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24 h静脉采血,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完全重建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P<0.05),冠状动脉部分重建者高于术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9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75%而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生化指标,比较桡动脉、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剐为76.1%.39.6%.术后B型钠尿肤、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较术前改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桡动脉、股动脉入径组钙化病变、分又病变比例分别为51.7%/60.3%,52.6%/52.6%,桡动脉入径组外周血管损伤较股动脉入径组低(6.89%:23.7%)(P<0.01),手术时间、术后观察时间较股动脉入径组短(P<0.05或<0.01).结论:高龄患者选择桡动脉介入术可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3.
余天浩  李瑜辉 《新医学》2012,43(4):231-23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48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Allen试验阳性后选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85例(其中肌桥25例),单支病变192例,双支血管病变137例,多支病变72例。植入支架378例,其中329例(87.04%)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另外49例改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桡动脉搏动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是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指导术前手术途径的选择。方法:58例心绞痛住院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共10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手术成功率,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58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达TIMI-3级,残余狭窄<10%,局部并发症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34例和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CAG、PCI诊疗成功率为97.1%和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费用减少、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王瑶  钱茜  罗芳 《妇幼护理》2024,4(8):1972-1974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措施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 间本院收治的择期行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 21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5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的桡动脉远端血管情况、术 侧前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 1 周的血管内中膜厚度、血流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血管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 12h 的术侧前臂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 12h 的疼痛 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 24h 内的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狭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措施应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能减轻对桡动脉的损伤,减轻术侧前臂肿胀 程度及疼痛程度,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拟行冠状动脉内单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组(PES组)、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组(SES组)各33例。利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内灌注乙酰胆碱(Ach)、硝酸甘油的造影结果,通过对支架远端5~20mm冠状动脉血管段分析来评估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结果入选66例患者均接受临床随访(100%)。55例患者(83.3%)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9例患者拒绝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其中PES组4例,SES组5例;PES组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SES组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均被排除,最后对55例患者(83.3%)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PES组显著低于SES组[(-30±2)%vs.(-24±3)%,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DES后影响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PES较SES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桡动脉入路组与股动脉入路组,各43例。股动脉入路组采用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入路组采用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结果:桡动脉入路组穿刺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入路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股动脉入路组的20.93%(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但与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比,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子散熨敷手太阴肺经上肢段预防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前桡动脉痉挛的效果。方法将63例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术前护理及鞘管置入后即时注入普通肝素3 000 U及生理盐水7 mL+硝酸甘油200μg+利多卡因50 mg(鸡尾酒舒张血管疗法)扩张桡动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0 min予四子散熨敷术侧上肢段手太阴肺经至手术开始。结果两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应用四子散熨敷术肢手太阴肺经,能有效预防桡动脉痉挛,促使桡动脉路径进行介入诊疗操作更顺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