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辽宁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掌握辽宁省女性尿失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以具有辽宁地区户籍或固定居住在当地10年以上的成年女性(年龄≥18岁)为研究对象;按整群多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4000人为调查对象,以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予以调整后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100%,共获得有效问卷3884份,有效率97.1%。辽宁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21.9%(851/3884),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分别为16.9%(658/3884)、1.8%(71/3884)和3.0%(116/3884)。各类型尿失禁患病率趋势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绝经后期(58~68岁)达到高峰,68岁以后有所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体重指数、重体力劳动、慢性盆腔痛、孕产史、新生儿体重是辽宁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辽宁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且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年龄、体重指数高、重体力劳动、慢性盆腔痛、孕产史、新生儿体重是辽宁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甘肃省东、西、中部地区部分城镇及农村20岁以上成年女性,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700例进行女性尿失禁症状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现场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603份.被调查对象年龄≥20岁,平均41.2±13.4岁.甘肃省女性尿失禁的平均患病率为41.3% (n=1074),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分别为19.9% (n =517)、2.7%(n=69)、18.6% (n =485),压力性尿失禁为最主要的一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混合性尿失禁患病率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产次、饮酒、盆腔手术、便秘、慢性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会阴裂伤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高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剖宫产、产后缩肛训练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高体重指数、饮酒、便秘、慢性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及多产、分娩时会阴裂伤等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提高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等能一定程度预防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慢性盆腔痛(CPP)用一般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并且CPP常伴有一些生理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和英国生育年龄女性CPP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4.7%和24.0%。但其中约10%~60%的CPP患者在行腹腔镜检查时未见病变,可能的原因有:①病变存在,但尚未被发现;②疼痛可能与病变有关,但无客观证据(如一种特异型的偏头痛的伴发症状);③疼痛可能由其他系统,如胃肠道、泌尿道或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而非由妇科疾病引起;④精神问题引起的疼痛。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神经损毁治疗3个方面。1药物治疗CPP的药物治疗主要为…  相似文献   

4.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的病因是盆腔静脉的慢性淤血,大多数PCS患者均有卵巢静脉曲张的表现,故又称卵巢静脉综合征。PCS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特征性症状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阴道分泌物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1]),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其他部位浸润生长,常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症~([1-4])。文献报道,育龄期女性中内异症发生率约6%~10%,而在不孕症或盆腔痛女性中发生率高达35%~50%~([1-4])。内异症虽然是良性妇科疾病,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5])。明确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是提高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关键。有关内异症病因的假说众多,其中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学说被广泛接受,但这一经典理论并不能解释90%的女性存在经血逆流现象而仅有10%  相似文献   

