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1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高度近视患者149例(290眼)接受ICL植入手术.其中男107眼,女183眼,平均年龄(29.0±6.5)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13.2±5.6)D.随诊时检查视力、眼压、屈光度和其他副作用.结果 所有眼睛的术后裸眼视力都有提高,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最后一次随访时199眼(68.6%)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3 h内32眼眼压超过35 mmHg,其中13眼为瞳孔阻滞,19眼考虑为黏弹剂残留.术后随诊时发现3眼眼压在21~25 mmHg之间.2眼术后3个月以后发生黄斑区出血,3个月后出血吸收.3眼(2例)因为术后光晕干扰视物不适而取出ICL.12眼因为术后拱高欠佳而进行了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结论 随诊1年显示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接受普通型PPC-ICL或散光型PPC-TICL植入矫正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32例(64眼),术前球镜度-10.0~-19.0 D,柱镜度0.0~-3.0 D,等效球镜度为(-15.16±3.15)D,术后随访2年,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ACA)宽度、PPC-ICL拱高及晶状体透明度.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2年所有患者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等效球镜度小于±1.0 D者达75%(48眼).术前患者眼压平均为(15.0±3.6)mmHg,术后2年平均为(16.0±3.3)mmHg,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4,P>0.05),术前患者ACD平均为(3.14±0.19)mm,术后2年平均为(2.70±0.26) m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7,P<0.05).术前ACA宽度平均45.00°±7.19°,术后平均32.80°±6.75°,术后ACA宽度较术前降低,平均减少13.20°±6.17°,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6,P<0.05).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 844±266)个/mm2,术后2年平均为(2 729±255)个/mm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6,P>0.05).术后位于理想拱高(250~750 μm)者58眼,占总眼数91%.术后2眼发生晶状体前囊下混浊,无继发性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PPC-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比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前后的多项眼前节指标变化,旨在评价IC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实施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患者30例(30只眼),利用UBM观察并测量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与虹膜夹角(TIA)、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与睫状体距离(TCPD)和虹膜与睫状体距离(ICPD),同时记录术后IC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ICL周边部距晶状体的距离及眼压等数据,并用裂隙灯显微镜随访检查。ICL周边部距晶状体的距离采用One-way ANOVA处理,余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处理。结果 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ACD分别为(3.16±0.08) mm、(2.76±0.13) mm、(2.74±0.14) mm;AOD500分别为(0.45±0.04) mm、(0.41±0.04) mm、(0.41±0.03) mm;TIA(12点位)分别为35.0°±3.24°、32.47°±3.56°、32.40°±3.23°,三者术前与术后两时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D、ICPD 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9,F=0.57;P>0.05)。结论 应用UBM观察到的ICL手术前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CD变浅、TIA及AOD的变窄,但尚在安全范围内,且经过1年多随访观察显示ICL术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变化稳定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拟行PPC-ICL植入的患者28例(50眼),其中男10例(14眼),女18例(36眼),平均球镜度(-8.26±2.15)D,等效球镜度(SE)(-9.88±2.39)D,其中36眼接受了散光型PPC-ICL植入.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视力、波前像差检测;术后6个月进行视觉质量问卷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6个月UCVA(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为3.82±0.08、4.76±0.26、5.02±0.13、5.03±0.10.术后6个月UCVA较术前增加(t=72.88,P<0.05).术后6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等于、提高1行、提高2行及以上分别为16眼、26眼、4眼,占全部眼数的92%.术后6个月残余度数在±0.50 D以内的眼数占96%.术前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均方根(RMS)值分别为(0.309±0.098)、(-0.008±0.111)、(0.197±0.103)、(0.142±0.076) μm;术后6个月分别为(0.320±0.152)、(-0.114±0.117)、(0.026±0.534)、(0.204±0.122) μm.术后全眼总高阶像差与球差较术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眼彗差较术前减少(t=-3.454,P<0.05),全眼三叶草像差较术前增加(t=2.556,P<0.05).在视觉质量问卷方面:全部28例(50眼)均对白天远视力和手术整体效果表示满意,其他视觉质量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分数越高越满意):白天骑车/开车容易度、白天近视力、夜间视力、电脑、近距离阅读、夜间骑车/开车容易度、视物疲劳、光晕、眩光、眼干.结论 PPC-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患者术后UCVA明显提高,彗差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PR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间行PC.PRL矫正高度近视患者25例(45眼)。