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全凭吸入麻醉时拔除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全凭吸入全麻下行眼科手术的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29例,ASA分级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麻诱导,手术过程中全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拔除喉罩.根据Dixon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4%,拔除喉罩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拔除喉罩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无体动反应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到体动反应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拔除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17±0.19)%.结论 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拔除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17±0.19)%,低于足月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最低肺泡清醒浓度(MAC-awake)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2~8岁)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Ⅰ组(单纯吸入全麻组)和Ⅱ组(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30例.患儿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Ⅱ组经骶管裂孔给予0.25%罗哌卡因1 ml/kg,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均用七氟烷且均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时维持呼气末七氟烷目标浓度10 min,根据序贯法记录患儿清醒睁眼睛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通过probit检验计算两组的MAC-awake值(ED50).结果 Ⅱ组七氟烷MAC-awake(0.39%)明显低于Ⅰ组(0.62%),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骶管阻滞能降低小儿七氟烷最低肺泡清醒浓度.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82-1184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七氟烷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及血流动力学随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改变时的变化情况,从而客观评价BIS和AAI在小儿七氟烷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年龄3~12岁拟择期在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所有手术皆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通过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ETSEV于0.6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1.0MAC和1.4MAC并记录在不同七氟烷浓度状态下的BIS、AAI、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麻醉前相比,ETSEV为0.6MAC时,BIS、AAI、MAP和HR显著降低(P<0.01);与0.6MAC时的BIS、AAI、MAP和HR相比,1.0MAC和1.4MAC时显著降低(P<0.01);1.0MAC与1.4MAC时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当ETSEV由0.6MAC向1.4MAC逐渐升高的过程中,BIS、AAI和MAP呈下降趋势,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BIS和AAI可以作为小儿七氟烷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亚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吸入麻醉七氟烷呼气末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2~12岁的患儿70例,随机分成艾司氯胺酮研究组(S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3μg/kg(>60 s)进行麻醉诱导,无肌松完成气管插管后,S组患儿给予亚剂量艾司氯胺酮0.5 mg/kg静脉负荷剂量后给予0.5 mg/(kg·h)静脉泵注,C组做盐水空白处理,两组患儿分别给予初始七氟烷目标浓度2.5%进行麻醉维持,待七氟烷MAC稳定15 min后进行手术切皮,观察患儿有无体动反应,下一例手术患儿的七氟烷浓度根据序贯法试验原则进行上下增减给药。记录两组患儿切皮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七氟烷MAC为1.54%,C组七氟烷MAC为2.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皮前后HR、MA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出现术后躁动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相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七氟烷和地氟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地氟烷组(D组),各45例。S组采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静脉泵入、七氟烷吸入以及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进行麻醉诱导;D组采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静脉泵入、地氟烷吸入以及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1.0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持续吸入联合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静脉泵入,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和镇痛深度。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和气腹期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SPI。结果:麻醉诱导前,2组BIS、SPI、心率、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期间,D组SPI、BIS、MAP均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相同MAC的地氟烷较七氟烷可产生更低的SPI值,提示地氟烷可以产生更深的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6.
陶文辉  丁盼盼  涂茂勇  张庆 《广东医学》2020,41(17):1811-1817
目的探讨亚临床剂量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和拔管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小儿手术24例,年龄1~3岁,体质指数15~20 kg/m2。使用8%七氟烷吸入,意识消失后静脉穿刺,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不使用肌肉松弛药,下颌稍松弛后气管插管。设定第1例患儿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2.0%,根据是否发生切皮反应,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七氟烷浓度稳定在目标浓度10 min),相邻浓度梯度为0.1%,根据切皮反应直至确定七氟烷MAC。术中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调整七氟烷浓度,符合拔管指针时拔管。第1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设定为1.0%,根据拔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儿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方法同前。结果 0.3 mg/kg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七氟烷MAC为1.19%,95%可信区间(95%CI)是1.15%~1.22%。抑制气管导管拔出反应的EC50是0.82%,95%CI是0.78%~0.86%。结论在小儿麻醉中,0.3 mg/kg的氯胺酮静脉使用,相较于单纯使用七氟烷的经验,MAC和EC50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小儿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评价BIS在小儿地氟醚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分级Ⅰ~Ⅱ级。气管内全麻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3~6岁)。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调整吸入浓度,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维持在0.6MAC、1.0MAC和1.3MAC,每一浓度稳定20min。记录各时点的MAP,HR和BIS。结果地氟醚麻醉期,MAP和BIS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当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由0.6~1.3MAC递增时,患儿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S),而BIS逐渐下降(P〈0.05)。MAP、HR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和0.857(P〉0.05),BIS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相关系数为-0.993(P〈0.05)。结论在学龄前小儿地氟醚全麻中,BIS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可用于监测学龄前小儿地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静吸复合麻醉时,七氟烷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普外科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ASA分级Ⅱ~Ⅲ),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为60~69岁;B组为70~79岁,每组15例。采用七氟烷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调节七氟烷浓度使BIS值在50~60。记录术中各时间段吸气末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BIS值,并记录睁眼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对两组病人的年龄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BIS值之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年龄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组病人两个时间点(手术开始30min与60min)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与BIS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60,大部分具有显著相关性。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结论老年病人年龄与七氟烷浓度及BIS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麻醉中要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七氟烷浓度,同时BIS值可以作为调节七氟烷麻醉深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37周早产儿全凭吸入麻醉时拔除气管导管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全凭吸入全身麻醉下行眼科手术的矫正胎龄<37周的早产儿31例,ASA分级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手术过程中全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拔除气管导管。根据Dixon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6%,拔除气管导管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患儿升高1个浓度梯度,拔除气管导管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患儿降低1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无体动反应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至体动反应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值。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平稳拔除气管导管的七氟烷MAC为1.43%,95%有效量(ED95)是1.85%(95%CI:1.65%,3.17%)。结论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平稳拔除气管导管的七氟烷MAC为1.43%,低于足月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Zhang J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8):2700-2703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下,为术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护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物和浓度。方法6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安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为0.3、0.5、0.75、1.0和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的麻醉药,记录皮层SSEP的N20波幅、潜伏期,并同时进行BIS监护,观察3种吸入麻醉药在不同吸入浓度下对SSEP和BIS的影响。结果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所有3组SSEP的N20波幅逐渐下降,潜伏期逐渐延长。其中在呼气末浓度1.0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的N20波幅下降已经超过50%,安氟烷组有3例波形消失;而在1.5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分别有3例的N20波形消失,安氟烷组共有6例波形消失。BIS监测发现在1.0MAC时,各组的BIS值均在60以下,而在0.75MAC时,安氟烷组(BIS值:45~64)和地氟烷组(44~61)仍有部分患者的BIS值高于60,而异氟烷组BIS值均在60以下(39~58)。皮层SSEP波幅和潜伏期与BIS值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BIS和皮层SSEP的影响成剂量相关性。在合适的麻醉深度下,选择0.75MAC的异氟烷更适合术中皮层SSEP监护。尽管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EEG和SSEP的影响分别与其作用于大脑皮层有关,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