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受累为SLE的常见表现,包括心包炎、心肌炎、瓣膜受累、冠脉受累及传导系统异常等,但是SLE引起窦房结功能损伤的情况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SLE损伤窦房结并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颜面红斑4个月,喘憋1个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心脏是其损害的靶器官之一。SLE心脏病变以心包炎最常见,还可累及心内膜、心肌、冠状动脉及心脏传导系统。SLE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瓣膜赘生物、瓣膜增厚,特征性“疣状心内膜炎”由Libman和Sacks于1924年首先描述,又称为Libman-Sacks心内膜炎,是一种发生在心内膜上的多发性非细菌性疣状赘生物,可侵犯心脏各瓣膜,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为多见。临床上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15%~60%,而尸检报告可达74%。SLE的心脏瓣膜病变严重时可有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若出现心功能不全,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征。本文就有关SLE的心脏瓣膜病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la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的病变是SLE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SLE可累及心脏的各个部分,其导致心脏损害的机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有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冠状动脉及传导系统 [1,2],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导致的胸膜或心包积液、继发肾脏疾病、高血压则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心脏损害,一般可表现为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损害和心律失常等.损害特点具有早期发生,较高的发病率和辅死率.SLE心脏受累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2%~98% [3],国内报道为52%~89% [4],心血管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 [5].  相似文献   

4.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川崎病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川崎病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改变吴皎辉,谢道银,陈明哲川崎病是一种以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炎。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累及心包、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而心脏受累者中几乎都要累及...  相似文献   

5.
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既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该病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其突出表现为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及全身多脏器受累。狼疮肾炎是SLE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至少50%以上的SLE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的证据[1]。狼疮肾炎既可与SLE的其他临床表现同时出现,也可为首发表现[2]。近年,关于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均有新的进展。1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近十年来,有关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大,除遗传、环境因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以外,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免疫…  相似文献   

6.
放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无症状,影响着心血管系统的每个构成部分.心包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放疗损伤还可影响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周围血管系统等.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并发症的致死率将显著增加.随着肺癌、乳腺癌、霍奇金病等患病率增高,放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随之增长,如何鉴别和评估放...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主要受累器官之一。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可作为SLE的单独临床表现,也可是多系统受累的一部分,主要为局部或弥漫性肾小球增殖性病变。SLE患者25%~50%在临床早期就有肾脏功能的异常,而晚期患者可达60%。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有心脏受累,且为重要致死原因之一,现就我科1975~1985年收治的SLE75例中心脏受累66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 SLE 诊断标准,有心脏病病变的症状,体征和/或心电图、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异常发现者66例.其中男6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1:10.年龄10~55岁,平均27岁.自发病开始1月内出现心脏受累者18例,1年以内45例,心脏受累中心肌炎60例,心包炎3例,心肌心包炎3例.66例中57例有心电记录,其表现以窦速(21例)、ST-T 改变(22例)、电轴左偏(15例)最为多见.29例 X 线胸片检查示左室大6例、普大心3例,心包积液2例,心脏搏动减弱2例.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包积液2例.左房右室大1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既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该病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其突出表现为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及全身多脏器受累。狼疮肾炎是SLE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至少50%以上的SLE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的证据”。狼疮肾炎既可与SLE的其他临床表现同时出现,也可为首发表现。近年,关于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均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侵犯心脏,其发生率超过50%。心脏受累主要包括:类纤维蛋白心包炎(75%)、心肌炎(20%)、心内膜炎(50%)和心壁外冠状动脉炎等。由于SLE心瓣膜病变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有关SLE引起心瓣膜病变的研究国内报道不多,现将国外研究近况综述如后。 SLE的心脏听诊心脏听诊是诊断心脏疾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线索。由于SLE患者常有贫血或高血压,心尖区往往闻及柔和的收缩期杂音(systolic murmur,SM),临床常忽视其诊断意义。因此,生前诊断SLE心瓣膜病变者甚少。其实,SLE心瓣膜病变并非罕见,约30~40%患者听诊可发现  相似文献   

