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青海省城乡中老年人群卒中患病率及卒中的人群和城乡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发病的 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青海省西宁市中庄社区和民和县官亭镇40岁以上人群进 行卒中患病率和发病高危因素调查。收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部影像检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 法分析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筛查40岁以上人群4100例,其中卒中患者314例,总患病率7.65%,其中城市居民的卒中患 病率明显高于农村(10.33% vs 4.85%,P =0.007)。城市居民男性卒中患病率高于女性(12.21% vs 8.00%,P =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和增龄是本组研究人群卒中的危险 因素;其中城市居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高血压、高血脂;农村居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保护因素为体力劳动。 结论 青海省城乡社区卒中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城乡居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的进展性卒中患者排除出血性卒中后的梗死性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近期感染、血压、血糖、血管狭窄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 65例进展性卒中患者 ,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近期感染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② 65例患者中 ,5 0例患高血压 ,其中 2 1例脉压差小于 3 0mmHg。与对照组相比 ,患高血压病人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脉压差小于 3 0mmHg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③患糖尿病人数 3 9例 ,对照组 12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④ 2 4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有 2 0例程度不同的颅内外血管狭窄 ;对照组 3 6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6例狭窄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表明颅内外血管狭窄易引起进展性卒中。结论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近期感染、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与闭塞有关 ,故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患者 ,应在积极的抗感染、抗凝、降血糖等治疗的同时 ,注意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压 ,不必积极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在参加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CC)的年会时曾说到:When women improve their own health,they can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ir children and therefore the health of our country。从近几年的发病情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在女性患者这一点尤为突出。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显示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亚于男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只有2个字"忽视"。忽视女性健康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忽视女性危险因素的存在,未予及时控制和治疗;忽视偶发症状,不能及时就诊造成疾病的拖延。以上3点直接造成目前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尴尬境况。该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这一局面的形成更多在于对危险因素,如饮食结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重视不够。此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今更应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如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在偏远地区社会地位不高,以及家庭"冷暴力"等。因此,应举全社会之力,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女性健康倾注更多心血。因此本期重点讨论了心血管疾病和卒中在性别方面的差异问题,以期能引起同行对女性卒中的重视,推进其研究。张维君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对象为本院1999年5月至2001年12月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为突发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持续〉24h,颅脑CT或MRI显示急性缺血性病灶。纳入标准:48h内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年龄〉55岁。排除标准: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如严重的帕金森病);病情严重;严重视、听功能障碍;严重失语;严重脑外伤及有神经外科手术史;卒中前有认知功能损害。共入组401例,其中128例(31.9%)为卒中后认知损害(损害组),273例(68.1%)认知功能正常(正常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梳理北京市丰台区40岁以上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卒中是导致残疾的最重要原因以及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在我国,脑血管病也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中已上升至第一、二位。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万~700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是已知诱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以及糖尿病合并卒中的临床特点,并总结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死亡、瘫痪及残障等方面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青年卒中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研究显示青年人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年卒中病因复杂繁多,主要的病因有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颈部动脉夹层、心源性脑栓塞、免疫性疾病等。现就青年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鹏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2,7(4):264-270
目的 调查青年卒中患者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探讨青年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连续登记住院的青年卒中(18~44岁)患者的病历资料入组274例,并分层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入组300例,分析其众多危险因素及病因学构成特点。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中,缺血性卒中229例(83.58%),男性211例(77.01%);年龄在40~44岁的患者160例(58.39%);②青年卒中组,合并高血压179例(65.33%)、吸烟162例(59.12%)、饮酒123例(44.8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0例(39.84%)、肥胖86例(31.39%),与中老年卒中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高脂血症156例(56.9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缺血性卒中经TOAST(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学分型,青年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0例(44.25%)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66例(29.20%),与中老年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青年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组,主要动脉无异常的患者比率(26.55%)高于中老年组(15.79%),轻、中度和重度狭窄率(46.02%和7.96%)低于中老年组(50.20%和1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青年卒中以缺血性卒中、男性为主,其中40~44岁的患者占1/2以上;②青年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其中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百分率随年份的增长有逐渐增高趋势;③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其他病因多样化;④青年卒中患者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 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率.通过比较卒中后并发DVT与卒中后无DVT的患者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卒中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卒中急性期DVT发生率为4.49%,其中有DVT症状者为51.6%,无症状者为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63,95%CI 1.08~2.84)、卧床(OR=4.85,95%CI 2.65~9.68)、Wells评分≥2(OR=3.96,95%CI 1.86~7.86)、下肢NIHSS评分≥3分(OR=4.56,95%CI 2.07~8.85)、D-二聚体水平高(OR=3.45,95%CI 2.01~8.52)、Barthel指数(BI)评分低(OR=2.98,95%CI 1.52~6.47)、是否康复治疗(OR=1.82,95%CI 1.22~3.43)、是否抗凝治疗(OR=1.91,95%CI 1.34~4.92)是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卒中随访期DVT发生率为1.51%,年龄(≥70岁,OR=1.82,95%CI 1.21~3.98)、出院后仍卧床(OR=5.12,95% CI 2.82~11.32)、出院时下肢NIHSS评分≥3分(OR=4.25,95%CI 2.11~7.87)、出院时BI评分低(OR=2.18,95%CI 1.18~6.23)、急性期有DVT(OR=3.81,95% CI 1.87~7.48)是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DVT多发生于老年患者,48.4%DVT无症状,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对有上述危险因素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必要,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可能能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MMSE、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将其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  相似文献   

11.
