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人成熟卵母细胞的时长是否会影响解冻后卵细胞的复苏率、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随后进行解冻受精形成胚胎培养移植的110例患者114个冷冻卵母细胞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卵细胞冻存时间分为3组,A组(冻存时间≤3个月)42例,B组(3个月<冻存时间≤12个月)42例,C组(冻存时间>12个月)30例,比较3组的卵细胞解冻复苏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指标。结果:114个冷冻卵母细胞周期中最短冻存时间4天,最长32个月,共行胚胎移植周期114个,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77个,解冻胚胎移植周期37个。共解冻成熟卵母细胞1578枚,复苏率为77.69%(1226/1578)、受精率为69.35%(774/1116)、卵裂率为93.41%(723/774)、可移植胚胎率为42.19%(305/723)、优质胚胎率为33.06%(239/723)、每冻卵活产率为2.47%(39/1578)。3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窦卵泡数、解冻卵细胞数和男方精液情况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大于B组(P=0.038);3组的解冻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例活产新生儿均未发现先天畸形。结论:人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不会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而减低,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2.
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方法在冷冻保存卵母细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月在我中心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并于2008年1月~2009年4月行卵母细胞玻璃化解冻的21例移植周期,对其复苏率、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结果:共冷冻203枚卵母细胞,解冻后存活137枚(67.5%,137/203),对其中98枚成熟卵母细胞行单精子卵浆内显微注射,76枚(77.6%,76/98)正常受精,8例(38.1%,8/21)获得临床妊娠,其中6例单胎妊娠,2例3胎妊娠,并进行了减胎术。目前,1例已成功分娩,1例早期流产,6例正在妊娠中。结论:玻璃化冻融卵母细胞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34个周期,对其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出因男方因素不孕的21个周期(研究组)和同期因男方因素进行新鲜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78个周期(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98枚玻璃化冻存的卵母细胞复苏后存活278枚,对其中成熟的234枚卵母细胞进行ICSI受精后,受精182枚,形成优质胚胎82枚,移植70枚胚胎,11例患者获得成功分娩(10例单胎,1例双胎)。研究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冻融卵母细胞的技术可以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成熟卵母细胞过程中不同冷冻时机及解冻方法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7年5月-2009年5月实施辅助生殖周期中因不同原因接受成熟卵母细胞冷冻及解冻的不孕症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方双侧输卵管梗阻21例,男方无精症9例.将30例患者按照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时机和解冻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共5例,取卵后4~5 h冷冻且采用常规方法解冻;B组共9例,取卵后2 h内冷冻且采用常规方法解冻;C组共16例,取卵后2 h内冷冻且采用改良法解冻.所有卵母细胞均采用玻璃化冷冻.冻存2~12个月解冻,存活的卵母细胞行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进行胚胎移植.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辅助生殖结局及孕期随访情况.结果 (1)B组和C组患者的卵母细胞存活率[(65±33)%、(72±23)%]、移植周期率(9/9、16/16)均明显高于A组[(16±17)%、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1);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胚胎种植率[(33±38)%]、临床妊娠率(9/16)均明显高于B组[(4±1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40).(2)C组内采用自身胚胎移植、赠卵胚胎移植及供精胚胎移植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8.6±2.1)、(28.0±4.6)、(28.1±3.4)岁]、卵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25)%、(88±10)%、(66±25)%]、受精率[分别为(84.6±0.9)%、(79.3±2.0)%、(82.8±15.0)%]、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0.0±44.7)%、(33.0±0.1)%、(41.6±41.7)%]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3/3、5/8)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1例患者行胚胎移植,但未妊娠;B组1例临床妊娠,2个月后胚胎停止发育;C组9例临床妊娠,其中1例妊娠4个月流产,8例已顺利分娩5男婴、4女婴,新生儿染色体及发育均正常,每解冻卵母细胞活产率为5.9%(8/135),平均孕周为(39.4±0.9)周,平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574±569)g.结论 取卵后2 h内玻璃化冷冻及改良法解冻成熟卵母细胞,可以提高胚胎质量及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人工皱缩囊胚腔对囊胚玻璃化冷冻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皱缩囊胚腔对囊胚玻璃化冷冻的效果、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妊娠失败后要求行冻融囊胚移植的342个周期,其中,314个周期的囊胚在玻璃化冷冻前,用显微注射针刺入囊胚腔内抽出囊胚液使之皱缩,然后以玻璃微细管为载体行玻璃化冷冻(皱缩组),28个周期未行囊胚腔人工皱缩(未皱缩组).比较两组经冷冻、复苏及移植后的胚胎存活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取消移植率等.在已妊娠者中,比较两组的流产率、活胎分娩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等,并与同期新鲜移植周期(新鲜周期组,520个周期)进行比较.