术后随访6~17月,平均(10.9+1.6)个月,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4.5~5.2,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35眼(78%)。术后平均眼压(13.7±4.2)mmHg,与术前(13.9±4.1)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609±296)cells/mm2,与术前(2818±327)cells/ram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平均拱高稳定,为(0.380±0.135)mm,未见人工晶状体与自身晶状体贴近或接触。结论PC—PR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ICL植入术的近视者81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将眼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白到白、沟到沟、人工晶状体直径以及人工晶状体直径与白到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30例(30眼),年龄为22~30岁,平均(25.2±1.3)岁。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单眼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和单眼调节灵敏度,收集数据并将不同观察时间点的各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单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相比,单眼调节幅度增加(F=57.909,P<0.05)。单眼调节灵敏度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相比,单眼调节灵敏度增加(F=18.663,P<0.05)。正负相对调节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C-ICL的植入不会对调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以及单眼调节灵敏度有所增加,对正负相对调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不同年龄高度近视眼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研究,共75例(150只眼),其中男性23例,女性52例,年龄(28.99±7.2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1年拱高的变化趋势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因高度近视接受PPC-ICL植入手术患者69例(134眼),术后随诊时间大于1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程序检查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时的拱高和瞳孔直径,并分析瞳孔直径、白到白距离(WTW)、PPC-ICL度数和PPC-ICL长度影响拱高的程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拱高112~1 131 µm,平均(576±247)µm;术后1年拱高159~1 168 µm,平均(512±238)µm,术后1年和术后1个月相比,拱高减小-210~135(65±85)µm(F=7.11,P<0.01)。回归模型显示,术后1个月、1年拱高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与PPC-ICL度数和PPC-ICL长度呈正相关(调整R2=0.389、0.434,F=17.75、21.15,P<0.01)。回归模型显示,术后1年WTW越大,拱高减少越明显,而PPC-ICL长度和拱高变化呈负相关,PPC-ICL长度越大,拱高的变化越小(调整R2=0.500,F=7.99,P<0.05)。结论PPC-ICL植入术后1年内拱高有减小趋势。拱高大小受患者等效球镜度、PPC-ICL度数和长度的影响,拱高变化量受WTW和PPC-ICL长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2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本科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51例(98眼),其中18例(33眼)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PC-PRL)植入术(PRL组),33例(65眼)行后房型可植入式眼内接触镜(PPC-ICL)植入术(ICL组).收集其术后2年以及2年以上的随访记录,对U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IOL后表面与自然晶状体的距离(拱高)、对比敏感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2组间各参数比较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RL组和ICL组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PRL组为(12.03±2.61)mmHg,ICL组为(13.35±3.37)mmH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PRL组为(2 185±516)个/mm2,ICL组为(234 1±405)个/mm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拱高PRL组为(0.37±0.15)mm,ICL组为(0.41±0.17)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空间频率上,2组对比敏感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L组发生IOL偏位1眼,白内障1眼;ICL组发生白内障1例(2眼),IOL与自然晶状体贴近合并有晶状体前囊下混浊1例(2眼).结论 PC-PRL和PPC-ICL植入均能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不正,两者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50 MHz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拱高(SV),并分析其与术后实际拱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中心拟行PPC-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21例(37眼),年龄(30.0±9.0)岁,等效球镜度(SE)(-15.60±5.74)D。术前根据检查确定欲植入PPC-ICL的屈光度和尺寸后,运用Compact Touch STS UBM模拟得到植入术后的眼内图像和位置,并测量其SV,术后1个月再次分别运用Compact Touch STS UBM及Pentacam测量真实拱高,分别记录为VUBM及VPentacam 。分别运用Pearson相关与Bland-Altman分析两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SV与VUBM、VPentacam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660、9.658,P<0.01)。