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一)流行病学资料: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最为密切,95%的十二指肠溃疡以及70%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几项队列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耆一生中患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1].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160例,内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出血的原因,同时胃粘膜活检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Hp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64.1%)明显高于阴性组(37.8%,P<0.01).出血率在Hp阳性组(38.5%)也明显高于阴性组(22%,P<0.05).结论Hp感染和肝源性溃疡发生有关,Hp感染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生率增高及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可能导致出血率升高,根除Hp有可能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00例,并同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据胃镜下是否存在胆汁反流分为胆汁反流阳性组和胆汁反流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胆汁反流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9.88%(8/81),胆汁反流阴性组22.26%(71/319),胆汁反流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低于胆汁反流阴性组(P<0.05);胆汁反流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0.86%(25/81),胆汁反流阴性组51.72%(165/319),胆汁反流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组(P<0.01)。结论胆汁反流可能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减少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PGⅠ)、胃泌素(Gastrin,GS)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来我院消化科就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Hp+-PU组)69例,Hp感染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1例(Hp--PU组)以及41例因胃部需作为胃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活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加测血清中血清PGⅠ、GS,免疫组化检测胃部组织黏膜PGⅠ、GS表达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PGⅠ、GS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Hp--PU组和Hp+-PU组患者血清中的GS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PU组患者血清中的GS水平为(100.28±13.77)pg/ml,高于Hp--PU组的(69.04±9.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PU组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Hp--P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PU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组GS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PU组和Hp+-PU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GS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89±1.19)%、(33.57±4.29)%,与对照组(1.65±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p--PU组与Hp+-P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PGⅠ阳性细胞占(9.33±1.31)%,低于Hp--PU组和Hp+-PU组的(25.08±3.45)%和(59.88±6.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GS、Ps与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呈正相关。高GS可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为1.132(1.073~1.194)]。[结论]血清中GS、Ps水平的升高与Hp感染消化性溃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病率,Hp感染和胃黏膜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者为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132例临床诊断NUD患者,排除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胃黏膜组织用Warthin-Starry染色半定量诊断Hp感染,并对胃黏膜组织按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化进行病理评价。[结果]NUD患者Hp感染率为54.5%(67/132),Hp感染和病理诊断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有相关性,分别P〈0.001,〈0.048,相关系数分别为0.324和0.167。[结论]NUD患者Hp感染和病理诊断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相关,提示Hp感染在慢性胃炎中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3368例武汉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武汉市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及武汉市医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3 368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通过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这些儿童的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3 368例受检儿童H.pylori总感染率为29.2%,其中男女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9.2%和29.1%,男女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7.1%、28.7%和39.1%,学龄前期与学龄期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期、学龄期与青春期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H.pylori感染阳性率相关(P=0.001);同年龄组男女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57.5%。结论武汉市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递增,但与性别无关,父母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年龄、家庭聚集性、父母H.pylori感染与儿童H.pylori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确定性致病因素,其在溃疡并出血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感染率受检测方法、药物等影响不尽相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性,从长远上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溃疡出血风险,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的3种临床实用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符合要求的患者280例,胃镜检查诊断进行分类,同时行13 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毒酶试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280例患者中Hp感染172例,感染率为61.4%,其中胃窦炎伴糜烂Hp感染率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13 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毒酶试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10%、86.00%、95.90%和96.78%、85.36%、97.14%;阳性率分别为61.07%、59.29%、59.28%。[结论]13 C尿素呼气试验敏感度高,能反映Hp感染状况,整个试验过程需要的时间短,患者无其他任何不适,是这3种临床实用检查方法中最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激素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病的关系密切[1],涉及到胃炎[2]、胃癌[3-5]、和消化性溃疡等病[6,7]的形成.至于通过何种机制致病、或引起何种病理生理改变,兹按不同的胃肠激素,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0.