12.
卒中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房颤动、吸烟、酗酒、肥胖、年龄等。这些危险 因素已经得到证实并发表在国内外杂志上。为了使广大学者认识更多尚未公认而又具有潜在性风险 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对近期提出的危险因素如冠状动脉钙化、脂联素、高尿酸血症、尿微量白蛋 白、体温、氧化三甲胺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且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篇有关卒中后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的计算。
结果 有5个因素与卒中后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习惯性打鼾(OR 14.77,95%CI 5.52~39.53)、高血压(OR 1.3,95%CI 1.03~1.66)、糖尿病(OR 1.41,95%CI 1.08~1.84)、饮酒(OR 1.59,95%CI 1.19~2.12)、皮质型卒中(OR 1.31,95%CI 1.06~1.63),合并结果稳定性较好。尚不能确定性别(OR 1.12,95%CI 0.96~1.31)、高血脂(OR 0.96,95%CI 0.7~1.33)、吸烟(OR 1.27,95%CI 0.73~2.20)、卒中史(OR 1.05,95%CI 0.74~1.49)与卒中后睡眠障碍有关。
结论 现有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及皮质型卒中是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现况。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81例缺血性卒中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中,男60例,女21例。发病年龄7个月~18岁,平均年龄(6.99±5.60)岁,7个月~3岁(婴幼儿期)为发病高峰,为34例(41.9%)。病因中头部外伤(走路时摔倒或坠床)30例(37.04%)、感染13例(16.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9.88%)、血管炎6例(7.4%)、心脏病5例(6.17%)、动脉夹层5例(6.17%)、烟雾病4例(4.94%)、动脉瘤1例(1.23%)、神经纤维瘤病Ⅰ型1例(1.23%),23例(28.4%)未找到明确病因。卒中发作时75例表现为肢体瘫痪(偏瘫69例、四肢瘫4例、交替瘫2例),占92.6%;其次为中枢性面瘫46例(56.8%);其他表现为感觉减退或麻木、头痛、癫痫等。神经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区60例(74.1%)、脑叶6例(7.4%)、小脑4例(5%)、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及内囊)11例(13.5%)。结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头部外伤和感染是儿童卒中的主要病因。儿童卒中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 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急 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及责任动脉、责任动脉有无严重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 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复发,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缺 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95例(4.8%)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缺血性卒中病 史、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责任脑动脉狭窄程度≥70%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1年内复发 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后循环梗死、有责任脑动脉严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 发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拟对可干预和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心源性栓塞、凝血系统疾病、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等病因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旨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深入探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 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 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 性(χ2=5.573,P =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 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 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 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 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 =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 =1.250,P =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 =2.106,P =0.007); 吸烟(χ2=7.993,P =0.005)、饮酒(χ2=17.005,P =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 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 =2.046,P =0.004)。 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 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 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构成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连续登记的120例青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明确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因分型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特点。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组男性82例(68.3%),女性38例(31.7%);中老年组男性76例(55.9%),女性60例(44.1%)。两组性别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183,P=0.041)。CISS分型青年组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25.8%,原因不明(stroke of other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22.5%,穿支动脉闭塞(perforating branch artery occlusion,PAO)20.8%,心源性(cardioembolism,CE)19.2%,其他病因(stroke of other etiology,SOE)11.7%。中老年组依次为LAA 40.5%,PAO 33.8%,CE 21.3%,SOE 2.9%,SUE 1.5%。青年缺血性卒中和中老年缺血性卒中两组间病因分型除CE差异无显著性外,LAA、PAO、SOE、SUE两组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青年组SOE、SUE病因分型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年组排前5位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吸烟48.3%,高血压44.2%,高脂血症40.8%,饮酒36.7%,卒中家族史23.3%。而中老年组分别是高血压57.4%,糖尿病47.1%,高脂血症43.4%,颈动脉粥样硬化37.5%,吸烟35.3%。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比较,青年组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构成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与中老年患者分布不同。早期明确病因分型和发现危险因素有利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