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外线A/蓝光?鄄核黄素胶原交联法能显著提高角巩膜组织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核黄素在胶原交联中既是光敏剂,也是保护剂,其在眼组织内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胶原交联的效果与眼组织的安全。而核黄素在角巩膜内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需要合理的检测方法来判断,现将对以上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核黄素联合蓝光照射对兔巩膜组织行胶原交联,评估交联后的巩膜生物力学强度,探讨蓝光-核黄素交联法较合理的核黄素浓度.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共10只(20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2组分别应用0.1%(Ⅰ组)和0.5%(Ⅱ组)核黄素溶液联合460 nm蓝光进行巩膜胶原交联,术后2个月处死动物,取巩膜标本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检测应力-应变指标,即杨氏模量、极限应力.采用配对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兔眼巩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非线性变化,符合σ=Aexp(B×ε)指数方程,2组实验眼杨氏模量均较对照眼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19.78,P<0.01;Ⅱ组:t=7.82,P<0.01);类似的,实验眼极限应力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4.90,P<0.05;Ⅱ组:t=4.30,P<0.05);Ⅰ组实验眼杨氏模量较Ⅱ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类似的,Ⅰ组实验眼极限应力也较Ⅱ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5).结论 蓝光-核黄素胶原交联法可有效增强兔眼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0.1%为核黄素-蓝光交联法较合理的核黄素浓度,能更大限度地增强交联术后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兔和人巩膜核黄素/紫外线A交联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实验研究。取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和8只新鲜离体成人眼,沿矢状位方向平均分为两半,一半作为对照,一半作交联试件。交联的参数设置:0.1%核黄素溶液滴眼,每3 min 1次,共5次;紫外线波长365 nm;能量密度3 mW/cm2;照射时间40 min。生物力学测试指标:极限应力、8%应变条件下的应力和弹性模量。应用t检验对交联前后的生物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应变时兔和人巩膜应力分别为(359±305)kPa和(1 079±646)kPa;极限应力分别为(3 830±2 870)kPa和(4 450±1 120)kPa;弹性模量分别为(4 460±4 090)kPa和(14 310±8 560)kPa。交联后兔巩膜在应力、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上均有显著性提高(t=3.07、3.50、3.04,P<0.05);而人巩膜交联前后的生物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巩膜生物力学性能高于兔;胶原交联可显著增加兔巩膜生物力学性能,而在相同条件下人巩膜交联前后生物力学强度无改变。  相似文献   

5.
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是一种治疗原发或继发性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炎及大泡性角膜病变等角膜疾病的新疗法。它利用光化学原理来增加角膜强度,阻止角膜病变进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多为经典去上皮角膜交联(dresden protocol),但经典方法耗时较长,可能存在角膜上皮愈合不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多项研究对经典方式进行了改良,例如核黄素液浸入角膜的多种方式选择,增加紫外光照射能量以缩短照射时间的加速交联以及跨上皮角膜交联等。本文就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术在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防治近视进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数字随机方法选一眼Tenon’s囊下注射0.5mmol?L-1京尼平0.5mL2次和4次各10只,再按简单数字随机选对侧眼10只为对照眼;每组5只测试生物力学,另5只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眼比较,Tenon’s囊下注射2次和4次,巩膜的极限应力分别增加了95%和161%;同时20%应变时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04%和260%,而极限应变则分别下降了13%和22%。京尼平没有引起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中的细胞凋亡,也没有损伤邻近组织角膜和视神经,治疗区域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结论 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安全有效,是一种潜在的防治近视进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Zhao YY  Zhao HH  Zhang FJ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1):1048-1051
胶原交联是指胶原分子内部和胶原分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实现提高胶原纤维的张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胶原交联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近期研究表明胶原交联可改变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质,使其抗牵拉能力增强,从而阻止进行性近视的发展恶化,有望成为治疗进行性近视的新疗法,本文对进行性近视巩膜胶原的特点、传统治疗方法及巩膜胶原交联疗法的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角膜胶原交联(CXL)是一种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利用370nm波长的紫外线A照射核黄素产生的光敏反应来诱导角膜胶原纤维间的交联,以此提高角膜硬度,增强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该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角膜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最近也有文献报道经典交联方法术前去角膜上皮所引起的一些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针对去角膜上皮引起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学者提出了跨角膜上皮核黄素-紫外线胶原交联法。本文主要对角膜胶原交联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去角膜上皮的影响及近年来跨上皮交联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角膜胶原交联(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技术是通过紫外光A和感光剂核黄素的光化学反应使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形成共价键,从而增加胶原纤维机械强度、生物学稳定性及角膜抗扩张能力。角膜融解( corneal melting)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我们对角膜融解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及紫外光 A核黄素介导角膜胶原交联术基本原理、在角膜融解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技术(CXL)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至6月行CXL或屈光手术联合CXL者62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圆锥角膜42例(46只眼),采用核黄素及紫外线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薄角膜及高度近视20例(38只眼),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联合CXL。术后随访12...  相似文献   

12.