<正>幽门螺杆菌(H.pylori),作为胃黏膜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之一,它属于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螺杆菌,定植于胃黏膜表面,根据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腹泻等的发生[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HP)划分为Ⅰ类致癌因子[2]。在全球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上升至50%[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116例,根据患儿选择的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9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近 2 0年来 ,已有大量关于幽门螺杆菌 ( Hp)的研究。通过免疫印迹试验 ,可检测出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A( cag A)和空泡毒素相关蛋白 A( vac A)抗体的情况 ,从而将 Hp分为 型及 型[1] , 型 cag A及 va-c A蛋白均阳性 , 型则均阴性。本文研究两型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无相关性及四联根除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30 3例 ,随机分为两组 :消化性溃疡非出血组 ( A组 ) 1 2 7例 ,其中男 89例 ,女 38例 ,年龄38.2岁 ;消化性溃疡出血组 ( B组 ) 1 76例 ,其中男1 2 4例 ,女 5 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疗法组与三联疗法组,每组50例,治疗10d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及复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高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经济承担能力及依从性等方面比较,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优于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消化性溃疡复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 ,许多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但是否能有效替代长期抗酸治疗尚不能肯定。本研究对 4 2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后随访 3年 ,观察消化性溃疡复发及再出血的情况。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5 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4 9例 ,复合性溃疡 3例 ,均存在Hp感染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16例。男 4 1例 ,女 11例 ,年龄 15~ 71岁 ,平均 4 3岁。上述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活动期溃疡 ,胃窦活检 ,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检查均为阳性 ,证实有Hp感染。有…  相似文献   

14.
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抗体滴度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CagA抗体阳性的流行情况 ,探讨消化性溃疡和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医院门诊因中上腹痛或腹胀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自 1998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收集胃溃疡病例 2 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7例 ,对照组为同期胃镜和病理证实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例 6 5例。Hp感染的判断采用快速尿素酶和病理Giemsa相结合的方法 ,二者均阳性定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HpCagA抗体。结果 总的HpCagA抗体的阳性率为 6 2 5 % ,在胃溃疡组为 76 9% ( 2 0 / 2 6 ) ,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为 88 9% ( 2 4/ 2 7) ,在慢性胃炎组为 49 3 % ( 3 2 / 6 5 ) ,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CagA蛋白阳性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世纪初,著名胃肠病学家斯瓦茨有一句名言:"无酸无溃疡".因此,近一百多年来,胃酸一直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直到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后,人们才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一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95%以上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与这两者有关[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方法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875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并分析结果。结果 875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6.9%,男童感染率38.9%,女童感染率34%,学龄前感染率19.0%,学龄期感染率30.4%,青春期感染率51.1%,父母幽门螺杆菌阳性而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76.5%;标本收集不规范阴性者79例,在间隔1 W后二次复查阳性者12例。结论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递增,男女感染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父母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S.boulardii)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20例。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60例,A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是98.3%,90.3%,显著优于A组患者90.0%,81.70%;不良反应人数比较显示B组显著少于A组患者(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3C-UBT呼气试验在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方法对136例儿童患者行13C-UBT呼气试验,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阳性65例,阳性率47.8%,其中男性患儿39例,占阳性率60.0%,女性患儿26例,占阳性率40.0%。136例中有症状70例,阳性45例(阳性率69.2%),无症状66例,阳性18例,(阳性率27.7%)。结论 13C试验是一种简便、较经济、安全可行的非侵入性性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及HP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胃镜检查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HP感染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3%和69.69%,HP感染总阳性率72.72%;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6.59%和81.81%,HP感染总阳性率77.5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10例,HP阳性率32.25%,十二指肠溃疡86例,HP阳性率85.14%;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3例,HP阳性率27.27%,十二指肠溃疡42例,HP阳性率89.3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其中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小儿消化性溃疡106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内镜改变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6例PU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PU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幽门梗阻多发生于婴幼儿期。内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胃溃疡高,且发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结论]小儿PU症状不典型,对临床上凡有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长期呕吐、黑便、呕血、慢性贫血患儿均应作胃镜和Hp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