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进展,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诊断有了很大的发展,甲种胎儿蛋白(以下简称甲胎)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就是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原理,测定原发性肝癌血清内甲胎水平,它是目前检查血清内甲胎水平灵敏度最高和精确度较大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由琼脂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的75.7%提高到86.7%,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AFP、AK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球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AFP采用化学发光法;AFU、AKP采用速率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AFP、AKP及45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AFP、AK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U、AFP、AK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cin),即一种α_1球蛋白,在胎儿血清中浓度很高,但在儿童和成人血清中只有很小量。业已证明在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病人和睾丸、卵巢生发细胞瘤或来源于内胚层的肿瘤病人血清中都有增加。在这些情况下,这种蛋白合成的增加认为是由于瘤细胞的除分化作用(dedifferentiation),而这种瘤细胞有甲-胎蛋白基因团(geno-me)的除抑制(derepression)。在急性病毒性旰炎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浓度暂时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肝脏肿瘤,争取早期诊断、及时行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提高疗效的可靠方法。对 B 超,核素扫描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并经甲胎旦白检测怀疑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例,早期确定病变性质和部位,是临床上极待解决的课题。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甲胎旦白(AFP)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进入了亚临床诊断阶段,从而可使肝癌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铜蓝蛋白又称铜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糖蛋白。自1980年10月~1983年10且,作者对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50例进行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并另以50例肝硬变患者作对照组,测定结果:50例原发性肝癌血清铜蓝蛋白测定高于正常值者34例(68%),并与甲胎蛋血阴阳性无关;另50例肝硬变病人血清铜蓝蛋白值仅3例升高(6%)。由此可见铜蓝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对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53.97±14.39) ng/L,56例正常人血清TGF-β1水平为(18.27±6.81)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增高.动态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了解原发性肝癌发展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及癌细胞转移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测定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的变化,将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原发性肝癌的诊疗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健康成年人和30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和其他恶性肿瘤患者(P<0.01);且原发性肝癌VEGF与AFP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程短,进展快,因此,只有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方能根本改观本病的预后。甲胎球蛋白早在50年代中期Bergstrand与Czar首次在人的胎儿血清中测得甲胎球蛋白(AFP),并认为是人体胎儿血清中的胚胎专一性蛋白。1964年Tatarnor证实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2例正常人以及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并比较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1),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介入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低于介入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105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可溶性CD105检测有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sHVEM)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HVEM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81.2±22.8)μg/L,正常人血清sHVEM为(39.9±22.3)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与甲胎蛋白(AFP)呈正相关(r=0.513,P<0.05);Ⅲ/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102.1±55.8)μg/L,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58.5±3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74.8±27.4)μg/L,显著低于术前(98.7±38.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HVEM与临床分期、治疗情况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关,提示sHVEM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HVEM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自行制备的内皮抑素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结果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健康人分别为(39.76±15.85)ng/ml及(28.58±7.92)ng/ml,原发性肝癌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F=7.23,P<0.05);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无远处转移与伴有远处转移患者分别为(34.63±12.56)ng/ml、(45.07±21.47)ng/ml,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与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F=6.97,P<0.05);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肝癌肿块直径>10cm为(38.94±16.97)ng/ml,而在肿块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为(29.62±11.78)ng/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F=6.13,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的大小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浸润转移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浸润转移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中明显升高,并且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为临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发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文献报导,在各种肝病中发现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有所增高。为了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状态,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Ig)的变化规律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关系,我们对诊断明确,血清甲胎蛋白检测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血清中的Ig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干扰素γ(IFN-γ)在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48例肝硬化、40例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癌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食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和正好对照组(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而两组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肿块数目≥3个,直径≥3cM和AFP≤20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血清TGF-β1和IFN-γ可作为新的血清学标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近期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恶性肿瘤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定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测定的TSGF水平,比较接受有效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TSGF、AFP水平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其它各组比较,TSG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0例经有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SGF值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TSGF敏感性较高,与AFP协同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LR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CA199、AFP水平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NLR、血清CA199、AFP水平单独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结果 9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阳性57例,阴性35例。血清CA199、AFP、NLR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高于血清CA199、AFP、NLR单一检测时,漏诊率低于血清CA199、AFP、NLR单一检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者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LR联合血清CA199、AFP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有利于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和继发性肝癌(MH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患者各50例,以及健康体检组100例。对照比较血清中CEA、AFP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通过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癌与正常组比较,联合检测AFP和CEA的阳性率89%,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组比较,AFP在原发性肝癌的水平高于继发性肝癌,CEA在继发性肝癌的水平高于原发性肝癌。结论血清中AFP和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效率,为肝癌的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肝内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C3蛋白水平,了解GPC3蛋白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探讨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为(196.76±112.24)pg/mL,肝内良性占位组为(248.56±123.35)pg/mL,原发性肝癌组为(678.23±325.22)pg/mL.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高于肝内良性占位组和正常对照组(F=18.76,P<0.01).根据ROC曲线,若外周血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界值为412.6 prdmL,则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89.3%,健康对照者GPC3蛋白阳性率为2.50%,肝内良性占住病变组阳性率为14.1%.原发性肝癌组阳性率为65.0%.各组间血清GPC3蛋白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28,P<0.01).若AFP诊断肝癌的截止值为400 ng/mL,AFP的阳性率为46.3%,联合检测AFP和GPC3的阳性率提高至77.5%. 结论GPC3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GPC3和AFP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