结果 皱缩组胚胎存活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5.3%(403/423)、38.0%(153/403)、44.6%(140/314),未皱缩组分别为64.3%(27/42)、7.4%(2/27)、7.1%(2/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皱缩组取消移植率为0,未皱缩组为25.0%(7/28),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皱缩组的流产率[18.2%(10/55)]、活胎分娩率[80.0%(44/55)]、分娩孕周[(38.2±1.3)周]、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2.1%(1/47)]、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989±640)g]与新鲜周期组[17.5%(91/520)、74.0%(385/520)、(37.9±2.3)周、1.7%(8/479)、(2856±640)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皱缩囊胚腔能明显提高囊胚玻璃化冷冻效果,并且新生儿先天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以玻璃微细管为载体的玻璃化法和程序慢冻法冷冻保存人卵裂期胚胎的临床效果、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剩余卵裂期优质胚胎进行玻璃化法或程序慢冻法冷冻,比较复苏后的胚胎存活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胎分娩率、出生缺陷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孕周.结果:玻璃化法移植的胚胎数目显著少于程序慢冻法(2.32±0.66个vs 2.51±0.60个,P=0.029),但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程序慢冻法(19.03%vs 10.74%,P=0.0005;34.40%vs 23.21%,P=0.0193).在妊娠周期中,两种冷冻方法的流产率、活胎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周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玻璃微细管为栽体的玻璃化法能有效冷冻保存人卵裂期胚胎,其冷冻效率优于程序慢冻法,并且未见新生儿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7.
洪焱  黄绘  骆荣  胡皓睿  胡慧 《生殖与避孕》2011,31(12):833-837
目的: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促性腺激素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35例患者共42个新鲜取卵周期,随机分成A组:22个取卵周期将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果纳芬,rFSH)和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艾泽,hCG)按1∶1的比例混合添加,终浓度为75 mIU/ml;B组:20个取卵周期添加终浓度为75 mIU/ml的尿源性促性腺激素(hMG),进行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35例患者中新鲜取卵周期未移植或移植后未孕者行解冻胚胎移植。比较组间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累计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结果:取卵均于月经周期第12日或最大卵泡发育至10 ̄12 mm时进行,故所获卵均为未成熟卵。A组获卵181枚,经培养后成熟84枚,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84枚,受精60枚,卵裂55枚,优质胚胎20枚;新鲜胚胎移植9例,获1例临床妊娠,解冻胚胎移植5例,获1例临床妊娠,累计临床妊娠率为14.29%,胚胎着床率为7.14%。B组获卵176枚,经培养后成熟120枚,行ICSI 120枚,受精97枚,卵裂90枚,优质胚胎41枚,新鲜胚胎移植6例,获4例临床妊娠,解冻胚胎移植9例,获3例临床妊娠,累计临床妊娠率为46.67%,胚胎着床率为33.33%。结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尿源性促性腺激素可获得较添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和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未成熟卵子的最佳冷冻时期。方法:收集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周期中未成熟的卵母细胞,按其成熟度分为生发泡期(GV组)卵子179枚和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I组)卵子323枚,所有卵子均经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行体外成熟(IVM)培养,ICSI受精,观察比较GV组和MI组解冻后存活、体外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GV组复苏存活率显著高于MI组(83.24%vs 75.54%,P=0.045),MI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略均高于GV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I组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GV组(78.67%vs 60.53%,P=0.041)。结论:超促排卵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先玻璃化冷冻保存,再行体外培养是可行的。GV期卵母细胞复苏存活率高于MI期卵母细胞,但MI期卵母细胞冻融后发育潜能优于GV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优化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方法,了解超排卵后小鼠卵母细胞的复苏率及体外受精率,为改善人类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小鼠超排卵及自然周期模型,比较开放式拉细麦管(open pulled straw,OPS)及叶片两种玻璃化冷冻载体冷冻小鼠卵母细胞的复苏率及体外受精率。结果:(1)叶片法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复苏率高于OPS法(自然周期组:75.0%vs55.6%,P=0.0003,超排卵周期组:65.3%vs46.3%,P=0.0000);(2)自然周期组卵母细胞的冷冻复苏率(OPS组:55.6%vs46.3%,叶片组:75.0%vs65.3%),体外受精率(OPS组:53.5%vs40.5%,叶片组:52.8%vs39.0%)均高于超排卵周期组。结论:叶片载体玻璃化法优于OPS载体玻璃化法;自然周期组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率及体外受精率均高于超排卵周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输卵管积水患者积水处理(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结扎)后冻融胚胎移植结局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因输卵管积水行IVF-ET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7例患者中,取卵后因积水返流宫腔行全胚冷冻取消移植者69例,不良结局者48例。比较行输卵管积水处理后的117例患者(研究组)和因输卵管因素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FET)的212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117例患者中111例行积水单侧或双侧结扎/切除,6例行输卵管栓塞,FET 115例后妊娠70例,妊娠率60.87%,早期流产8例,流产率11.42%,宫角妊娠2例。