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应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800眼)近视手术,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00例(400眼),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 kHz)制作角膜瓣,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两组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进行基质层切削.术后3个月、6个月行视力、屈光状态、波前像差等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2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高于组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2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均高于组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是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提高视觉质量和安全性方面飞秒激光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  相似文献   

2.
汪凌  余野  王勤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02-2204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角膜瓣变化。方法:选取2009-03/2012-03将接受飞秒激光35例70眼患者和接受角膜板层刀的患者45例90眼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视觉质量和角膜瓣进行对比。结果:视觉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所行的手术均有显著的可预测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且术后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及视力差异不显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瓣比较:两组患者在水平方向的角膜瓣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LASIK术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且角膜瓣厚度差异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 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对65例屈光不正患者做角膜瓣,Intralase飞秒激光组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组分别按屈光度≤-3.00 D为A组,-3.00<B组<-6.00D,≥-6.00D为C组。观察比较术后1 mo各组的视力、总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差。结果:术后1mo,Intralase飞秒激光组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 )60眼(93.8%),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者61眼(9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在不同屈光度分组中总像差、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差两组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行LASIK术后视力、总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差两组没有显著差异,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对65例屈光不正患者做角膜瓣,Intralase飞秒激光组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组分别按屈光度≤-3.00D为A组,-3.00结果:术后1mo,Intralase飞秒激光组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60眼(93.8%),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者61眼(92.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在不同屈光度分组中总像差、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差两组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行LASIK术后视力、总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差两组没有显著差异,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型板层角膜刀与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患者视力及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方法:将2014-06/2015-05期间本院收治的近视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微型板层角膜刀组)60例120眼和B组(飞秒激光组)60例120眼,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情况及角膜瓣厚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的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B组的角膜瓣厚度相关指标均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评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患者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明显好于微型板层角膜刀,两种治疗方式对视力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齐颖  周跃华  张晶 《眼科》2011,20(2):121-125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88例(172眼)应用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制瓣后行LASIK手术患者和122例(242眼)M2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手术患者.方法 将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患者(I-LASIK)为I组;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前角膜厚度( 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 /corneal thickness,RCST/CT)的不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方法:选取190例379眼,其中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94例187眼,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96例192眼。根据术后剩余RCST/CT 的不同,将飞秒激光辅助LASIK 组( FS-IK组)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 M-IK组)各分为三组, IK-Ⅰ组( RCST/CT<55%)、IK-Ⅱ组(55%≤RCST/CT<60%)和IK-Ⅲ组( RCST/CT≥60%)。分别于术前、术后1mo和3mo应用眼反应分析仪( reichert 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滞后量( corneal hysteresis, 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
