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临床上对黄疸患者的辨证分型,除采取一般的合理休息、情志护理外,因各型的病机、病理不同,按照辨证施护原则,在饮食、居住、服药等方面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黄疸消退速度加快,平均住院日缩短,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可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福英 《河北中医》2004,26(9):715-715
黄疸大多是由于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所致。常见主症是目黄、身黄、尿黄,尤以目黄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疸病人饮食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患者的饮食调节十分重要 ,如调节不当 ,使脾失其运化 ,肝失疏泄 ,可加重病情或使病程延长 ;正确有效地调节饮食则可补益精气 ,扶正固本 ,使病人早日康复。辨证调节饮食1.湿热阳黄型 :患者多情志抑郁 ,或嗜酒过度 ,或饮食不节而伤脾胃。脾虚运化失常 ,复感湿热毒疫之邪 ,水湿停滞 ,郁而化热 ,湿热炽盛 ,累及肝胆。临床表现为身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 ,胸脘痞满 ,食少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数。此类患者应进清热利湿之品 ,如绿豆粥、苦瓜、西瓜、冬瓜、鲤鱼、黑鱼等 ,以及润肠通便之物 ,如新鲜水果、蔬菜、蜂蜜…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2003年12月,我院肝病科收治黄疸患者109例,进行辨证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109例黄疸患者中,年龄14~50岁,平均32岁;其中女性35例,男性74例;病程最短30天,最长2年,平均6个月。中医辨证阳黄53例,包括热重于湿型30例,湿重于热型23例;阴黄41例,包括寒湿阻滞型19例,脾虚血亏型22例;  相似文献   

5.
黄疸主要是由于水湿停滞阻遏、累及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其常道而浸淫肌肉,溢于肌肤而发黄疸。若因湿热郁滞而发则为“阳黄”;若湿从寒化则为“阴黄”。若肝胆热毒炽毒,传入营血,邪陷心包,则骤发“急黄”。  相似文献   

6.
黄干喜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2-1133
黄疸是由于湿热或寒热侵渍肝胆 ,使胆汁不循常道 ,溢于肌肤、眼目而致、以身黄、目黄及小便黄为主证的病证。1 病因病机1.1 疫毒外袭时邪疫毒 ,由口而入 ,内阻中焦 ,交蒸于肝胆 ,以致肝失疏泄 ,湿热迫胆汁外溢 ,使面目、小便俱黄。1.2 饮食不节嗜食厚味 ,饥饱失常 ,或嗜酒过度 ,皆能损伤脾胃 ,湿浊内生 ,郁而化热 ,熬汁煎液 ,凝结为石 ,阻于肝胆 ,胆汁逆溢而发黄。1.3 内伤不足脾胃虚寒或病后脾阳受伤 ,湿从寒化 ,寒湿郁滞中焦 ,胆液被阻 ,溢于肌肤而发黄 ;或因脾虚血亏 ,血不华色而色败发黄。1.4 瘀血内阻黄疸日久 ,湿邪蕴结不散 ,由…  相似文献   

7.
吴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58-958
胁痛是由于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等原因 ,造成肝胆疏泄不利 ,或精血亏损 ,脉络失养而痛。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证。笔者在消化科工作数年 ,通过对 65例胁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 ,结合胁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5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41例 ;年龄在 3 3~ 76岁 ;中医证候分型 :肝气郁结 18例 ,瘀血停着 13例 ,肝胆湿热 19例 ,肝阴不足15例 ;平均住院 2 0 d。2 一般护理2 .1 病室环境应安静、清洁、室温适宜 ,空气新鲜。2 .2 饮食宜进清淡蔬菜及…  相似文献   

8.
痹证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94-1095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及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以冬春两季和寒冷潮湿地区多见,常因气候变化和遭受风寒湿邪而加重,《素向·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临床上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水痘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水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生 ,集簇性水疱 ,红斑排列成带状 ,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伴有刺痛为其特征。中医学称为“缠腰火丹”,俗称“缠腰龙”“蜘蛛疱”等。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肝气郁结或脾经湿热内蕴 ,外溢皮肤所致。本病好发于腰肋部、胸部、头面部等。我们根据此病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施护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分型1.1 心肝火盛型 :证见肌肤或胸肋部皮肤起大片红斑、成片成簇之水疱 ,甚者有血疱 ,痛如火燎 ,坐立不安 ,烦躁易怒 ,大便干结、小便黄 ,…  相似文献   

10.
消渴证临床上根据三多症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其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肾阴亏虚等原因所致燥热偏盛、内热伤阴。通过对消渴证临床辨证并结合饮食、情志运动及药物护理,同时给予入院评估、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消化科自1998-08~1999-02,共收治便血病人54例,其中肝郁犯胃型22例,脾胃虚寒型29例,大出血病人3例。我们根据中医的理论,运用中医的辨证观点,对不同证型的出血者,施以不同的护理,配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一般护理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安静,空气新鲜,适宜静心养神,免使心火妄动扰血。密切观察病人的神色,血压,脉象,呼吸,体温,舌质及便血的量、质、色等变化,并做好记录。按医嘱留取标本送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使之配合治疗。特别对肝郁型患者,更应耐心疏导,出血期间严格执行禁食或进流…  相似文献   

12.
辨证施护之我见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陈国丽(200007)关键词:辩证施护辨证施护是辨证论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中医护理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中医学病因、病机学说提出了情志、六淫、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强调辨证施治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证而宜。辨...  相似文献   

13.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金桂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61-161
痹证是由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肌肉、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痛、肿、重者或麻木,关节肿大为主的疾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武庆梅  赵金彩  顾焕新 《河北中医》2012,34(9):1411-1412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变。中医学认为,便秘系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艰涩难下,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气郁  相似文献   

16.
面瘫又称口僻、吊线风.临床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甚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或因面瘫口歪致说话吐字不清.面瘫临床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者.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瘫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医医院不仅在医疗上强调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护理领域也越来越注重辨证施护。多年来,护理人员大多数是以学习西医知识为主或虽是中医学校毕业,但认为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医疗的事,护理上无须重视。因此,对辨证施护的认识较为含糊。现就本人在临床工作及理论学习中得到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对于辨证施护工作积累了点滴体会,写出来以求批评指正。一、了解病机准确辨证: 护理措施制订的是否适当,效果是否明显关键在于辨证是否准确。证的基本内容是几种症状(和体症)综合概括,症是证的基础,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去观察病情,从症状现象中了解主要病机,也就是抓主症。根据主症基本上就可以判定病位,知在何脏何腑,了解其病位深浅或在表在里。如胁痛病位在肝,胆附于肝,以肝胆病居多。咳嗽病位主要在肺;水肿其本在肾。卒然偏  相似文献   

19.
肺痨是具有呼吸道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由于感染痨虫所致。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消瘦等为其主要特征,病理属于阴虚。痨变部位在肺.主要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根据临床的辨证分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护对于恢复病人的健康非常重要。1辨证分型1.1肺阴亏损:表现为干‘咳,咳声短促,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色鲜红.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或有少量盗汗.口干咽燥.胸部隐隐闷痛,舌苔薄,边尖质红,脉细数。1.2阴虚火旺:咳呛气急.疾少质粘,或吐调黄多量之痰.时时咳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心悸证患者的临床辨证,将其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阴虚火旺证、心血瘀阻证、水气凌心证进行辨证施护,结合入院评估、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饮食和心理调护,依据不同的症候特点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