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儒红 《重庆医学》2007,36(11):1082-1083
目的 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8月共实施心脏双瓣膜置换术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认为深入了解病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立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98-1499
目的 比较机械瓣膜置换术与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4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B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彩超各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远期预后危险因素的特点,针对患者疾病特点选择相应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3.
陈洪 《当代医学》2014,(21):20-21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赣州市立医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使用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过治疗7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经过随访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到了I~I 级,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占29例,早期死亡患者占4例,没有出现手术死亡例数。结论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取得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林玉凤 《求医问药》2014,(20):115-116
目的 :探讨对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60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观察患者进行健康前后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这60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接受健康教育前,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接受健康教育前,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筛选其中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08例患者随访平均时间(41.67±3.20)月,其中死亡44例,占40.74%。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复杂程度、原发病有器质性病变、术前合并症、术后严重并发症、心功能差、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大、左心室射血量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等均为患者手术治疗后潜在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经瓣膜置换术后存在较多危险性因素对预后造成影响,因此手术治疗后需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给予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4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有44例患者血清钾浓度维持在4.0 ~5.0 mmol/L;有2例患者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但经微量泵补钾后逐渐恢复正常,全部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就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钾血症患者而言,应充分的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解,且尽早给予护理干预,由此降低发生低钾血症的概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使用人工机械瓣膜替换卷缩、钙化、瓣叶僵硬的心脏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常用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由于该手术需要低温体外循环,加之患者术前心肺功能较差,因此术后护理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接受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缩短治疗时间与降低治疗花费,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该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7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法。比较治疗依从性、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脏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按剂量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自我检测与合理饮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关系、独立性、生理、心理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脏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干预用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患者对疾病治疗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能力提升,避免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心理情绪,术后疾病恢复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32例患者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治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深入了解病情特点,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宋蕾  余同珍  陈连带 《广东医学》2002,23(10):1109-1109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随着人造瓣膜研制成功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挽救了许多严重瓣膜病患者的生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3月 ,收治的 12 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 0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男 5 3例 ,女 6 7例 ;年龄 16~ 6 3岁 ,平均 4 1岁。患者手术情况 :二尖瓣置换术 6 2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35例 ,二尖瓣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给予研究,平均分组,参考组开展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系统化整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够增强对抗凝药物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症状,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至2017年10月20日,其均接受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根据其治疗时间的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2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自理、运动、疲乏、疼痛、睡眠、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5例患者,术后3个月调查其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并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占75.1%,依从性较差者占2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疾病严重程度越重、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越高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越高。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欠佳,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影响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正>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一种复杂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系统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本文探讨一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经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室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产生的诱因,提出常见并发症的防护措施要点,在临床中实施与改进。结果:全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均经治疗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精准、高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诱发并发症的各种风险因素多数集中于手术室治疗过程之中,良好的手术室预防与护理技术能够提高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隽男  李媛  李艳玲  王学梅  谢海龙 《吉林医学》2008,29(24):2354-2354
目的:探讨2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3例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方法。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的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年龄5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存在窦心性心律、LVEDD80 mm、LVEF50%、LAD60 mm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形态、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但由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级或IV级、术前存窦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或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较多,因此术前需加强心电图检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 246例,其中646例的随访数据为有效数据,有效数据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初步筛查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然后再通过多变量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5岁)、心功能分级Ⅳ级、术前并发糖尿病、术前并发肾损伤、术后未严格遵照医嘱、肺部感染、主动脉阻断时间(61~90 min)、术后射血分数≤40%、二次换瓣手术及抗凝治疗不当均为影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患者手术后应结合其相关危险因素和自身的疾病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风湿热、粘液变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单瓣或多瓣膜的病变,其发病、起病时无明显临床表现,并发症较多,其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危险因素与患者自我管理有关,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治疗与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延续性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理论,整合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指出延续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