11.
心脏白塞病的护理体会(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敏  王忠心  窦超 《山东医药》2003,43(26):45-46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本质为血管炎,以反复发生的口腔、阴部、皮肤溃疡及眼部病变为特征,当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病(Cardio—Behcet’s disease,CBD)。CBD较少见,约占BD的1%~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心瓣膜病变、传导障碍、心内膜纤维化、心腔内血栓形成、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梗死等。我院于2002年12月23日收治1例以心脏瓣膜病变及传导障碍为主要表现的CBD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瓣膜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病人的其他临床特征和某些并发症之间的联系。方法  10 4例SLE病人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和有关狼疮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价 ,UCG检查结果与 80名健康体检人员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SLE病人和健康体检者随访约 4年。结果 SLE病人在初次和随访UCG中 ,瓣膜病变常见 ,发生率分别为 38%和 36 %。其中瓣膜增厚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瓣膜反流和赘生物。随访中瓣膜病变经常发生变化。瓣膜病变的存在与否与SLE病人的病程、狼疮活动、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无关。随访中有瓣膜病变的SLE病人的并发症(包括中风、外周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死亡 )发生率为 2 8% ,而无瓣膜病变者仅为 11%。结论 SLE病人瓣膜病变多见、易变 ,瓣膜病变的发生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关 ,而与病人的上述临床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3.
放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无症状,影响着心血管系统的每个构成部分。心包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放疗损伤还可影响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周围血管系统等。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并发症的致死率将显著增加。随着肺癌、乳腺癌、霍奇金病等患病率增高,放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随之增长,如何鉴别和评估放疗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治疗和预防也将是心脏病学和肿瘤学专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SLE患者发生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超声特点及其临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经超声心动图首次明确诊断的SLE心脏瓣膜病变患者58例, 并按性别、年龄以1∶2匹配该院同期收治的经临床初次确诊系SLE未发生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超声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分析。结果①瓣膜病变组58例患者中, 瓣膜增厚伴反流50例。瓣膜病变以二尖瓣受累最常见, 其次是主动脉瓣;②SLE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组的CRP、狼疮抗凝物比值(SLC-R)、免疫球蛋白A(IgA)和抗心磷脂抗体IgG型(aCL-IgG)比例比对照组高[CRP:60.3%与30.4%, χ2=10.54, P=0.001;SLC-R:63.8%与19.8%, χ2=33.08, P<0.001;IgA:27.6%与22.4%, χ2=16.04, P<0.001;aCL-IgG:27.6%与2.6%, χ2=24.84、P<0.001];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P[HR(95%CI)=2.641(1.499, 4.654), P=0.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黏多糖贮积症(MPS)Ⅰ型患者心脏受累的表现。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0例MPS Ⅰ型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症状出现时年龄0.5~8.0岁,确诊年龄1.8~20.0岁。2例患者心脏体检有收缩期杂音;3例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右心室肥厚2例,电轴右偏1例。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9例有瓣膜增厚和关闭不全;1例有左心房室增大, 2例有肺高压和右心室增大,5例有左心室构型异常(包括向心性重构1例,离心性肥厚4例)。结论 MPS Ⅰ型患者容易合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瓣膜病变、左心室构型异常和肺高压。心脏受累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需定期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一病因不明的疾患,设想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故心血管病症状并不突出。近年由于存活期延长和诊断方法改进,SLE 的心血管表现已变为明显,其心血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增高,目前已成为 SLE 中第三位致死原因。心包病变心包炎为 SLE 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尸检发现狼疮患者62%以上有心包炎,但仅25%病例有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心包炎可无痛以及临床呈安静型。血沉增高。ECG 示 ST段普遍抬高伴 T 波进行性变化。常见窦性心  相似文献   

17.
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已成为风湿科医师必须面临的挑战.虽然PAH在CTD中的患病率并不高,甚至被称为罕见的脏器损伤,但PAH却是导致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越来越受风湿学界的重视.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PAH为例,其患病率在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的注册研究中仅为3.8%,远低于狼疮性肾炎(47.4%)、SLE关节受累(54.5%)、SLE血液系统受累(56.1%),甚至低于神经精神性狼疮(4.8%);但北京协和医院对SLE近30年的死因分析发现,SLE相关PAH是继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性肾炎后,SLE引起脏器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三位病因.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合并心脏受累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而心脏受累常常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包括:心脏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炎症,T细胞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等,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心脏病变和早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各层均可受累,心包炎最常见,约见于60%的SLE患者,心肌病变和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比较常见,是SLE的常见死因。因此,应常规对SLE的患者进行心脏受累的筛查,早期诊断,并尽早积极治疗可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心脏白塞病1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塞病最早于1937年由Behcet描述,是一个以反复发生的口腔、生殖器溃疡及眼部损害为特点的三联征。现在认为它是一种以广泛的血管炎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可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当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病(CBD)[1],主要包括心脏瓣膜病变、传导系统障碍、心内膜纤维化、心腔内血栓形成、心肌炎、心包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1 临床资料总结我院自1976年4月至1998年5月因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共70009例,白塞病(BD)诊断明确并伴有心脏受累者共10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14‰,其中男8例,…  相似文献   

20.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器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炎。自1942年心脏受累首次报道后,心血管病变逐渐被认识,心脏各个部位均可受累,从心包、心肌、心内膜至心瓣膜,冠状动脉受累并导致心肌梗死者少见。现报道本院收治的2例SLE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