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气管插管术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抢救方法,分为中医辨证结合气管插管术抢救组(A组)和气管插管术抢救组(B组),每组各30例。B组给予气管插管接复苏囊正压给氧人工呼吸施行抢救,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的穴位针灸及手法按摩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以及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复苏成功率较B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复苏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5 min Apga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穴位针灸结合气管插管术抢救窒息新生儿,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复苏护理方法对提高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800例剖宫产患者,其中49例(6.13%)发生新生儿窒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保温、常规方法清理气道、诱发呼吸、建立有效循环及药物干预等复苏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声门下吸引清理气道。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与剖宫产原因的关系,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抢救效果。结果:①脐带因素(18.75%)和早产(12.50%)位居剖宫产发生新生儿窒息原因的前两位;②实验组5min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VS41.67%,P<0.05),两组患儿出生10min Apgar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复苏护理是抢救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方法,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近几年来新生儿窒息患儿50例进行复苏抢救,采用保持呼吸道通畅、正压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辅助用药及监护进行复苏。结果:50例新生儿出生时窒息的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新生儿出生时窒息的抢救必须遵循正确的复苏方案,掌握复苏技巧,并要求医护密切配合,这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苏金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65-166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智力异常等远期后遗症。现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流程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我院共出生1561例新生儿,其中41例出生后一分钟Apgar评分4~7分,8例出生后一分钟Apgar评分0~3分;5分钟Apgar评分8~10分46例;10分钟Apgar评分8~10分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ABCDE复苏抢救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复苏抢救及护理效果。结果:复苏抢救后Apgar评分显著高于复苏抢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及时、合理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后,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给予精心护理,为保证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采用喉罩(LMA)通气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雄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院新生儿科6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均依据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复苏,按通气模式分组,LMA组30例窒息新生儿面罩通气复苏失败后行LMA通气复苏,ETT组30例窒息新生儿面罩通气复苏失败后行气管插管(ETT)通气复苏,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氧饱和度(SPO2)、LMA置入时间、ETT时间、正压通气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1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in时Apgar比较LMA组明显优于ET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与ETT组新生儿正压通气前及生后1、3、5 min的SPO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LMA组LMA置入或ETT时间明显、正压通气时间短于ETT组,一次放置成功率93.3%明显高于ET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A通气复苏新生儿窒息,具有操作简单,通气速度快及效果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重度窒息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ABCDE复苏方法实施抢救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案管理模式实施抢救与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抢救前后1min Apgar评分情况,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预案管理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阴道分娩的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5例行延迟断脐(脐带搏动减弱后断脐),对照组115例采取常规断脐(新生儿出生后10秒内)。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程度及Apgar评分情况。结果:延迟断脐的观察组窒息率为8.0%,常规断脐的对照组为1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窒息的新生儿中,延迟断脐组Apgar 1min及5mi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所需时间小于对照组,并且患者为轻度窒息时不需要使用药物复苏。结论:采取延迟断脐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窒息程度,缩短复苏所需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后情况,总结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方法。方法:将在本院分娩出10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成功复苏率分别为96.67%、82.50%;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10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围生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脐血血气分析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 ,探讨其与新生儿窒息、缺氧的关系。方法 对 80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羊水性状进行分析。结果 Apgar评分越低 ,脐动脉血pH值、p(O2 )值也越低 ,p(CO2 )值越高 ,且酸中毒发生率较临床诊断胎窘、窒息率高。羊水混浊者较羊水清者窒息发生率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脐血血气分析可比Apgar评分更客观、更灵敏地反映胎儿缺氧、缺血的程度。