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200例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方法,明确佝偻病的防治在适量添加维生素D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 将20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添加维生素D组(A组)与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组(B组).观察并随访两组婴儿在随后3、6、9、12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及夜惊、多汗、枕秃、肋外翻、手镯、脚镯等症状体征.结果 两组婴儿均未发现典型佝偻病患者.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症状体征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和乳制品,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捏脊对婴儿骨密度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6月从社康儿童保健门诊中随机抽取1月龄健康婴儿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儿童保健及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捏脊。两组分别在6、12月龄时进行骨密度和血红蛋白监测。结果进行中医捏脊的治疗组在6、12月龄时骨密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不足(或偏低)发生率和贫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捏脊可以提高婴儿的骨密度和血红蛋白,防治婴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值得在儿童保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与预后。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住院的年龄、性别匹配的无佝偻病症状的小儿40例对照组,都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中性缓冲磷酸盐溶液与维生素D制剂、钙剂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为234.12±18.32 U/L,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0.0%。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为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采用综合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儿童保健,观察两组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对婴儿的身长进行对比显示,观察组要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婴儿的体重进行对比显示,观察组要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营养性贫血1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例,对照组出现营养性贫血3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两种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儿童保健,有助于婴儿生长发育,避免发生营养性疾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55-57
目的探讨观察锌铁钙复合制剂佐治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儿保科治疗的120例婴幼儿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观察组使用维生素D和锌铁钙复合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生化指标变化、骨密度变化、临床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Ca、P、Zn、NBAP、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桡骨、尺骨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多汗、夜惊、厌食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锌铁钙复合制剂佐治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血中微量元素水平,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婴儿手足搐搦症用维生素D治疗后的血钙情况.方法 选维生素D缺乏性婴儿手足搐搦症患儿46例,除外其它疾病,随机分成两组.入院后均给止痉,静点补钙,后改口服钙剂,治疗组用肌注维生素D治疗而对照组用口服维生素D治疗,观察其血钙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钙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肌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婴儿手足搐搦症比口服作用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方法防控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 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前后的293例婴儿及其母亲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115例,统计并对比两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和两组母亲对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用χ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 χ2值分别为13.45、28.31,P均<0.01,两组在发病率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扎实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社区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显示出明显的防控效果,较传统医学模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69-71+75
目的探讨口服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小儿佝偻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口服维生素D滴剂及醋酸钙治疗,观察组口服骨化三醇联合醋酸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血生化指标变化、骨密度指标变化、身高及体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钙、血磷、25-(OH)D3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L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桡骨及尺骨盐水平、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身高增长、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夜惊、多汗、枕秃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小儿佝偻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升血钙水平和骨密度,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味益脾镇惊散应用于脾虚肝旺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脾虚肝旺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味益脾镇惊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儿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25-(OH)-D、钙、血清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少纳呆和精神症状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益脾镇惊散治疗脾虚肝旺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效果较好,血清磷、食少纳呆、精神症状改善较为明显,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锌剂对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157例(其中血清锌水平低下32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维生素D、钙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加服小剂量锌剂,观察2组仅对血清锌水平低下者加服小剂量锌剂。结果3组在烦躁、多汗等症状消失时间,血清25-(OH)D3、碱性磷酸酶(AKP)、腕X线片复常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锌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瘘病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联合钙剂治疗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登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76例佝偻病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维生素D_3治疗,给予观察组维生素D_3联合钙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关血生化指标[血钙浓度、25-(OH)D_3水平、胫骨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浓度、25-(OH)D_3水平、胫骨骨密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钙浓度、25-(OH)D_3水平、胫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34/38)]高于对照组[71.1%(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_3联合钙剂治疗佝偻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血钙、25-(OH)D_3水平及胫骨骨密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9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2丸,对照组给予钙剂,观察两组佝偻病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倭病有显著效果,从新生儿起就服用维生素D2丸是完全可以预防佝偻病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9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2丸,对照组给予钙剂,观察两组佝偻病的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倭病有显著效果,从新生儿起就服用维生素D2丸是完全可以预防佝偻病的.  相似文献   

14.
常英 《大家健康》2013,(5):60-61
目的探讨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9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2丸,对照组给予钙剂,观察两组佝偻病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倭病有显著效果,从新生儿起就服用维生素D2丸是完全可以预防佝偻病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遵义市0~12月龄婴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方法:收集进行健康体检的0~12月龄婴儿的资料,分别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发病率和添加辅食时间早晚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混合喂养组发病(31.6%)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14.6%)和人工喂养组(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龄添加辅食组发病率(32.6%)明显高于4~6月龄添加辅食组(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预防婴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应指导母亲重视母乳喂养,积极宣教,加强婴幼儿合理喂养,4月龄后按顺序及时添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另外还应适当增加户外日晒时间,必要时可指导家长添加Vit D和钙剂。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小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姚杰  秦利  杨勇 《中外医疗》2014,33(2):128-128,130
目的探讨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5月期间,该院诊治的6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平衡盐溶液、活性维生素D、钙剂)和观察组(密固达、活性维生素D、钙剂),每组各33例,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两组骨密度、不良反应,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有所增加.但P〉O.05,但治疗12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明显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周春  郑尧干 《中原医刊》2001,28(1):30-31
目的:观察维生素D肌注突击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8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35例于肌注维生素D3前3天口服或静脉补充钙剂,第2组63例于肌注维生素D3的同时口服或静脉补充钙剂,第3组30例肌注维生素D3前后均不补充钙剂。结果:全部患儿佝偻病症状得到改善,未发生抽搐和中毒表现,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骨化三醇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维生素缺乏性小儿佝偻病患儿18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90例给予常规Vit D2治疗,治疗组患儿90例给予骨化三醇胶囊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给予1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钙的监测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患儿均没有因口服用药治疗导致重症过敏症状发生。结论:维生素缺乏性小儿佝偻病口服骨化三醇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血清钙的检测水平,改善患儿的骨密度,安全性较高,为小儿佝偻病理想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锌铁钙复合制剂佐治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及锌铁钙复合制剂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及钙制剂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锌、血钙、血铁、骨碱性磷酸酶(NBAP)、25-(OH)D3、X线片及骨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多汗、厌食的临床症状以及X线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血锌、血钙、血磷以及25-(OH)D3均高于对照组,NBAP低于对照组,桡骨、尺骨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铁锌复合制剂佐治婴幼儿佝偻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鱼肝油滴剂治疗,观察组给予伊可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25-(OH)D_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钙、25-(OH)D_3水平上升幅度和NBAP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优于鱼肝油滴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