6.
慢性盆腔疼痛的妇科病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盆腔痛(CPP)发病隐匿、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任何盆腹腔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以及精神神经异常均可以引起慢性盆腔痛。由于慢性盆腔痛患者就诊率低且多数无创诊断方法无法明确病因,致使慢性盆腔痛的病因研究至今无突破性进展。今年来我院开展了辅助腹腔镜疼痛定位研究,对慢性盆腔痛的病因认识有所深入。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合并有CPP症状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大约71%~87%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CPP。由于患者盆腔疼痛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者虽然存在严重的疼痛症状,但是无明确的病理检查结果支持,故目前子…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粘连与疼痛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中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480例内异症患者盆腔粘连及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与排便痛的发生情况,评价内异症患者的盆腔粘连与疼痛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美国生育学会1985年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分为Ⅰ期155例,Ⅱ期33例,Ⅲ期108例,Ⅳ期184例. 结果 (1)480例内异症患者中,72.3%(347/480)存在盆腔粘连;Ⅰ期25.2%(39/155),Ⅱ期78.8%(26/33),Ⅲ期90.7%(98/108),Ⅳ期100.0%(184/184),且盆腔粘连程度与内异症的临床期别间呈正相关关系(rs=0.870,P<0.01);(2)480例内异症患者中,伴痛经者占61.0%(293/480),其中轻、中、重度痛经分别为52.2%(153/293)、26.6%(78/293)、21.2%(62/293);伴CPP者占23.8%(114/480),伴性交痛者占15.4%(74/480),伴排便痛者占7.1%(34/480);(3)卵巢粘连与痛经和CPP呈正相关关系(rs=0.367、0.267,P<0.01);子宫底后壁粘连与痛经和CPP呈正相关关系(rs=0.336、0.164,P<0.01);输卵管粘连与痛经、CPP和排便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0.283、0.225、0.159, P<0.01);直肠粘连与痛经呈正相关关系(rs=0.101,P<0.05).除性交痛外,内异症患者的盆腔粘连程度与其痛经、CPP及排便痛均呈正相关关系(rs=0.470、0.273、0.132、P<0.01).结论 盆腔粘连是内异症的特征性病变,粘连部位及程度与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与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多见于青春期,是指发生于青春期(10~20岁)的EMT,但因青春期患者、家长以及医务工作者重视度不足,容易延误诊治。Janssen等[1]对1980~2011年发表的15篇文章进行Meta分析,880例青春期女性罹患慢性盆腔痛且腹腔镜检查,发现62%(25%~100%)的患者确诊EMT;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中,75%(237/314)为EMT患者;而慢性盆腔痛保守治疗有效的患者中,49%(204/420)为EMT患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其临床分期为I b1~II a期的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124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3%、61.4%;总复发率为39.5%(49/124),其中复发部位明确的41例患者(盆腔内、盆腔外和盆腔内外同时复发患者分别为25、13和3例)中盆腔内复发率(61.O%,25/41)显著高于盆腔外复发率(31.7%,13/41;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35).根据这一因素,将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髂总淋巴结无转移,104例)和高危组(髂总淋巴结转移,20例),其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危组盆腔内复发率为22.1%(23/104),高危组为25.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盆腔外复发率为7.7%(8/104),高危组为40.O%(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以盆腔内复发为主,而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者以盆腔外复发为主.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由于盆腔静脉充盈、淤血导致的妇科常见特有疾病,是导致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约占慢性盆腔痛的30%~([1])。凡是能引起慢性盆腔静脉血液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原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PCS病因比较复杂,且发病机制不确定,大部分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盆腔痛。因其临床阳性体征不多,且有典型阳性体征者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成年女性尿失禁(UI)的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1月至9月采用UI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城区和农村成年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同时调查UI相关流行病学因素,调查采用一对一问答方式。共完成调查问卷7884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UI高危因素。结果:上海市成年女性的UI患病率为28.7%,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率最高,为23.5%,混合性尿失禁(MUI)为2.5%,急迫性尿失禁(UUI)为2.1%,UI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渐增加。绝经(OR=1.10)、阴道分娩次数≥2次(OR=1.49)、妊娠超过20周次数≥2次(OR=1.34)、首次阴道分娩年龄20岁(OR=1.58)、盆腔手术史(OR=1.38)、最大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OR=2.66)、低教育程度(OR=1.14)、器械助产(OR=2.75)、体重指数(BMI)≥30kg/m2(OR=2.37)、高血压(OR=1.33)及糖尿病(OR=1.14)均为高危因素。结论:上海市成年女性UI患病率较高,以SUI为主,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产科因素为UI发病主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患者长期受疼痛折磨,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亦给社会经济、政府医疗花费等造成很大负担。CPP的病因中膀胱原因约占31%,在女性患者中主要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ladder pain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BPS/IC)。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25~45岁)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10%~15%,在内异症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在内异症中占20%~35%~([1-2])。内异症致患者不孕率达30%~50%,7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疼痛,包括各种盆腔痛,如排便痛、肛门坠痛、性交痛以及慢性盆腔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5])。现结合文献对DIE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和慢性盆腔痛患者的腹部、外阴、盆底肌群及双侧附件、子宫骶骨韧带的压力性疼痛阈值,并分析其变化对于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0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和324例慢性盆腔痛患者(观察组)。填写专门的资料收集表格,并应用全自动体表和阴道压力痛觉检测计以0.5 kg/(cm2·s)的速度检测上述两组人群的腹部(14个)、外阴(6个)、盆底肌群(8个)和阴道前后穹窿、双侧附件、子宫骶骨韧带(6个)等34个检测点的疼痛阈值(kg/cm2);分析两组各个检测点的疼痛阈值差异。结果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肠易激惹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部、外阴、盆底及阴道前后穹窿、双侧附件、子宫骶骨韧带检测点的平均疼痛阈值(1.57±0.40,0.93±0.41,1.01±0.54,1.11±0.33,0.73±0.30,1.03±0.4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8±0.47,1.19±0.42,1.78±0.69,1.44±0.45,1.59±0.52,1.49±0.50)(P0.05)。结论慢性盆腔痛可能与其腹部、会阴、阴道及盆底的疼痛阈值降低、疼痛敏感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1]。PID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腹痛、异常子宫出血、尿频、排尿困难、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寒战等。其并发症如慢性盆腔痛、不孕及异位妊娠等对女性生殖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视的疾病[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程度与EMT分期及部位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90.7%。rAFS分期Ⅱ期患者Ⅰ度疼痛占71.4%,Ⅲ期和Ⅳ期患者Ⅱ度以上疼痛占95.5%。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和(或)盆腔腹膜EMT患者Ⅰ、Ⅱ度疼痛占88.4%,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以及深部浸润的EMT患者Ⅱ、Ⅲ度疼痛占93.0%。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和深部浸润是引起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腹腔镜能明确诊断及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魏恒  张淑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9):644-646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超过半年以上无规律性的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病理特点表现为盆腔静脉血流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扩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CPP症状、乏力、痛经或不孕症等,也出现在无症状女性中~([1]),因其隐匿性,使其诊断成为一种挑战性工作。PCS的诊断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肠病、尿路疾病或盆腔炎。  相似文献   

18.
盆腔炎性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殖健康,若不能及时治疗,易引起后遗病变。慢性盆腔痛是盆腔炎性疾病所引起的后遗病变之一。诊断性腹腔镜是目前评价慢性盆腔痛原因的有效方法,可在进行诊断同时对盆腔病变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口服药物、理疗等方法也可有效缓解盆腔疼痛。  相似文献   

1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及不孕,其发病率约为10%~15%,在患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可高达3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1 EMT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目前EMT降低女性生育能力的机制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公认的观点认为EMT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源自于此疾病本身的特征和不当的治疗,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异常、输卵管异常、免疫细胞因子异常、卵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不同类型尿失禁(UI)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3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年龄在20周岁以上不同职业的女性25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合格问卷2448份,城市1485份,农村963份。河北省3个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35.2%(862/2448)。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患病率分别是26.4%(647/2448)、1.9%(47/2448)和6.9%(168/2448),构成比分别是75.1%、5.4%和19.5%。年龄、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流产次数、剖宫产是SUI和MUI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SUI与体重指数、痛经、妇科炎症、胎儿体重、难产密切相关,MUI与居住地(城乡)、盆腔手术史、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饮酒密切相关。UUI的影响因素只有初潮年龄和难产。结论:尿失禁是调查地区女性的高发病,SUI是主要的患病类型。该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3种类型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MUI并非SUI和UUI影响因素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