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伴有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地收集年龄在18~45岁的首发卒中患者223例作为观察对象。建立完善基线资 料、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因素的数据库,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评分评估睡眠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其入院后病情及发 病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 进行分析,并分析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共获取观察组有效病例223例,其中男性170例(76.2%),女性53例(23.8%)。单因素分析结 果显示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有:NIHSS评分、睡眠质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上 述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睡眠质量差与青年缺血性卒中3个月mRS评分有关,比值 比(odds ratio,OR)1.8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4~3.301。 结论 睡眠质量差能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的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中已经普及使用。许多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可以降低卒中发病风险、减轻卒 中发病严重程度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本文将对他汀在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 临床上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蓓  周鑫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3):245-250
缺血性卒中是影响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已被多国指南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缺血 性卒中的治疗效果,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可能的机制及安全性作一综述,供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0-07—2012-09于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收集基线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入院时及发病后3个月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一般资料、NIHSS评分、BI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测定发现,2组除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他汀治疗组患者发病30d时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预后良好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例数、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而合并冠心病例数及发病后48h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NIHSS评分及发病后48h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预后的指标(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用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CISS分型的进展性卒中(SIP)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为优化进展性卒中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SIP患者共58例,观察并记录入组患者在发病时、发病后48h、72h、7d的SSS评分。根据临床资料得出患者的CISS分型,依CISS分型分为五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心源性卒中组(CS),穿支动脉疾病组(PAD),其他病因组(OE),病因不确定组(UE)。结果对基于CISS分型的SIP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高龄、房颤在CS组占比最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在PAD组占比最大,吸烟史在LAA组占比最大。对早发型、迟发型的SIP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入组患者发病时、发病后48h、72h、7d的SSS评分进行分析,PAD组SSS评分均最高,即症状较轻,CS组SSS评分均较低,即症状较重。结论高龄、房颤者易患进展性心源性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者易患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有吸烟史者易患大动脉粥样硬化型SIP;SIP的患者,穿支动脉疾病组短期预后良好,心源性卒中组短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病情及短期预后的关系,以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以236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入院时尿酸水平、不同时间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以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较低尿酸水平的患者病情较严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随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证实入院时尿酸水平(P=0.008,OR=3.21)、高甘油三酯(P=0.02,OR=0.47)和住院10d时NIHSS评分(P=0.01,OR=2.6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10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关。结论血尿酸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81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观察血尿酸水平、临床表现及预后等,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发现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病初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好。结论尿酸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损伤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IS)入院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与3个月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连续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AIS患者临床特征和3个月随访相关资料。分别将eGFR按照连续性变量和四分组变量(Q1~Q4)处理。比较各组患者的eGFR临床特征差异;采用曲线拟合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入院eGFR水平与3个月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AIS患者2 280例,年龄(64.2±12.2)岁,男1 426例(62.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1.73 m2)-1,3个月预后不良风险降低5.0%(OR=0.95,95%CI:0.94~0.99,P=0.028),曲线拟合显示,随着e GFR水平的升高,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与Q1相比,Q3组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风险降低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8~0.82,P=0.003),Q2组和Q4组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卒中预后量表预测前、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预后的效度,为不同类型缺血性卒中寻找能够更准确预测预后的评分工具,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首次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发病90d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 highest mortality rate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occur in patients of advanced age. However, studies of factors that establish the increase in hospital mortality are scanty in this population.Material and MethodsEpidemiolog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etiology and ischemic stroke subtype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ere analyzed in 195 patients aged 80 years or older. In attempt to associate prognostic factor with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during first 28 days from admission, the death and survivor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mong the 195 patients evaluated, the age was 85.3 ± 4.6 years with a mortality of 26.1%. Following the multivariate model,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were: age (OR = 1.07, 95% CI = 1.00-1.20), the score less than or equal to 8 on Glasgow coma scale (OR = 22.87, 95% CI = 3.55-148.76), diabetes mellitus (OR = 3.40, 95% CI = 1.30-8.87), total anterior clinical subtype (OR = 5.15, 95% CI = 1.82-14.52) and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R = 8.38, 95% CI = 3.28-21.43).ConclusionsThe following risk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 in patients over 79 years of age with ischemic stroke: older age, Glasgow coma score less than or equal to 8, 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infec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1年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rt-PA静脉溶 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MRI评估CSVD负荷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使用mRS量表评估患者发病1年的 神经功能预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的总负荷与1年的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利 用ROC曲线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最佳界值。 结果 最终入组135例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平均年龄为61.56±12.64岁,CVSD总负荷评分0分者17例 (12.59%),1分者44例(32.59%),2分者38例(28.15%),3分者30例(22.22%),4分者6例(4.44%)。 多因素分析发现溶栓前NIHSS评分(OR 1.615,95%CI 1.209~2.157,P =0.001)、CSVD总负荷评分(OR 1.570,95%CI 1.095~4.094,P =0.026)为AIS静脉溶栓患者1年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SVD总负 荷预测静脉溶栓后1年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35(95%CI 0.641~0.828),最佳界值为2.5分;溶栓前NIHSS评分的AUC为0.773(95%CI 0.684~0.862),最佳界 值为6.5分。 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及溶栓前NIHSS评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1年功能预后不良的可靠预测指 标,有助于临床评估静脉溶栓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特征及1 年预后情况。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老年AIS (年龄≥6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的临床特征;登记随访1年的结局 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预后不良),通过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 年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老年AIS患者1239例,其中伴心房颤动者133例(10.7%)。与不伴心房颤动组相比, 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的年龄大([ 77.7±6.3)岁 vs(74.0±6.1)岁,P=0.019]、出院mRS评分高(2.0 分 vs 1.0分,P <0.001)、出院NIHSS评分≥14分比例高(16.5% vs 3.1%,P <0.001)、合并肺炎患者比例 高(21.1% vs 5.8%,P <0.001)、入院48 h不能行走的患者比例高(63.0% vs 36.1%,P <0.001)、空腹 血糖水平高[(6.3±3.0)mmol/L vs(5.8±2.0)mmol/L,P =0.037]、LDL-C水平低[(2.4±0.7)mmol/L vs (2.5±0.8)mmol/L,P =0.031]。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高(15.8% vs 5.9%,P =0.020)、 死亡率高(32.3% vs 9.2%,P <0.001)、预后不良率高(51.9% vs 25.9%,P <0.001)。校正相关混杂 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是老年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OR 2.45, 95%CI 1.26~4.78,P =0.008),但不是1年卒中复发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相比不伴心房颤动组,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年龄更大、卒中所致残障及神经功 能缺损更重、合并肺炎和入院48 h不能行走的患者比例较高;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显 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中,如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等血小板减少疾病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其治疗存在矛盾。本文对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机制及血小 板减少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抗血小板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与患者发病后90 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低血清前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冯立丹  钟池  张锐  李文  张晓红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2):1193-119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餐后高血糖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方法 筛选前循环轻度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中2 h血糖水平(2-h plasma glucose,2hPG)将餐后高血糖患者设为实验组(90例),血糖正常患 者设为对照组(7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的形态、结构,测量下肢静脉 管径及峰值流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生化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hPG 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髂总静脉、髂内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的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髂总静 脉、髂内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性卒中伴餐后高血糖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慢,内径也相应变大,会增加下肢静脉 血栓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