SV与VUBM、VPentacam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508、0.557,P<0.01)。用Bland-Altman对三者进行一致性分析,VUBM与VPentacam一致性最强,95%一致性区间(95%LoA)为-0.07~0.22 mm,而SV与VUBM、VPentacam的临床一致性并不显著(95%LoA分别为-0.19~0.66 mm、-0.07~0.70 mm)。结论 Compact Touch STS UBM与Pentacam对高度近视患者PPC-ICL植入术后拱高的测量在临床上可相互替代,但Compact Touch STS UBM术前模拟PPC-ICL植入后的SV与术后真实拱高尚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前前房深度(ACD)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已接受PPC-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0例(132眼)。根据患者术前ACD分为3组:A组:ACD<3.0 mm;B组:3.0≤ACD<3.5 mm;C组:ACD≥3.5 mm。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患者进行眼前节生物测量。检测指标包括中央ACD、0°与180°方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500)和巩膜突角(SSA)。使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AOD500(0°、180°)(r=0.51、0.47),TISA500(0°、180°)(r=0.55、0.52)和SSA(0°、180°)(r=0.46、0.58)测量值均与ACD呈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时,3组患者平均ACD、AOD500、TISA500以及SSA测量值较术前均下降(P<0.05)。3组患者的AOD500(F=7.00、5.08)、TISA500(F=6.42、3.06)以及SSA(F=7.20、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的3个指标值均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AOD500、TISA500和SSA在术后发生相同比例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5),A组和B组拱高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3个月时AOD500(0°、180°)(r=0.54、0.50),TISA500(0°、180°)(r=0.49、0.48)及SSA(0°、180°)(r=0.60、0.61)手术前后变化率均与拱高呈正相关(P<0.01)。3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房角关闭,手术前后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浅前房患者术后前房更浅、房角更窄,且拱高较高者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Wang J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8):676-678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矫正近视眼具有术后良好的视觉质量及屈光稳定性和预测性,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矫正中、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但必须认识到这类IOL的设计还不完善,植入眼内前后房的不同位置会对眼内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临床医师应密切注意不同类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的特点、适应证选择和手术的规范性.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长期随访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眼植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后前房角(ACA)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PPC-ICL植入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6例(45眼).术后平均随访(4.3±3.2)个月.Pentacam测量术前及术后ACA、前房深度、角膜曲率、PPC-ICL拱高(vault).IOLMaster测量白到白距离和眼轴长度.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UCVA、等效球镜度及IOP.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点方位术后ACA宽度为27.44°-±5.24°,与术前43.23°±5.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41,P<0.01).3点方位ACA宽度的变化量与PPC-ICL拱高、同方位术前ACA宽度呈正相关(r=0.556、0.530,P<0.01),术后ACA宽度与拱高、术前ACA宽度回归方程为ACA术后=4.860-0.009 vault±0.621 ACA术前(F=20.032,P<0.01).9点方位ACA宽度术后为26.82°±4.73°,与术前42.40°±5.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0,P<0.01);9点方位ACA宽度的变化量与PPC-ICL拱高、同方位术前ACA宽度呈正相关(r=0.581、0.626,P<0.01),术后ACA宽度和拱高、术前ACA宽度回归方程为ACA术后=5.767-0.008 vault±0.586 ACA术前(F=24.775,P<0.01).结论 PPC-ICL植入术后水平方向ACA宽度显著变小,变化量和术前ACA宽度、拱高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双眼视觉的变化。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行PP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4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同视机的同时视、双眼融合、远立体视检查,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近立体视锐度。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同时视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与远立体视锐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0.357,P<0.01;χ²=0.276,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中心凹立体视功能和周边立体视功能较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体视盲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0.279,P<0.05)。结论 PPC-ICL植入术后患者同时视、双眼融合、远立体视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