对照组212例完成206个解冻移植周期,妊娠114例,妊娠率55.33%,早期流产12例,早期流产率10.52%,异位妊娠3例,异位妊娠率2.63%。两组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取卵后输卵管积水切除或结扎或栓塞后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子冷冻以及冻卵冻胚(卵裂胚及囊胚)双次冷冻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卵子玻璃化冷冻,随后解冻并后续培养移植共164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组解冻卵88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卵裂胚组冻卵冻胚4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囊胚组冻卵冻囊胚36个周期,并分别以同期未行卵子冷冻的新鲜胚胎(n=1 480)、解冻胚胎(n=246)、解冻囊胚(n=304)移植作为对照,比较卵子受精率、卵裂率及可利用胚胎率,以及各组的复苏率、后续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解冻卵复苏存活率为[94.00%(999/1 063)]。解冻卵受精率[84.00%(838/999)]优于新鲜卵子受精率[72.67%(10 703/14 7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3日可利用胚胎率、冻融后存活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子冷冻不会降低卵子的发育潜能,冷冻后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复苏效果,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仍可获得较好的妊娠和活产结局,对于需要保存生育力的女性来说卵子冷冻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玻璃化冻融和程序化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玻璃化冻融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300个玻璃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720枚胚胎)和151个程序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333个胚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的妊娠结局。结果:玻璃化组和程序化组的胚胎复苏率分别为91.60%和76.56%(P<0.01);平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4枚和2.2枚(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9.72%和14.41%(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6.33%和25.83%(P<0.05),多胎分娩率分别为24.71%和6.25%(P<0.01),早产率为32.08%和14.29%(P<0.01)。结论:玻璃化冷冻胚胎具有更好的复苏和着床能力,是现阶段有效和相对安全的胚胎冷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新鲜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及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12月31日GnRH-ant方案组(A组)259个周期、同期黄体中期GnRH-a长方案组(B组)318个周期,并以38岁为界分为亚组A1(<38岁)、A2(≥38岁)和B1(<38岁)、B2(≥38岁)。在A1与B1组及A2与B2组中,比较A组与B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A1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B1组少,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B1组低;A1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胎分娩率、流产率及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分年龄段比较,治疗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1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新鲜移植。A2组新鲜移植与冷冻移植各项治疗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38岁患者,GnRH-ant方案虽然可减少Gn用药量以及降低OHSS发生率,但临床妊娠率比经典长方案低。在高龄患者中,拮抗剂方案也无明显优势。冷冻胚胎移植可改善临床妊娠率。拮抗剂或长方案的选择使用不影响妊娠后的远期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当前形势下中国赠卵的可行性、赠卵数、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行IVF-ET并自愿捐卵的21例患者及同期接受赠卵并完成IVF-ET周期的23例患者,分析供、受双方的受精率、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23例患者共接受赠卵135枚,平均每周期接受卵子5.6±1.5枚,29个移植周期,12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41.4%。供卵的21例患者,9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例妊娠;32个解冻胚胎移植周期,12例妊娠,冷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为37.5%。供、受双方受精率、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供卵者提供6个左右的卵子既不影响供卵者的妊娠,也能为受卵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冻融的不同状态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纺锤体状态与受精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本中心108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中183枚不同状态废气的成熟卵母细胞,分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组,48枚;裸卵组,135枚,其中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I)65枚,生发泡期(GV)70枚。玻璃化冷冻保存,经解冻、体外培养成熟后,应用Polscope成像系统观察纺锤体,然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记录各指标情况。结果: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组与裸卵组的存活率、体外成熟率、纺锤体出现率、受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GV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MI组(P<0.05),而前者的体外成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③各组体外成熟后有纺锤体出现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均显著高于无纺锤体组(P<0.05,P<0.01)。