羊水混浊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又一依据 ,且脐血血气分析可先于羊水性状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盐酸纳洛酮辅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发生窒息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常规复苏+纳洛酮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方法进行抢救,观察2组呼吸功能、心功能和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恢复平稳时间、X线征象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E峰值、E/A比值、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射血分数LVEF以及GF、IGF-1、NGF、NT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辅助综合抢救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呼吸功能、心功能和神经功能,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和抢救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泊酚在剖宫产全麻中对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妊娠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6例,均为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8例)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产妇在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时、剪断脐带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5 min时Apgar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R、MAP比对照组稳定,对照组在进入手术室时、剪断脐带时MAP波动较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5 min时Apgar评分和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都可以应用在剖宫产手术上,但是丙泊酚对产妇的影响更小,且不影响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Apgar评分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或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也属窒息),是围产期婴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诊断及分类标准为胎儿娩出后1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及时有效地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对改善新生儿预后极其重要。2006年5月~2008年12月,我院剖宫产娩出的925例新生儿中,有8例出现重度窒息,我们按规范化ABCDE复苏顺序抢救和及时应用快速气管插管复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全麻中应用氯胺酮对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术的高危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新生儿血气值、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评分(NBNA),并比较2组产妇麻醉前(t_1),切皮时(t_2)及手术开始10 min(t_3)、20 min(t_4)、3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观察组产妇t_2~t_6时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t_5、t_6时点HR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产妇不同时刻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氯胺酮全麻提高了新生儿缺氧耐受性,有利于维持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且对新生儿呼吸、神经行为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Apgar评分确诊新生儿窒息病例的复苏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效果。方法:对39例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窒息原因,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儿Apgar评分4~7分轻度窒息32例,0~3分重度窒息7例,其中0分1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38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时复苏贵在迅速、准确、有效。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脐带、早产、产程异常、胎膜早破、妊高征等因素有关,39例患儿中脐带因素30例,早产4例,妊高征、胎膜早破各2例,产程异常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的测定在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出生后Apgar评分5 min≤7分新生儿30例1、0 min≤7分新生儿19例和25例生后Apgar评分正常新生儿分别做血清Cystatin C、尿素氮(BUN)、肌酐(Cr)的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49例窒息(生后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血清Cystatin C、BUN、Cr明显高于无窒息(生后Apgar评分正常)新生儿(P<0.01),10 min≤7分组明显高于5 min≤7分组(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易发生肾功能损害,缺氧时间越长,肾功能损害越重,血清Cystatin C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早产儿与因缺氧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的窒息早产儿脐动静脉血、外周血血气分析、乳酸值的范围及三者关系的差异,与以Apgar评分进行的窒息诊断进行对照,从而提出早产儿窒息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对510例正常早产儿及45例根据Apgar评分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早产儿分别采集脐动脉血、脐静脉血及外周血,测定相应的血气分析及乳酸值。结果:所有早产儿脐动脉血与脐静脉血、外周血血气分析和乳酸水平都呈明显的直线相关(P<0.01);无器官损害组与正常组PH、BE、LA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器官功能损害组的PH均显著低于无器官损害组与正常组(P<0.05),而BE、LAC值均高于无器官损害组与正常组(P<0.05)。结论:早产儿脐动脉、脐静脉、外周血的血气分析、乳酸值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进行血气分析或乳酸的任意一项检测即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原因之一。笔者收集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3分、5 min Apgar评分≤6分的4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资料,现将造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出生1h,因“生后窒息、青紫1h”入院。患儿系第5胎第2产,母孕38“周,因“宫内窘迫”剖宫产出生。生后皮肤青紫,四肢软,给予气管插管抢救,渐好转,Apgar评分1min7分,5min5分,10min8分,体重4.25kg,以“新生儿窒息”转入儿科。其母37岁,糖耐量异常,羊水Ⅱ度污染,有宫内窘迫史。入院查体:反应差,呼吸略促,呻吟,口周青,四肢肢端青紫,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在宫内缺氧及酸中毒的继续,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生时以呼吸及微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文对50例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与复苏进行分析。回临床资料1996年1月~1997年4月住院产妇分娩的新生)L836例,其中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低评分者50例,占5.9%,孕妇年龄为22~33岁。孕周为33( 2)~42( 2)周。l二l新生儿窒息后I分钟阿氏评分见表l。表1新生儿窒息后1分钟阿氏评分1.2新生儿窒息经抢救复苏出生后5分钟、10分钟评分见表2。表2出生后5分钟、10分钟评分2讨论本文急产4例,滞产15例,产程过短宫缩过紧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