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探讨其与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中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ER、PR表达;患者均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随访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结合宫腔镜复查结果,分析PR、ER受体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ER、PR在腺体及间质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727,P=0.453);PR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3.64%和54.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503);ER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70.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8)。结论:患者子宫内膜PR的表达不能预测预后;ER表达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其可能成为IUA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gestrinone)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用自体移植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随机分组给药,3周后剖腹,取血测定雌二醇(E2)、孕酮(P)浓度,取出子宫及移植物,固定、切片,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组动物子宫及移植物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孕三烯酮高剂量使大鼠血清E2、P水平降低,而中低剂量对E2、P水平影响不大。免疫组化结果则显示移植物的ER、PR含量较子宫内膜低,孕三烯酮高、中剂量可下调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ER、PR表达,而低剂量孕三烯酮则不能明显改变ER、PR的表达量。结论:孕三烯酮可通过降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以及下调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发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伴发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不孕妇女(EP组)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宫腔镜检查正常的29例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的基础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并对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取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本情况的比较中,仅E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3.39±125.47pmol/Lvs169.96±87.46pmol/L,P=0.046),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5,P=0.527)。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长期较高水平的雌二醇刺激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但子宫内膜息肉上ER、PR表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大鼠妊娠模型子宫平滑肌子宫收缩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EM模型,雌雄合笼观察其受孕情况。留取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组织,qRT-PCR法检测BKCaα(大电导钙依赖的钾通道)、PR(孕激素受体)和PR-B(孕激素受体B亚型)表达情况。结果:造模成功率为16/20(80.00%),E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2/16(75.00%)和9/10(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内异症孕鼠模型中BKCaα、PR和PR-B mRNA表达分别为3.56±0.62、4.31±2.21和3.41±1.75,对照组分别为3.13±1.47、1.32±0.28和1.54±0.3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异症孕鼠组的PR-B/P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2.07±8.13)%vs (14.46±2.87)%,P0.05]。结论:内异症大鼠妊娠期孕激素受体亚型的异常分布可能与子宫异常收缩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卵泡末破裂黄素化(LUF)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7例发生LUF的不孕患者为LUF组,选掸同期排卵周期正常的13例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于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后第7-11天刮取子宫前、后壁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子宫内膜中ER、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析LU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的关系.结果 (1)LUF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56±299)和(727±275)p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水平分别为(23±8)和(35±10)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U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3.9±2.4)、(16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9.4±6.3)、(106±4)分],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为(115±11)分,低于对照组[(191±9)分],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LUF组患者子官内膜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与血清孕酮水平旱正相关关系(r=0.77,P<0.01),而与血清雌二醇水平无关(r=0.01,P>0.05).结论 LUF患者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升高,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降低,可能导致子官内膜容受性受损,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增殖期及种植窗期性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宫腔镜检查见赘生物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EP)的患者作为EP组,其中,增殖期检查者50例,种植窗期检查者50例。选择60例已生育宫腔镜检查示宫腔正常并经病理证实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检查者30例,种植窗期检查者3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的性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EP组血清基础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35.59±109.47 pmol/L vs 159.89±87.48 pmol/L,P0.05),EP组种植窗期孕酮(P)/E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077 vs 0.090,P0.05),其他各项性激素指标及ER各组及各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EP组EP组织种植窗期子宫内膜间质中的表达显著低于EP周围正常内膜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长期较高水平的E2刺激,PR在分泌期EP间质中处于低水平、相对不足状态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大鼠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模型研究定坤丹治疗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疗效和相关机制。