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晨  张娜  靳廷丽  雷达  刘琼 《现代预防医学》2022,(21):4014-4019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15—2019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感染者/AIDS)的基线病毒载量水平与其细胞免疫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5—2019年在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HIV感染者/AIDS进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 513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09个/μl,CD4+/CD8+比值中位数为0.233,病毒载量中位数为5.06 log10 拷贝/ml。病毒载量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总体呈显著负相关; CD4+/CD8+比值<0.20 的HIV感染者/AIDS其病毒载量≥105拷贝/ml的风险为CD4+/CD8+比值≥0.20的3.775倍。结论 江西省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中位病毒载量高,CD4+/CD8+比值<0.2是高病毒载量的预测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扩大检测人群和比例,尽早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清内毒素(ET)、淀粉样蛋白A(SAA)、CD4+ T细胞水平与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4例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为机会性感染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无症状患者40例为非感染组;另选同期40名于医院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外周血ET、SAA及CD4+ T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组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ET、SAA及CD4+ 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会性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ET、SAA水平依次下降,CD4+ T细胞水平依次上升(P<0.05);不同病毒载量水平机会性感染组患者ET、SAA及CD4+ 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毒载量升高,血清ET、SAA水平逐渐升高,CD...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肺影像学CT特征及其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为合并HIV感染组,并选取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合并HI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水平与非典型结核表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带痰,消瘦,夜间盗汗为主,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胸部CT结果显示,合并HIV感染组病变部位可累及多肺叶,且无特定部位,对照组则以一叶病变为主,两组病灶范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HIV感染组斑片阴影、片阴影、条索阴影、粟粒阴影﹑胸内淋巴结肿大、肺外结核等CT表现多于对照组﹐而结节阴影、斑点阴影、空洞、钙化等CT表现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患者的斑片阴影﹑片阴影、粟粒阴影胸内淋巴结肿大、肺外结核等非典型CT结核表现率越高(P<0.05);病毒载量较高患者斑片阴影、片阴影、粟粒阴影、胸内淋巴结肿大、肺外结核等非典型CT结核表现率越高(P<0.05)。结论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不典型,并且非典型表现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降低和病毒载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载量和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阿克苏地区5个区(县)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毒载量判断治疗成功或失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2021年共检测3 912例HIV/AIDS患者,其中813例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3 099例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12.548)、性别(χ2=10.913)、受教育程度(χ2=15.731)及治疗方案(χ2=89.441)是病毒载量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OR=0.807,95%CI:0.687~0.948)和初中教育程度(OR=0.760,95%CI:0.614~0.941)治疗有效率较高;21~30岁(OR=1.950,95%CI:1.071~3.551)、3TC+TDF+...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规律服药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中微小核糖核酸-221(miR-221)、miR-29、miR-155水平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7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73名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研究组HIV/AIDS患者于开始HAART治疗前、HAART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时抽取外周静脉血3份,一份使用荧光定量扩增系统检测外周血RNA中HIV-1病毒载量,另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细胞计数,第三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BMCs中miR-221、miR-29、miR-155含量。结果 研究组PBMCs中miR-221、miR-29、miR-155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时间点miR-221、miR-29、miR-155及CD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确诊后CD4+/CD8+动态的变化,以及抗病毒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揭阳市疾控中心确诊的AIDS患者950例。收集研究对象确诊后以及首次抗病毒治疗1周、1、6、12个月时的CD4+、CD8+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使用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其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变化进行动态描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基线CD4+细胞数在0~300个/μL的病例,其治疗后第12个月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基线CD4+细胞数>300个/μL的病例,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病毒载量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为HIV低病毒载量人群在临床治疗和病毒学失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7—2020年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且HIV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所有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HIV病毒载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数;对不同的CD4+T淋巴细胞数分组,用Spearman分析HIV低病毒载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低病毒载量组与免疫重建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 2017—2020年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的HIV/AIDS患者共741例,按照治疗完成后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3组:免疫无应答(INRS)(<200个/μl)79例,免疫应答不足(IIRS)(200~500个/μl)289例和免疫应答(IRS)(>500个/μl)373例。