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66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AVM)25例、髓周动静脉瘘(AVF)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1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3例,均行磁共振(MR)检查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检查,并行栓塞或手术治疗。结果:MRI对于多数脊髓AVM、髓周AVF和SDAVF多能发现椎管内异常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显示为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和周围环状低信号影,血管母细胞瘤显示为髓内的实质性强化影和异常血管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显示脊髓AVM、髓周AVF和SDAVF的畸形血管团或瘘口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显影,血管母细胞瘤的瘤体和供血动脉均可以显影。结论:MRI对病变的定位和分类有重要诊断作用,脊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是具有确定意义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在12例中,病灶位于颈髓7例,胸髓3例,颈胸段、胸腰段水平各1例。其中3例为多发灶,1例合并脑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受侵脊髓局限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结节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片状高信号(因出血);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显著强化,边界清晰。在T2WI或增强扫描上,见特征性瘤内或瘤周迂曲的畸形血管流空信号9例,肿瘤上下继发性脊髓空洞或囊肿10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MSCTA与3D CE-MRA对脑膜瘤血供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显示脑膜瘤血供的价值. 方法 对20例脑膜瘤患者同时行MSCTA和3D CE-MRA观察瘤体血供,并对成像结果 对比分析. 结果 两种方法 皆能明确显示瘤体主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SCTA较CE-MRA能够提供更多的瘤周细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信息;12例大脑凸面脑膜瘤中,3D CE-MRA法同一平面完整显示近颅骨侧血管36条,MSCTA法仅显示16条;9例窦旁脑膜瘤CE-MRA皆立体、准确地提供窦腔结构受侵信息及侧支循环静脉通路,MSCTA对3例窦腔侵犯程度被低估或高估;MSCTA法显示10例骨质侵犯改变,CE-MRA法显示不明显. 结论 MSCTA与3D CE-MRA都能对脑膜瘤的血供特点进行术前评价;MSCTA对血管细小分支的显示优于3D CE-MRA,后者在瘤周静脉窦及近颅骨侧血管的评价因无骨质干扰而具有优势;MSCTA在显示骨质改变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3.0T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A诊断8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例为髓周动静脉瘘(PMAVF),1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与DSA检查结果对照,14例中,MRA可以准确判断11例的供血动脉及瘘口。结论 3.0T 3D-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评价MR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MR表现,并与DSA比较,观察评价成像质量及显示病变血管的能力。结果MR及CE-MRA显示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一条供血动脉和一条或数条引流静脉与肺门相连。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MRA)可弥补常规序列的不足,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质量可与肺动脉造影相媲美。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大血管疾病的方法,在显示肺动静脉畸形方面,MR特别是CE-MR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对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HEAML,重点观察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I所示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结果 22处HEAML病灶中,17处MRI同时显示病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处仅见供血动脉,1处仅见引流静脉,2例未见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9处病灶血供来自肝动脉分支,7处来自门静脉属支,3处同时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血供。引流静脉多于动脉期提早显影,汇入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各9处;10处动脉期见病灶内部及周边扭曲血管,8处见假包膜征;15处病灶不含脂肪,7处含少量脂肪,6处病灶合并出血、坏死。4例接受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检查,病灶在肝胆期均呈低信号。结论 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可显示HEAML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对乏脂型肝EAML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静脉系血管成像对颅内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和扫描方案,评价其对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脑静脉血栓在MRV中的表现形式.结果 CE-MRA静脉系成像对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系的阳性显示率为100%.2D-PCA及2D-TOF-MRA对细小引流静脉显示欠佳,且2D-TOF-MRA对复杂区域内静脉血管亦显示欠佳.结论 3D-CE-MRA结合2D-PCA及2D-TOF-MRA静脉成像技术为脑静脉系最佳成像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三维增强MRA评价脑膜瘤血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脑膜瘤血供及邻近静脉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3D CE-MRA检查,应用MPR、MIP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膜瘤的血供进行观察.结果 30例脑 膜瘤中有14例颅内动脉参与供血;有16例脑膜瘤将颅内大血管推移、压迫,但跨过肿瘤段没有直接分支到肿瘤;供血动脉与脑膜瘤呈簇状分布;静脉呈"抱球状"分布在肿瘤的表面.回流到附近的浅静脉或静脉窦;13例窦旁脑膜瘤8例静脉窦受侵,清晰显示窦腔内改变及侧支循环静脉通路;17例大脑凸面脑膜瘤能够在同一平面完整显示近颅骨侧血管的起止点及走行路径.结论 通过应用高场强3D CE-MRA可以显示脑膜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以及窦旁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整体的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走行途径等重要临床信息,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畸形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血管畸形诊断的价值及脑血管畸形的SW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7月MRI显示的典型脑血管畸形41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动静脉畸形13例,静脉畸形5例)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1WI增强扫描及SWI,与手术所见及DSA对比,将SWI与常规MRI对比,分析其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SWI可以显示较常规序列更多的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发现3例脑内弥漫性血管瘤及5例多发病变的病例;同一病灶SWI显示的范围较常规序列大;SWI显示6个静脉畸形病灶,而常规序列显示5个,可以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并与T1WI增强扫描图像很好的对应;SWI可以显示DSA显示的15支供血动脉中的13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20支引流静脉中的18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结论:SWI是显示血管畸形最敏感的MR序列,是筛查脑血管畸形的理想手段,结合MRI常规扫描序列可以为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内部组织结构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增强MRI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A,CE-MRA)诊断后循环缺血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及CE-MRA检查结果,比较2种方法图像质量、狭窄及闭塞血管数目差异。结果 CE-MRA的图像质量良好率(76%)高于MRA检查(46%)(P<0.05);CE-MRA检查椎-基底动脉多发性血管病变的阳性率48%(24/50)高于MRA检查28%(14/50)(P<0.05);CE-MRA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动脉后狭窄率分别为78%、30%、28%,MRA则显示狭窄率分别为62%、20%、1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及CE-MRA均可为后循环缺血提供诊断依据,但CEMRA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