方法:将成功建模组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7只,模型对照组(B组)、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C组)和定坤丹低剂量组(D组,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中剂量组(E组,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2倍)、高剂量(F组,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4倍),并以5只假手术大鼠为正常对照组(A组),检测用药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异位内膜包囊数及异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定坤丹对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抑制异位内膜包囊的生长,抑制率F组为63.9%±20.0%,E组为54.1%±22.1%,D组为51.9%±23.7%,与B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与C组(47.0%±45.0%)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位内膜VEGF/VEGFR2表达水平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定坤丹治疗导致异位内膜分泌VEGF减少,异位内膜包囊壁基质中的VEGFR2下调,包囊壁上皮VEGFR2高水平表达。结论:定坤丹治疗能显著抑制异位内膜包囊的生长,VEGF/VEGFR2改变可能与异位内膜包囊壁上皮层的脱落和包囊腔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香芹酚(CAR)对注射环磷酰胺(CTX)化疗损伤后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将15只Fischer344大鼠随机分为3组,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CAR(10 mg/kg、50 mg/kg、100 mg/kg)在不同时间点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_2)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2)64只Fischer344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AR组、CTX组和CTX+CAR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后第60日和第90日,检测E_2和FSH水平,同时称量各组大鼠卵巢重量、计数卵泡数量以及卵泡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卵巢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结果 50 mg/kg CAR组能有效降低E_2[(0.9±0.2)pg/m L]及FSH水平[(1.3±0.3)U/L],与10 mg/kg CA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00 mg/kg CA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60日质量[(38.5±4.1)mg]显著低于CTX+CAR组[(72.9±5.6)mg](P0.05),CTX组大鼠卵泡总数(1 250±95)显著低于CTX+CAR组(1 75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各组大鼠卵巢ERα、ERβ、PR以及AR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R可通过降低E_2及FSH水平,提高卵巢重量和小卵泡数量而减轻CTX对大鼠卵巢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子宫肉瘤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取 1 991年9月~ 2 0 0 1年 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第三医院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 4 4例 ,选取石蜡病理切片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PR表达情况。结果 ①E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为 75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为 31 8%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为 2 /6。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 (P <0 0 5 ) ;②P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为 1 0 0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为 6 8 2 %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为 3/6。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P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及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P <0 0 5 ) ;③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ER与PR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无瘤存活者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因瘤死亡者 (P <0 0 5 )。核分裂 <1 0个 /1 0HPs的子宫肉瘤P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核分裂≥ 1 0个 /1 0HPs的子宫肉瘤 (P <0 0 5 )。结论 ①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P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可常规进行ER、PR测定 ,根据ER及PR表达情况辅助激素治疗 ;②无瘤存活者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因瘤死亡者 ,说明ER、PR表达与子宫肉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氧固醇7α羟化酶(CYP7B1)、雌激素受体(ER)α及ERβ之间的调控关系与孕鼠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清洁级SD孕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自孕第13天起:对照组孕鼠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0ml·kg-1·d-1;低剂量组孕鼠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0 mg·kg-1·d-1);中剂量组孕鼠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25 mg·lg-1·d-1);高剂量组孕鼠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5 mg·kg-1·d-1).4组孕鼠于妊娠第21天处死后提取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孕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酸(TBA)及胆红素(BIL)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孕鼠肝脏组织中PPARα mRNA、CYP7B1 mRNA、ERα mRNA及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生化指标:对照组孕鼠ALT、AST、TBA及BIL水平分别为(41.1±2.8)U/L、(44.4±3.6)U/L、(26.4±5.6)μmol/L、(2.8±0.2)U/L,低剂量组孕鼠分别为(48.2±3.4)U/L、(47.9±3.7)U/L、(36.4±4.2)μmol/L、(4.2±0.2)U/L,中剂量组孕鼠分别为(70.4±5.3)U/L、(68.4±5.6)U/L、(64.3±3.8)μmol/L、(6.2±1.2)U/L,高剂量组孕鼠分别为(72.4±7.6)U/L、(70.2±3.8)U/L、(72.4±7.8)μmol/L、(8.2±2.2)U/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孕鼠ALT、AST、TBA、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孕鼠各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2)ERαmRNA及ERβmRNA表达水平:ERαmRNA的表达水平在低剂量组(0.76±0.02)、中剂量组(0.99±0.04)和高剂量组(1.21±0.01)孕鼠肝脏组织中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0.65±0.01),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表达水平在4组孕鼠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YP7B1 mRNA及PPARα mRNA表达水平:CYP7B1 mRNA的表达水平在低剂量组(0.93±0.01)、中剂量组(0.99±0.06)和高剂量组(1.22±0.04)孕鼠肝脏组织中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0.75±0.02),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α mRNA表达水平在低剂量组(0.83±0.05)、中剂量组(0.71±0.02)和高剂量组(0.64±0.03)孕鼠肝脏组织中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并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0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雌激素剂量的增加,PPARα表达水平降低,对CYP7B1表达的抑制作用解除,而导致CYP7B1表达水平升高;而CYP7B1有促进ERα高表达的作用,最终由ERα介导了雌激素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提示PPARα、CYP7B1及ER的异常表达,是调控雌激素诱导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支持对IVF-ET周期黄体期雌、孕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长方案超促排卵IVF-ET305周期,根据hCG日雌激素水平采取4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照组53例,hCG日血清E2值≤8000pmol/L,胚胎移植日开始肌注黄体酮60mg/d到验孕日。