统计分析发现,HIV低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存在负相关性(r=-0.484,P&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了解感染者基线免疫学和病毒学状况,为平顶山市艾滋病防治和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病毒载量分析仪检测 2018 年—2021 年平顶山市358 例新确证 HIV 感染者的同期首次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SPSS 20. 0 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358 例新确证 HIV 感染者中首次 CD4+T 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在 10 个/ μl ~ 1 430 个/ μl,均值为(276. 31 ± 191. 64)个/ μl,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的 CD4+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组、职业、样本来源的 CD4+T 淋巴细胞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 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中,30 例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 < 20 拷贝/ ml),定量检测出数值 328 例,主要分布在 104拷贝/ ml ~ 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V-DNA载量与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Th)1/Th2型相关因子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吴江区儿童医院确诊为EBV-IM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患儿外周血中EBV-DNA。根据病毒拷贝数,将所有患儿分为低载量组(n=17),中载量组(n=35)和高载量组(n=21)。检测三组患儿相关生化指标[白细胞(WBC)、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6、IL-10]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CD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抗逆转率病毒治疗(ART)时间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及病毒载量水平差异,揭示本市患者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治疗效果和病毒在血清中的抑制情况。方法 将纳入的1 627例患者治疗时间以年为单位分为6个组,使用流式细胞仪和病毒载量仪对患者外周血和血浆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病毒载量结果<20拷贝/ml的人数在不同治疗年份中均最高,治疗满1年和其余年份载量差异显著。外周血CD4+T细胞中位数最低为治疗满1年组(431个/μl),CD8+T细胞治疗5年以上组最低(737个/μl),治疗满3年人群中CD4+T细胞>500个/μl的人数均超过一半。CD4+T/CD8+T比值>1.0的人数在治疗满1年组占比最低。治疗满1年、2年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T/CD8+T比值与其余组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平顶山市2004—2022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为本区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04—2022年现地址在平顶山市,抗病毒治疗满6个月及以上的HIV/AIDS病例数据资料,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分别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免疫学和病毒学评价指标。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结果 共纳入2 186例患者,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计数均值为(286.32±189.81)个/μl,抗病毒治疗后最近一次随访检测CD4+T细胞计数均值为(446.45±221.96)个/μl,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细胞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3,P<0.001)。患者最近一次随访检测VL<20 copies/ml有1 875例(85.77%),构成比呈逐渐上升趋势(χ2=16.970,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和HIV在体内复制水平,以便预测疾病进展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190例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68.31/mm3,标准差为223.45/mm3;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 35例,占18.4%;50200/mm3 40例,占21.1%;200200/mm3 40例,占21.1%;200350/mm3 64例,占33.7%;>350/mm351例,占26.8%;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95350/mm3 64例,占33.7%;>350/mm351例,占26.8%;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957.0log/ml,均值为4.55log/ml,标准差为0.90log/ml;其中病毒载量<3log/ml 9例,占4.7%;37.0log/ml,均值为4.55log/ml,标准差为0.90log/ml;其中病毒载量<3log/ml 9例,占4.7%;34log/ml 39例,占20.5%;44log/ml 39例,占20.5%;45log/ml 81例,占42.6%;>5log/ml 61例,占32.1%;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的升高,病毒载量呈降低趋势,通过相关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74,P<0.01)。结论新发现HIV感染者免疫机能差,病毒复制水平高,大部分感染者进入发病高峰期,需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途径在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0例设为感染组,并以同期105名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LR4、NF-κB、抑制蛋白κB(IκB)mRNA相对表达量,并比较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4+/CD8+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结果 感染组患儿IL-6、IL-8、TNF-α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患儿TLR4 mRNA、NF-κB mR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谱水平变化及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80例常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及100名查体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对照组。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入组脓毒症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共53例(检出革兰阴性菌53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共45例(检出革兰阳性菌45株),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脓毒症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分别为(59.84±7.41)%、(34.84±5.26)%、(1.42±0.65),低于局部感染组、对照组,而IL-2、IL-4、IL-6、IL-10、TNF-α、IFN-γ分别为2.69(0.98,16.23)pg/ml、2.49(0.74,22.74)pg/ml、88.41(10.24,188.52)pg/ml、25.63(1.74,74.15)pg/ml、3.25(1.01,16.96)pg/ml、7.11(1.22,15.63)pg/ml,高于局部感染组、对照组(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4.15±4.71)%、(37.41±5.41)%、(1.53±0.34),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IL-6、IL-10、TNF-α分别为70.12(15.26,152.37)pg/ml、10.89(2.22,35.96)pg/ml、2.88(1.01,15.27)pg/m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0.05)。