  结果:不同手术方式( FS-IK与M-IK)比较,CH和CRF均无统计学差异(F=0.44,F=2.56,P=0.51,P=0.11)。不同的RCST/CT 比较, CH 和 CRF 均有统计学差异( F=103.03,128.48,P均<0.05)。Ⅰ组CH和CRF较Ⅱ组明显减小(P<0.05),Ⅱ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Ⅰ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比较, 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 F=576.99,1162.06,P均<0.05)。术后1mo和3mo,CH和CRF均较术前明显减小( P<0.05),术后1 mo和术后3 mo比较,CH和C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论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还是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在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下降,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无差异。 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比例越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前角膜厚度(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 /corneal thickness,RCST/CT)的不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方法:选取190例379眼,其中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94例187眼,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96例192眼。根据术后剩余RCST/CT的不同,将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FS-IK组)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M-IK组)各分为三组,IK-Ⅰ组(RCST/CT<55%)、IK-Ⅱ组(55%≤RCST/CT<60%)和IK-Ⅲ组(RCST/CT≥60%)。分别于术前、术后1mo和3mo应用眼反应分析仪(reichert 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

结果:不同手术方式(FS-IK与M-IK)比较,CH和CRF均无统计学差异(F=0.44,F=2.56,P=0.51,P=0.11)。不同的RCST/CT比较,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F=103.03,128.48,P均<0.05)。Ⅰ组CH和CRF较Ⅱ组明显减小(P<0.05),Ⅱ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Ⅰ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比较,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F=576.99, 1162.06,P均<0.05)。术后1mo和3mo,CH和CRF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mo和术后3mo比较,CH和C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论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还是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在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下降,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无差异。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比例越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12月LASIK手术患者96例(192只眼),分成两组,其中,飞秒激光(Wave Light FS200)制瓣LASIK组,患者46例(92只眼),Moria M2制瓣的常规LASIK组,患者50例(100只眼)。术前、术后1d、1个月和3个月分别检查记录患者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和术后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例。结果两组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视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等效球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增加,等效球镜变小;两组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FS-LASIK组的术后裸眼视力和预定矫正屈光度更好更加稳定,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亦高于常规LASIK组,P<0.05。飞秒激光制瓣组术后1个月、3个月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84个眼(91.3%)、86只眼(93.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例都比术后1 d要高。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安全精准,并发症轻而少,术后效果优于角膜板层刀LASIK。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 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 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 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 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 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

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方法,越来越多的薄瓣LASIK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傅里叶眼前节OCT角膜瓣厚度及形态的测量为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层厚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但应用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 90刀头行薄瓣LASIK中角膜瓣形态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 目的 利用傅里叶频域OCT测量法比较应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和传统微型角膜刀Moria 9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形态及其厚度,评价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的特点.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FS200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Moria 90刀头行LASIK的患者各30例30眼,于术后1个月应用傅里叶频域OCT(OPTOVUE RTVue-100)测量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制的中央角膜瓣厚度以及角膜0°和90°径线所在截面上特定10个点的角膜瓣厚度. 结果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中央角膜瓣厚度值为(112±3)μm,全角膜瓣平均厚度值为(112±3) μm,分别低于Moria 90刀头制瓣组的(121±7) μm及(128±11)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30),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角膜瓣厚度的变异范围也明显小于Moria 90刀头制瓣组.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形状近似规则的平面,其中央、旁中央、周边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Moria 9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中间薄,周边厚,近似弯月形透镜,其中央、旁中央、周边区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与预期角膜瓣厚度(110 μm)的平均差为(3±4)μm,而Moria 90刀头制瓣组为(17±10) 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傅里叶眼前节OCT测量表明,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精确度高,可控性强,稳定性好,且操作更安全,是薄瓣LASIK的首选.傅里叶眼前节OCT是评价LASIK术后角膜瓣形态和厚度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Q值引导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UP-SBK)和飞秒激光制瓣的SBK(Femto-SBK)2种手术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患者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丽水市中心医院近视激光中心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10例(220眼),根据制瓣方式分为Femto组55例(110眼),OUP组55例(110眼),分别行Q值引导的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SBK术矫治高度近视。测量2种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力、残余屈光度、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对比敏感度等指标。