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行人造血管旁路术或大隐静脉转流术25例(26条肢体),截肢4例。结果手术治疗25例患者中有24例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术后死亡。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保肢率。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炎症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腘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坏疽、单侧肢体缺血性神经病变。我科2012~2014年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7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而致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初期因肢体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导致肢体末端缺血而产生发冷、麻木、沉重、无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因病情继续进展,缺血进一步加重,导致肢体产生静息性疼痛、溃疡、坏疽等。因此,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科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Ⅰ期)患  相似文献   

4.
张建强  武纪生 《河北中医》2001,23(10):761-762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 ,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临床表现以肢体因血瘀所致的缺血综合征为主。及时正确地改善肢体血流是解除患者痛苦 ,保肢成功的关键。1 邪与瘀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大多为血瘀证 ,因瘀而变生肢体发凉、怕冷、麻木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肢端紫绀、苍白、灰黑、斑点 ,局部肿胀 ,肌肤甲错等 ,严重者发生肢体坏疽、溃疡继发感染而肉腐、筋烂、骨脱。一些医者据“脉道以通 ,气血乃行”的理论而采用化瘀活血之法 ,而未究瘀因何而生 ,因何而变。无因不成瘀 ,而致瘀之因即为邪。肢体动脉硬…  相似文献   

5.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对4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组),并与注射用前列地尔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能够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肢体动脉血液循环,有效减轻糖尿病肢体动脉的狭窄度。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官腔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Fontaine分期为Ⅱ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早期有效干预可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的进展,是防止致残的关键。笔者采用中药"麻黄附子细心辛汤加味"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闭塞症与糖尿病足都属于中医学的“脱疽”范畴.本文结合临床,从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探讨,认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虚瘀证”,而糖尿病足属于“热瘀证”.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主要是指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发生在下肢则被称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本病属中医学"脱疽"范畴。近年来,我们用温阳通里法治疗本病数例,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介绍验案1则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由于肢体动脉闭塞而致肢体缺血。多表现为下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或足趾发生紫绀、溃疡和坏疽。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SO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最终可出现肢体溃疡、坏疽,具有发展缓慢、持续性下肢疼痛、高致残率等特点。现代医学治疗ASO,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而外科及介入治疗又有严格禁忌证与不良反应,并无法根治。ASO属中医学“脱疽”范畴,其病机关键为“虚”,不仅为ASO的重要病因,也体现在ASO的各阶段,故从“虚瘀同治”的角度探讨ASO防治,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ASO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姚登峰  郭金昊 《光明中医》2014,(6):1166-1167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近年来高发的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极易导致下肢坏疽等并发症,而且发病迅速。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浅析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因病机,概述中医内治、外治法及中成药制剂的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病机多为因寒致瘀、因虚致瘀、因热致瘀。三因均可致气血郁滞脉络之中,最终导致血流不畅,血瘀脉中。故此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瘀血凝滞。脉道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出现下肢的麻、凉、肿、疼等症状。本文主要从因虚致瘀出发,以吴鞠通的增水行舟治法为启发,在临床中辨证论治,使脉中瘀血疏通、脉道通利,下肢瘀血如水中行舟,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iose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的疾病.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1],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的腔内治疗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治疗达到与外科手术相近的结果.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3月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m,ASO)是指外周慢性动脉闭塞症,以下肢动脉常见,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等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为特点[1],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介入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性强,恢复快,成为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因虚致瘀、脉络瘀阻为主要病机,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临床提倡分期论治,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一步导致下肢肢体缺血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普遍进食肉类、脂类增加,以及人口逐渐老龄化,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疾病早期,下肢缺血不重,安静状态下血液供给基本能满足需要,病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当运动时,下肢需要的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危害.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项新技术,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 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以下肢大中动脉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肢体缺血综合征,以患肢末端发冷、麻木及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有坏死感染。2004年8月-2006年7月,本院应用血栓通、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等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