。结论 短期服用大黄可以引起结肠部位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该作用对大黄的润肠通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法观察35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变组织中的lgE、IgA、IgM、IgG抗体和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病变组织中IgE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及生发中心外浆细胞内,肥大细胞大量增生,其分布及数量与一般的慢性炎症组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Min)、二氮嗪(Dia)和钙拮抗剂硝苯啶(Nif)对抗原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释放组胺的影响。以卵清蛋白免疫大鼠并触发PMC释放组胺。给大鼠Min200mg/kg灌胃;用含有Dia的孵化液预处理;或用Nif125mg/kg灌胃后,触发剂诱发PMC的组胺释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存在钾通道,钾通道开放剂可能具有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去卵巢大鼠生殖管道内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和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去卵巢30d后,肌肉注射苯丙酸二雌醇。取3组大鼠阴道、输卵管常规石蜡制片,阿利新兰-PAS染色,光镜观察并对肥大细胞计数。结果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阴道壁中肥大细胞三组之间都有显著差异(0.01〈P〈0.05);输卵管中三组大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壁内肥大细胞的数量与雌激素水平明显相关,而雌激素水平对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影响不明显,MC在阴道和输卵管分布和数量的差异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胃溃疡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胃壁中肥大细胞较少大部分呈圆形,体积较小,偶见脱颗粒现象;而在溃疡组,溃疡周围黏膜层、黏膜肌层、肌层肥大细胞均数分别为0.2,9.2,26.1,黏膜层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黏膜肌层、肌层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肌层最为明显,正常组与溃疡组肥大细胞计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肥大细胞呈漩涡状排列在平滑肌之间,细胞体积明显增加,形态呈圆形、不规则形,并可见明显的脱颗粒现象。电镜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病变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部分呈空泡状,即完全性脱颗粒,部分颗粒内残留一些物质,即部分性脱颗粒。结论 肥大细胞在胃渍疡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