实验组:A组43例,hCG日血清E2值≤4000pmol/L,在取卵第2天开始肌注黄体酮20mg/d联合2000IU hCG q3d×4次到验孕日;B组115例,hCG日E24000pmol/L~8000pmol/L,取卵后第2天开始肌注40mg/d黄体酮到验孕日;C组94例,hCG日血清E2值≥8000pmol/L,取卵后第2天开始肌注60mg/d黄体酮到验孕日。结果:4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Gn用药天数、用药量、移植胚胎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4组hCG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ET日和种植窗期雌激素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4组ET日及种植窗期的E2/P值无显著差异;4组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27.68%、32.18%、32.54%、29.33%和41.51%、46.51%、50.43%、42.5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剂量黄体支持有助于维持黄体期雌、孕激素平衡,有利于减少黄体酮剂量而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激素治疗(HT)对其预后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3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HT组)手术后使用结合雌激素或尼尔雌醇加甲羟孕酮作为HT,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临床期别和病理类型大致相同的4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非HT组)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上述患者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上述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降钙素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和自制的特异性量表对上述患者和健康绝经对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HT组和非HT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08±52)、(1086±4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T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2)HT组和非HT组癌组织中ERα、ERβ及PR不同表达状况患者的累积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手术后20 d、手术后半年至1年,HT组患者的血清TGFα水平分别为(30±23)、(13±7)、(13±10)ng/L,与非HT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非HT组患者在手术后半年至1年的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HT组患者[分别为(141±13)、(90±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T组患者与其手术前[(93±14)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功能子量表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得分及症状子量表得分,HT组分别为(1.84±1.50)、(1.45±0.82)、(6.82±2.61)分,非HT组分别为(12.69±10.20)、(12.90±11.61)、(21.82±10.85)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性量表中,HT组和非HT组患者的性生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得分,HT组分别为(1.05±0.74)、(1.77±1.08)分,非HT组分别为(10.10±3.21)、(13.09±4.30)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对卵巢恶性肿瘤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HT有助于保持血清降钙素水平的稳定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血清TGFα水平以及癌组织中ERα、ERB及PR的表达状况对HT与预后的关系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分为两组,分别加入浓度为50 μmoL/L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MAPK抑制剂--PD98059(PD),作用48 h后,将加入DMSO的细胞分为两组,观察1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不加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的为对照1组;将加入PD的细胞也分为两组,观察2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0 μmol/L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不加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的为对照2组,继续作用48 h.以化学发光法测定4组细胞中睾酮、孕酮和雌二醇的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17α羟化酶(CYP17)和细胞色素芳香酶P450的基因表达,以扩增产物的灰度比(GSR)表示.结果 (1)生贿激素水平:对照1组睾酮、孕酮、雌二醇水平分别为(29.5±2.5)nmol/L、(80±5)nmol/L、(49±4)pmol/L,对照2组分别为(42.3±3.4)nmol/L、(170±15)nmoL/L、(75±6)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睾酮、孕酮、雌二醇水平分别为(106.2±7.6)nmol/L、(210±16)nmol/L、(130±11)pmol/L,观察1组分别为(47.2±3.5)nmol/L、(130±6)nmol/L、(81±6)pmol/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酶表达变化: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CYP17 mRNA表达增强50%,而芳香酶P450 mRNA表达下降20%,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芳香酶P450、CYP17 mRNA表达均增强,且以CYP17 mRNA表达增强更明显,达到125%.结论 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中雌、孕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对雌、孕激素受体 (ER、PR)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 ,并且通过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 ,指出EP、PR各亚型在子宫肌瘤、正常子宫肌层和内膜中的表达不同 ,并随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 (E、P)水平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为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途径。现对ER、PR各个亚型的分子结构、功能区、组织学分布以及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urvivin、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表达的相关性及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2000-200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组织(绝经前息肉组27例,绝经后息肉组23例)及同期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绝经前对照组20例,绝经后对照组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Survivin、Ki67、ER、PR表达的检测目的(1)绝经前:Survivin、Ki67、ER在息肉腺体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96±5.68时83.67±20.25.32.46±35.95对12.43±25.88,85.59±27.08对73.46±32.03,P均<0.05).ER、PR在息肉组间质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76±33.10时50.31±24.43,73.05±25.42对61.30±30.49,P均<0.05).