结论:冻融IVF周期不同状态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都有一定发育潜能;有纺锤体出现的冻融人未成熟卵母细胞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中玻璃化和程序化2种冷冻方法对卵裂期胚胎的冷冻复苏效果。方法:对265个玻璃化冷冻周期和276个程序化冷冻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冷冻胚胎复苏后的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复苏265个周期,解冻809个胚胎,存活710个(87.8%),移植259个周期,临床妊娠98个周期(37.8%),其中双胎妊娠26例,三胎妊娠3例。程序冷冻复苏276个周期,解冻968个胚胎,存活532个(55.0%),移植246个周期,临床妊娠70例(28.5%),其中双胎妊娠4例,三胎妊娠1例。玻璃化冷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和完整性胚胎存活率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复苏周期移植取消率显著低于程序化冷冻,而临床妊娠率则明显高于程序化冷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方法的胚胎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法能够较好地避免冷冻引起的损伤,适用于卵裂期胚胎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控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移植胚胎数目对控制医源性多胎发生率行业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比较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辅助生殖质控中心)提出北京市IVF-ET移植胚胎数不多于2枚的策略前、后,北京市各生殖中心移植胚胎数和多胎妊娠率变化。结果北京市生殖中心新鲜和解冻移植周期的平均移植胚胎数目逐年下降,分别由2013年的2.02枚和2.04枚,下降至2015年的1.91枚和1.80枚。2014年、2015年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5.4%和44.5%,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7.2%和46.2%,均分别显著高于2013年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3.2%,P=0.000,P=0.025)、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43.4%,P均=0.000)。2014年新鲜周期的活产率(36.6%)显著高于2013年(35.0%,P=0.004),2015年新鲜周期活产率与2013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和2015年解冻周期的活产率(37.4%,36.5%)均显著高于2013年(34.3%,P=0.000,P=0.001)。2015年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28.0%和23.5%,显著低于2013年的31.3%和25.7%(P=0.000,P=0.016)。结论辅助生殖质量控制中心提出的建议每移植周期胚胎数目不超过2个,既保证了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不下降,同时对控制本地区IVF-ET多胎妊娠率效果显著,可为行政决策部门进行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对人卵母细胞纺锤体定位、细胞骨架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将第2日发育为M_II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程序化冻融组、玻璃化冻融组(解冻0 h、1 h、3 h)。应用液晶偏振光显微镜(Polscope)成像系统观察卵母细胞纺锤体与第一极体(Pb)的夹角、表面积、卵透明带内层光阻值和外层光阻值。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的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统计2种冻融方法对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程序化冷冻解冻培养3 h组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培养0 h、1 h、3 h组中的纺锤体可见率分别为92.4%、56.4%、11.2%、24.8%、61.1%。与程序化冻融组相比,玻璃化冷冻解冻培养3 h后卵母细胞中纺锤体与Pb的夹角更小(37.3°与68°,P=0.023)。对照组、程序化冻融组和玻璃化冻融后培养3 h组中卵母细胞的纺锤体面积、卵透明带内层光阻值和透明带外层光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程序化冻融组相比,玻璃化冻融后培养3 h组中卵母细胞表面突起丰富,微绒毛形态较为正常,倒伏在细胞表面,卵透明带边界较为清晰,与对照组较为接近。程序化冻融组的正常受精率(65.7%)明显低于对照组(79.2%,P=0.041),而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和玻璃化冻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化冻融后培养3 h组中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程序化冷冻,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纺锤体和卵透明带的损伤及对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的影响都较小,可以作为卵母细胞冷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冻融经卵裂球活检后囊胚的可行性。方法:将活检后剩余的可移植囊胚用玻璃化冷冻保存,并在冷冻前人工皱缩囊胚腔,在需要移植时予以解冻囊胚进行移植。结果:24例共进行24个活检周期,活检了159个胚胎,活检后胚胎囊胚形成率60.38%(96/159)。有17个周期共移植26枚新鲜可用囊胚,成功种植13个(50.0%),11例获得临床妊娠(64.71%),7个周期因无可移植胚胎或卵巢过度刺激等因素而取消移植。10例患者(10个周期)有30个可移植囊胚进行了玻璃化冷冻保存,其中6例患者因未成功生育要求解冻其囊胚进行移植。共解冻8枚囊胚,全部存活并移植,5例获单胎妊娠;2例已分娩正常婴儿,3例继续妊娠中。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结合人工皱缩囊胚腔能冷冻保存经卵裂球活检后的囊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冻周期移植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932个解冻周期,其中宫内活胎组348个、未妊娠组(包括生化妊娠)484个、妊娠结局不良组(3个月内流产者)100个。分析患者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对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宫内活胎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35.4±21.4)ng/ml、(25.6±19.5)ng/ml vs(18.2±17.4)ng/ml,P0.05)]。移植日血清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P≥15ng/ml组(25%、27%vs 42%,P0.05)。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P≥15ng/ml组(100%、46%vs 21%,P0.05);P5ng/ml组显著高于5ng/ml≤P15ng/ml组(P0.05)。结论:解冻周期移植日检测血清P水平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