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母亲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母亲的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方法:以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父母教养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82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专制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分离焦虑、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和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②母亲的依恋焦虑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幼儿焦虑总分相关不显著,但与幼儿的躯体伤害恐惧、广泛性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③专制教养方式在母亲依恋焦虑和幼儿焦虑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依恋回避和幼儿广泛性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母亲的依恋状况、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焦虑,并且专制教养方式在母亲依恋状况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大学生抑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大学生抑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39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和依恋焦虑显著相关(r=0.223,P=0.000),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焦虑及依恋回避与抑郁显著相关(r=0.084,P=0.034;r=0.221,P=0.000;r=0.237,P=0.000);②依恋焦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和依恋是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充实抑郁的病因内容,进而为大学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以整群抽样法从两所普通幼儿园中抽取306名3~6岁幼儿,以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母亲报告)的中文修订版、症状自评量表和父母教养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幼儿的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正相关(r=0.45, P<0.01);(2)母亲的权威教养行为与幼儿焦虑负相关(r=-0.23),专制和放任教养行为与幼儿焦虑正相关(r=0.29,0.19)(均 P<0.01);(3)母亲心理健康与权威教养行为负相关(r=-0.32),与专制和放任教养行为正相关(r=0.36,0.26;均P<0.01);(4)专制教养行为在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1.82%).结论: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焦虑存在影响,并且专制教养行为在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中文版幸福恐惧量表(Fear of Happiness Scale,FHS)在国内大学生中的信效度以及跨性别、年级的测量等值性。方法:使用中文版FHS对贵州省、安徽省、江苏省2004名大学生施测;以成人依恋量表、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的抑郁分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为效标;3周后随机选取145名被试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与最小平均偏相关结果均支持量表的单维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单维度中文版FHS的各项拟合指数良好(χ2/df=3.048,CFI=0.988,TLI=0.980,RMSEA=0.058,SRMR=0.009)。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为0.760;幸福恐惧与依恋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依恋亲近、依恋依赖,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FHS具有跨性别和跨年级的测量等值性。结论:中文版FHS在我国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幸福恐惧相关研究的工具,且测量的结果能够在不同性别、年级之间进行跨组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中文版的Waters-Deane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197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除角色平等性外)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大多数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②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子女和婚姻等分量表得分与亲子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③除强迫-冲动障碍外,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其它各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④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对幼儿焦虑存在影响,并且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257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拒绝敏感性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中文版(ECR)和社交焦虑量表(IAS).结果 ①父母偏爱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1);②在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拒绝敏感性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4.0%;③在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依恋焦虑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5.6%.结论 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并且会提高拒绝敏感性及依恋焦虑水平,从而导致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APS-R-CR),父母权威问卷(PAQ)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53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在父母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父母婚姻关系正常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②母亲专制和母亲权威的教养类型,与母亲信任的亲子依恋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完美主义的高标准;母亲专制和母亲放任的教养类型,与父亲疏离的亲子依恋对完美主义的差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方法:以父母教养行为问卷、儿童行为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260名4-6岁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①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内、外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内、外化行为呈显著负相关。②幼儿外化行为与同伴拒斥呈显著正相关,与同伴接纳相关不显著。③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接纳、同伴拒斥分别呈显著的负向、正向相关,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接纳、同伴拒斥相关不显著。④幼儿外化行为在母亲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拒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专制教养方式不直接影响幼儿同伴拒斥,而是通过幼儿外化行为间接影响同伴拒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人际问题的现状,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人际问题总分与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问题总分与个体依恋焦虑和回避显著正相关(P<0.01);个体依恋焦虑,母亲的温暖理解,父亲的过度保护,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和情感表达进入了回归方程,路径分析发现母亲的温暖理解、父亲的过度保护通过个体依恋焦虑影响人际问题,个体依恋焦虑直接影响人际问题,而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亲密度直接影响人际问题,矛盾性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问题,又可以通过个体依恋焦虑影响人际问题。结论大学生人际问题与父母和家庭有很大关系,个体依恋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修订儿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明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cale-Short Revised Child version,ECR-SRC),检验其在中国初中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3次抽样,初测394人对ECR-SRC中文版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再测320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被试同时完成Hong氏逆反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以检验效标关联效度。6周后对初测样本随机抽取136人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ECR-SRC中文版包括回避和焦虑2个维度,每个维度各6个条目。父-子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α系数分别为0.81、0.87,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92;母-子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α系数分别为0.82、0.87,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91。EFA和CFA结果支持了ECR-SRC中文版的二因素模型。