(2)绝经后:ER、PR、Ki67、Survivin在息肉腺体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97.42±7.19对49.06±26.41,93.25±25.14时56.67±29.68,30.70±37.95对0.50±0.89,100.00±0.00对0.02±0.01,P均<0.05);在息肉问质PR表达与绝经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32±31.19对50.00士23.14,P>0.05).结论 (1)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局部ER、PR的分布失衡及细胞增殖亢进和凋亡抑制有关.(2)绝经前息肉可能以子宫内膜局部细胞增殖亢进、凋亡抑制为主要发生机制.绝经后息内可能以子宫内膜局部ER、PR分布失衡为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对假孕SD大鼠输卵管急性损伤及远期恢复效应.方法:假孕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每组18只),3组行MTX腹腔注射:1 mg/kg组、2mg/kg组、5 mg/kg组,另1组(对照组)用0.9%氯化钠液.处理后10天、2月分别选取半数大鼠输卵管组织行组织学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观察.结果:①MTX处理后10天的各组输卵管标本中,均出现了与MTX作用剂量相关的炎性反应,但2月时逆转至正常;②10天时ER阳性率随MTX剂量增加而下降,且ER阳性率1 mg/kg组、2 mg/kg组在2月时明显高于10天时(P<0.05),有回升现象,但5 mg/kg组在两个时间点的ER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③PR阳性率10天时各组内不同剂量MTX处理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月时各组内PR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作用后的输卵管出现了剂量依赖性的近期及远期、可逆或不可逆性的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为临床使用MTX行肿瘤化疗或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观察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s)、孕激素受体(PRs)及其亚型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内异症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3月取裸鼠子宫内膜,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孕激素受体(PRA、PRB)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裸鼠内膜的PRB和ERα表达降低,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PR和ERβ表达升高,PRB/PRA和ERα/ERβ比值降低,均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是研究内异症的理想模型之一,造模后的裸鼠内膜存在孕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观察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 + AF-5 3)后早孕妇女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6 0名孕 6~ 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6组 ,A组 :对照组 ;B组 :米非司酮 40 mg/次 ;C组 :米非司酮 75 mg/次 ;D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2 0 mg+ AF-5 35 mg) ;E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30 mg+ AF-5 35 mg) ;F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40 mg+ AF-5 35 mg)。以上各服药组 ,均为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服 2日。服药 48h后手术终止妊娠 ,取蜕膜组织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其胞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浓度。结果显示 :复方米非司酮各配伍组均显著降低孕激素受体 (PR) ,升高雌激素受体 (ER) ,改变 ER/PR,促进流产发生。 E组使胞浆雌激素受体 (Ec R)显著高于其它各用药组 ,可能有利于流产后雌激素尽快作用于 ER,促进内膜恢复。结论提示复方米非司酮中米非司酮与AF-5 3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改变了雌孕激素受体比例 ,促进流产的发生 ,E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Wang Y  Liu Y  Ma JX  Li BX  Li YK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0):769-772
目的 探讨Wnt/LRPS/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0只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去卵巢组(n=26),去卵巢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打开大鼠腹腔后不作任何处理即缝合.去卵巢后0、4和8周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血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4和8周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骨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LRP5)、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骨形成关键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x2)mRNA的表达.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术后4和8周,出现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术后4周时为( 92±15) pmol/L,对照组为( 117±29) pmol/L;术后8周时为(95±22) pmol/L,对照组为(114±15) p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去卵巢组骨密度为(0.076±0.016) g/cm2,对照组为(0.098 +0.016) g/cm2;术后8周时去卵巢组为(0.052±0.013) g/cm2,对照组为(0.095±0.028)g/c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卵巢组大鼠术后4周骨组织中LRP5、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分别为0.97±0.04、0.58±0.05、0.86±0.03,对照组为1.02±0.06、1.04±0.05、1.07±0.21,两组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LRP5/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小鼠PM_(2.5)染毒模型,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探讨PM_(2.5)对卵巢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2592μg/μl)、中剂量组(1.56695μg/μl)和高剂量组(3.4560μg/μl),采用改良型气管滴注法,分别给予PBS或PM_(2.5)混悬液30μl/次,每3天1次,间断滴注7次。观察其染毒期间的精神、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后于动情间期称量小鼠体重及卵巢重量,计算卵巢脏器系数;观察小鼠卵巢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ER、PR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ER、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第14~18天体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的卵巢湿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卵巢湿重和卵巢脏器系数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着PM_(2.5)染毒剂量的增加,卵巢皮质变薄,结构混乱,间质纤维化,颗粒细胞排列较对照组紊乱,卵泡数减少,卵泡闭锁相对增多,黄体细胞明显增大变空,炎细胞浸润增多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高剂量组卵巢组织中ER、PR表达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卵巢中ER、PR蛋白表达逐渐降低,高剂量组中ER、PR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PM_(2.5)暴露剂量增加,小鼠卵巢组织损害明显,提示暴露于高浓度的PM_(2.5)环境可损害卵巢组织结构,进而可能破坏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