CD3+、CD4+、CD4+/CD8+、IL-6、IL-10等指标鉴别革兰阳性菌感染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681、0.656、0.769、0.758,当截点值为61.70%、35.10%、1.47、77.41 pg/ml、17.16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结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的失衡,且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脓毒症患者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可根据这些指标进行早期诊断及病原菌类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以下简称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六个月以上的1 046例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6例HIV/AIDS患者中,≥1 000 copies/ml占9.6%(100/1 046),50~999 copies/ml占9.1%(95/1 046),<50 copies/ml占25.4%(266/1 046),TND(未检出病毒)占55.9%(585/1 04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毒载量结果<1 000 copies/ml与≥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在民族(P<0.05)、教育程度(χ2=10.901,P<0.05)、感染途径(χ2=14.286, P<0.05)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保护因素(OR=0.344,95%CI:0.121~0.979),HIV感染途径中注射吸毒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危险因素(OR=5.237,95%CI:1.272~21.556)。 结论 陕西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毒抑制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及评价基于8E5细胞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病毒载量能力验证质控品的均一性、稳定性和反复冻融性。方法将8E5细胞上清原液10倍梯度稀释得到浓度依次为106、105、104、103拷贝/ml的4组HIV-1病毒载量能力验证质控品,应用病毒载量分析仪进行检测,将病毒拷贝数其换算成lg值,计算均值(xˉ)、标准差(s)、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变化趋势,并对质控品的均一性、稳定性和反复冻融性进行评价。结果在4个浓度梯度的均一性评价中,各浓度组质控品的CV分别为1.2%、2.6%、1.8%和3.2%。稳定性评价实验中,在-20℃条件下,各组质控品在5个月评价期间内,检测结果不随时间延长而改变(P>0.05)。在4℃条件下,各组质控品在5周评价期间内,检测结果随时间延长而未改变(P>0.05)。在25℃条件下,各组质控品在15 d评价期间内,检测结果随时间延长而减少(P<...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吉林市9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疾病进展情况;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HIV/AIDS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般情况,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定期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检测以监测疾病进展,用HAART治疗HIV感染者/AIDS病人,监测病毒学及免疫学变化,观察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吉林市9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86例(92.5%)经血液感染且合并HCV感染。估计感染时间在8年以上者88例,其中20.5%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50%为200~500/mm3,29.5%>500/mm3。接受HAART治疗的2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前平均病毒载量为5.06 log拷贝/ml(4.39×105拷贝/ml),治疗12个月后平均下降3.47log拷贝/ml(P<0.001),其中16例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40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上升48个/mm3(P<0.05)。结论吉林市存在部分疾病进展缓慢的HIV感染者;HAART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司他夫定和去羟肌苷联合应用使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感染者疾病进展和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确定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血锌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尿CMV DNA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2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CMV感染患儿为病例组(IHS患儿56例,非IHS患儿61例)及52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血锌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尿CMV DN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CMV感染相关性IHS的临床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锌、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IHS组血锌、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非IHS组,尿CMV DNA水平高于非IHS组(P<0.05);血锌、CD4+、CD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育力指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术的1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12例本院参与体检的健康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EFI)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抽取患者及体检日正常女性肘静脉血5 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T细胞亚群分析,统计CD3+、CD4+、CD8+、阳性细胞数,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腹腔镜术后3年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妊娠率为53.6%,观察组患者术前CD3+、CD4+、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术后1d患者CD3+、CD4+、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升高(P<0.05),术后7d患者CD3+、CD4+、CD4+/CD8+比值升高(P>0.05);CD8+降低(P<0.05);腹腔镜术前、术后1d、术后7d条件下,CD8+均低于妊娠失败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CD4+/CD8+是预后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情况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云南省HIV - 1新近感染人群中病毒辅助受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2014年1 - 3月和2015年1 - 6月新报告HIV - 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9 185份,对BED - 捕获酶免疫试验判断为新近感染的样品进行env基因扩增和基因分型,用Geno2Phemo和WebPSSM对病毒使用的辅助受体进行分析。结果 933份样品被判断为新近感染,扩增后获得546条env序列,分型包括C亚型(81.9%),CRF01_AE(17.2%),B亚型(0.7%)和CRF01_AE/C(0.2%)。异性性接触和注射吸毒感染中以C亚型为主,分别占86.7%和87.9%,而同性性接触感染中以CRF01_AE为主,占51.5%(34/66)。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组中,病毒基因型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对象中,CCR5嗜性病毒占90.3%,CXCR4嗜性病毒占9.7%。CRF01_AE中CXCR4嗜性病毒的比例(45.7%)高于C亚型(2.0%)。同性性接触传播中CXCR4嗜性病毒的比例为27.3%,高于异性性接触和注射吸毒传播(7.5%和6.5%)。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分组中,CCR5和CXCR4嗜性病毒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近感染人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CXCR4嗜性的病毒,应加强对流行株的细胞嗜性的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