父-子依恋焦虑、母-子依恋焦虑均与同伴关系适应、社交焦虑正相关,与归属需求负相关;父-子依恋回避、母-子依恋回避均与逆反、同伴关系适应和社交焦虑正相关,与胜任、自主以及归属需求均呈负相关。结论:ECR-SRC中文版在中国初中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其与父母依恋类型的适宜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首先分层抽样选取了561名11-17岁的中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3.94岁,标准差1.53)进行测试,在所有样本中抽取80人间隔4周实施重测,同时测查了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结果:依恋焦虑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重测信度为0.755;依恋回避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1,重测信度为0.721。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二因素模型。依恋焦虑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正相关,与自尊得分负相关;依恋回避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负相关,与自尊得分正相关。结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尊、羞怯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在武汉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级,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男340人,女306人;平均年龄(15±2)岁],采用母亲教养方式与维度量表(青少年版)(PSDQ)、自尊量表(SES)和羞怯量表(SS)对其母亲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及羞怯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对青少年自尊在母亲教养方式与羞怯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PSDQ权威教养得分与SES得分呈正相关(r=0.37),与SS得分呈负相关(r=-0.31);PSDQ专制教养、纵容教养得分均与SES得分呈负相关(r=-0.34、-0.21),与SS得分呈正相关(r=0.28、0.24);SES得分与SS得分呈负相关(r=-0.55),均P0.01。青少年自尊在权威教养、专制教养和纵容教养与羞怯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12、0.12、0.09,Ps0.05)。结论:青少年自尊在权威教养、专制教养以及纵容教养与羞怯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Revised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R)中文版在初中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方便选取河南某中学556名初中生,完成IPPA-R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测试(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随机抽取55人于4周后重测IPPA-R中文版以检验重测信度;依照DSRSC15分为临界值的标准,将被试分为可能抑郁组(n=59)和非抑郁组(n=497)来检测IPPA-R中文版的实证效度。结果:IPPA-R中文版的重测信度为0.782~0.902。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在0.737~0.886之间,同伴分量表疏远因子去除第9条目后内部一致性信度提高至0.805。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89~0.76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母亲依恋的χ2/df、GFI、TLI、CFI和RMSEA分别是2.479,0.920,0.919,0.928,0.047;父亲依恋分别是2.658,0.908,0.908,0.918,0.049;同伴依恋去除第9条目后分别是2.934,0.901,0.891,0.909,0.056。IPPA-R中文版的信任和沟通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39~0.46),疏远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8~-0.41);可能抑郁组的信任和沟通分均低于非抑郁组,而疏远分均高于非抑郁组。结论: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中文版的父母依恋分量表在初中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伴依恋分量表去除第9条目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心理测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共同教养关系感知量表在我国小学生家长中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1086名小学生父母进行共同教养关系感知量表、共同教养问卷、父亲参与教养问卷测查;对542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感知父母婚姻冲突量表的测查。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持性和非支持性二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母亲版和父亲版量表各维度和总分的α系数在0.77到0.90之间;父母亲评定的支持和非支持维度间存在中等程度显著正相关(r支持=0.49, r非支持=0.44;Ps<0.01);父母亲报告的共同教养关系感知量表得分与婚姻冲突总分显著负相关(r母=-0.32,r父=-0.20,Ps<0.01),与父亲参与(r母=0.69,r父=0.45,Ps<0.01)和共同教养问卷(r母=0.85,r父=0.81,Ps<0.01)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共同教养关系感知量表在我国小学生家长中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标效度,可用于我国小学生教养者共同教养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妊娠女性成人依恋和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40名妊娠女性和236名未孕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妊娠与未孕女性依恋类型分布存在差异(i~2=13.379,P0.01),未孕组安全性依恋的比例高于妊娠组;妊娠组在依恋焦虑、抑郁和焦虑得分上高于未孕组,差异非常显著(t=2.606,3.628,3.788;P0.01);②焦虑、抑郁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306,0.337,0.245,0.287;P0.01),抑郁、焦虑水平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25.312,17.693;P0.01)。结论: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均有影响;妊娠女性的依恋和抑郁、焦虑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C)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回避维度相关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惩罚、严厉与成人依恋焦虑维度显著相关;②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中父亲过度保护对成人依恋的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女的成人依恋有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亲子冲突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49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1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3,-0.25,0.23;P0.01)。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2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水平最高;3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也可以通过亲子冲突间接影响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量表对545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父母权威教养均显著正向预测各自的亲子亲密、负向预测各自的亲子冲突,对配偶的亲子关系影响不显著;(2)父亲专制教养显著负向预测自己和配偶的亲子亲密、正向预测自己和配偶的亲子冲突,母亲专制教养显著负向预测自己的亲子亲密、正向预测自己和配偶的亲子冲突;(3)女孩而非男孩的母亲权威教养负向预测父子冲突;男孩的父亲专制教养对亲子亲密的消极影响显著高于女孩。结论:学前儿童父母的权威教养与亲子关系间为主体效应,专制教养与亲子关系间为主客体效应,且母亲权威教养对父子冲突、父亲专制教养对父子亲密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验员工错失焦虑量表在中国企业员工中的信度和效度及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方法:使用中文版员工错失焦虑量表对600名职工施测,以工作不安全感、心理脱离和寻求反馈行为作为效标,5周后抽取422名被试实施重测。结果:中文版员工错失焦虑量表包括工作信息错失焦虑和职场关系错失焦虑2个因子,共10个条目,与原量表结构一致。两个因子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3和0.85,重测信度分别为0.86、0.85和0.81。2因子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1.98,CFI=0.97,RFI=0.92,NFI=0.94,RMSEA=0.06,SRMR=0.04)。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与工作不安全感(r=0.24~0.45)和寻求反馈行为(r=0.23~0.44)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脱离(r=-0.58~-0.28)显著负相关。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员工错失焦虑量表具有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结论:中文版员工错失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二因子结构在不同性别员工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焦虑性养育对大学生不确定性容忍度的影响及早期依恋经历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成人对父母的依恋经历调查问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对48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焦虑性养育与不确定性容忍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早期依恋经历呈显著负相关;早期依恋经历与不确定性容忍度呈显著正相关。②早期依恋经历在焦虑性养育与不确定性容忍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焦虑性养育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不确定性容忍度,还通过早期依恋经历间接影响大学生不确定性容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