数据采用t检验及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3、6个月,2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垂直彗差增幅、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OUP组(t=24.45,P<0.01),且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增幅均小于OUP组(t=12.87、7.12、7.26,P<0.01)。结论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SBK相比,飞秒激光制瓣的SBK术治疗高度近视时引出的像差更小,可能可以提供相对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FS200制瓣辅助的LASIK(FS-LASIK)和角膜板层刀制瓣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像差变化.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34例(68眼)应用FS200飞秒激光制瓣(FS组)患者和45例(90眼)M2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SBK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检查记录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并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眼进行眼前节扫描获得三维图像,通过内置分析软件获取瞳孔直径为6 mm的角膜总高阶像差(HOA)、球差(C40)、水平彗差(C31)、垂直彗差(C3-1)和水平三叶草(C33)、斜向三叶草(C3-3)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S组角膜HOA、C40、C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11、12.356、11.843,P<0.01);SBK组角膜HOA、C40、C3-1、C31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F=46.601、38.627、10.874、11.727,P<0.01).术后1个月时SBK组HOA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F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5),术后3个月仍有同样趋势(t=2.998,P<0.05).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角膜球差均有增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0,P>0.05),而3个月时FS组有所恢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6,P<0.05).2组三叶草像差(C33、C33)均较术前增加,术后1、3个月斜向三叶草(C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LASIK和SBK均可造成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的增加,但FS-LASIK角膜总高阶像差和球差的增幅比SBK小,在提高视觉质量方面飞秒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角膜板层刀Moria OUP-SBK和Schwind C.P.制作LASIK角膜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进行比较,为临床选用角膜板层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的44例患者按照使用的机械角膜刀不同分成SBK组(使用Moria OUP-SBK角膜刀,24例48眼,预期制瓣厚度100 μm)和CP组(使用Schwind C.P.角膜刀,20例40眼,预期制瓣厚度110 μm).于术后1周及1个月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患者角膜瓣水平径上共7个点的厚度(角膜顶点及水平方向鼻、颞侧距顶点1.0、2.0、3.0 mm处).对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MF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比较两组制瓣的规则性;分别对两组间各测量点MFT值的标准差(SD)绝对值进行比较,以比较制瓣的稳定性;对两组间角膜瓣各点平均厚度偏差(MD)的绝对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比较两种角膜板层刀制瓣的精确性.结果 术后1周及1个月,SBK组角膜瓣各测量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4、15.242,P<0.01),但关于角膜顶点对称的鼻侧、颞侧测量点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0.4~103.3 μm),SD均值为7.9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8.4 μm(105.5~123.9 μm),SD均值为9.7 μm.术后1个月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1.2~104.1 μm),SD均值为8.2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7.7 μm(106.5~124.2 μm),SD均值为9.9 μm.两组间角膜瓣各点MD值中只有术后1周距角膜顶点鼻侧及颞侧1.0 mm及术后1个月距角膜顶点颞侧1 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体上,Moria OUP-SBK制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均优于Schwind C.P.板层刀,但在接近角膜中央区2 mm范围内,两者规则性及稳定性相当,且后者所制角膜瓣厚度在水平方向上关于角膜顶点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共焦显微镜下观察飞秒激光和机械刀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形态差异。方法近视眼患者34例(68只眼),一组行飞秒激光下的LASIK(28只眼),另一组行Moria-2机械刀下的LASIK(40只眼),术后1个月、3个月对两组角膜在共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各时期两组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瓣界面均可见高反光颗粒,未见完整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角膜神经完整性明显高于机械刀组(P〈0.01)。结论飞秒激光行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修复快于机械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Q值引导的机械刀制瓣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UP-SBK)和飞秒激光制瓣SBK(Femto-SB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38例患者(276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2组:OUP-SBK组77例,其中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近视组17例(SE≤-3.00 D),中度近视组29例(-3.00 D<SE<-6.00 D),高度近视组31例(SE≥-6.00 D);Femto-SBK组61例,其中低度近视组13例,中度近视组24例,高度近视组24例。均采用Q值引导的准分子切削模式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术眼角膜的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水平三叶草和斜向三叶草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低度近视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高于术前(F=32.4、14.6、4.6,P<0.01);中度近视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水平三叶草术后高于术前(F=40.9、22.5、34.0、2.7、24.4,P<0.05);高度近视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OUP-SBK组明显高于Femto-SBK组(F=15.4、3.9、10.4、4.8,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瓣较角膜刀制瓣产生的像差少,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董子献 《眼科研究》2011,29(10):946-949
飞秒激光代表了目前屈光手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其新型扫描模式的屈光效应正在探索中。飞秒激光以其扫描的高精确度及安全性,已从单纯角膜屈光矫正向全方位治疗性应用方向转变,已被应用于穿透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基质环隧道的制作以及辅助角膜胶原交联以治疗圆锥角膜,此外其在角膜缘移植和角膜活组织检查中的应用分别为眼表重建及角膜病理学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经晶状体矫正老视等方面的应用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趋完善,飞秒激光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阔。就飞秒激光在治疗性角膜手术及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