高度近视眼是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高度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眼球后部巩膜可能异常薄变或扩展。巩膜薄变、脉络膜萎缩性薄变及不同程度的眼轴延长,且伴有巩膜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降解是高度近视眼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巩膜ECM生化特性的改变与近视眼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胶原作为巩膜ECM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和积聚的改变与病理性近视眼的发展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目前,临床医学领域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及手术疗法的疗效尚未确定且毒副作用较大,并不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本文就目前高度近视眼巩膜ECM中胶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紫外线A (UV-A)-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13例(22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表面麻醉下去除角膜中央8mm范围内上皮,0.1%核黄素溶液(20%右旋糖酐作为溶剂)每3 min滴1次,时间30 min,然后使用370 nm UV-A照射30 min,能量为3.0 mW/cm2.平均观察(15.23 ±3.39)个月,术前和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检查指标包括视力、角膜地形图、角膜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和角膜内皮计数等.对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内皮计数、Kmax和平均散光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较术前提高0.115±0.158(t=3.418,P=0.0026)和0.114±0.218(t=2.441,P=0.0236)(LogMAR视力表).术后12个月Kmax值和散光分别较术前降低(1.893±3.713)D(t=2.391,P=0.0262)和(0.117±1.488) D(t=0.370,P=0.715).角膜厚度术后1个月时减少(27.5±26.8)μm(t=4.812,P=0.000),其后角膜厚度逐渐增加,术后12个月时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0.147,P =0.885).术后角膜内皮、眼压、晶状体和眼底无明显变化.结论 CXL可以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病变发展,在1年的随访期内可观察到视力和角膜地形图的指标的改善,CXL将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京尼平诱导胶原交联后猪眼巩膜生物力学的变化,为防治近视的发展探寻潜在的方法。方法实验研究。离体猪眼45只,通过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9组,每组5眼。以0.01%、0.10%、1.00%京尼平(w/v)分别处理猪眼巩膜30 min;以核黄素/紫外线A处理的巩膜和未处理的巩膜作为对照组。处理后制作4.0 mm×10.0 mm的巩膜试件。24 h后用INSTRON万能材料机测试巩膜试件生物力学参数,另外还测试1.0%京尼平用药后1、6、12、24、36 h巩膜的生物力学参数;同时观察巩膜试件的颜色变化。应力和弹性模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0.01%、0.10%、1.00%京尼平治疗24 h后应力提高了205%~498%,弹性模量增加了109%~467%。0.01%京尼平与核黄素/紫外线A具有相似的应力-应变曲线。而且在1.00%京尼平治疗后24 h内,随时间的延长,巩膜颜色逐渐变蓝;在治疗后1、6、12、24、36 h巩膜极限应力分别较未治疗巩膜增加了53%、146%、164%、223%和175%;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80%、151%、185%、352%和296%。在京尼平治疗后24 h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均达到峰值。结论京尼平可以改善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能,且疗效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 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 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 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结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 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 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 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 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 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 反射强。术后1个月, 上皮基底细胞恢复, 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 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 反射进一步增强, 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 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30, P<0.001),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51±0.31)、(3.65±2.21)、(8.50±4.02)mm/mm2, 与术前的(14.60±2.57)mm/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 P<0.001),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2.00(1.00, 5.75)、2.50(1.00, 5.75)、79.00(64.25, 94.00)个/mm2, 与术前的347.00(345.00, 395.75)个/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范围为(400.56±86.12)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402.13±89.20)、(399.88±85.92)、(399.69±85.94)μ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 P=0.45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密度[术前为(260.6±33.2)个/mm2,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64.4±44.5)、(263.9±37.6)、(266.3±40.2)个/mm2]和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707.1±152.6)个/mm2,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 704.2±148.5)、(2 705.6±152.6)、(2 704.5±150.1)个/mm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8, 1.01;P=0.259, 0.351)。结论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 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和上皮下神经的改变呈现损伤修复的过程;角膜浅基质呈均匀的蜂窝状肿胀, 深基质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肿胀;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 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 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 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结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 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 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 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 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 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 反射强。术后1个月, 上皮基底细胞恢复, 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 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 反射进一步增强, 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 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30, P<0.001),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51±0.31)、(3.65±2.21)、(8.50±4.02)mm/mm2, 与术前的(14.60±2.57)mm/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 P<0.001),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2.00(1.00, 5.75)、2.50(1.00, 5.75)、79.00(64.25, 94.00)个/mm2, 与术前的347.00(345.00, 395.75)个/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范围为(400.56±86.12)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402.13±89.20)、(399.88±85.92)、(399.69±85.94)μ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 P=0.45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密度[术前为(260.6±33.2)个/mm2,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64.4±44.5)、(263.9±37.6)、(266.3±40.2)个/mm2]和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707.1±152.6)个/mm2,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 704.2±148.5)、(2 705.6±152.6)、(2 704.5±150.1)个/mm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8, 1.01;P=0.259, 0.351)。结论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 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和上皮下神经的改变呈现损伤修复的过程;角膜浅基质呈均匀的蜂窝状肿胀, 深基质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肿胀;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