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别探讨了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新生的关系、EPCs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关系、EPC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以及针刺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认为促进EPCs动员、增殖及归巢到脑缺血区域,从而促进血管新生也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的提出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策略。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是血管新生主要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因素。针灸疗法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动员内皮祖细胞,以此调控血管新生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的表达等,从而发挥促脑缺血后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这种内在联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如神经保护、抗凝、溶栓、增加血容量、外科手术及康复治疗等。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疗效。针刺既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与血液循环,发挥脑保护作用,又可以激活脑组织不同区域,提高视觉皮层区域脑组织血氧饱和度[1]。针灸治疗还具有影响某些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抗自由基氧化等作用。缺血性损伤在内皮祖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脑缺血病程中,神经血管单元因长时间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冠脉血流供应和心肌能量需求之间失衡而引起的心脏病。治疗性血管新生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建立缺血区域侧支循环,从而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策略和研究热点。传统中药丹参是一类活血化瘀药,广泛用于治疗心肌缺血,作用显著、疗效确切。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报道丹参成分及其制剂通过促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从细胞及分子水平阐述丹参及其制剂对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及一系列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为以丹参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49-651
近些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的新生来改善缺血心肌组织血供。中药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已成为现代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又一新方向,为利于今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中药在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作者将近5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而脑供血障碍是触发其病理过程的始动环节,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利于恢复脑组织缺血区血流灌注,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脑侧支血管的及时启动和血管新生是改善侧支循环的关键途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协调微血管的自律运动,调节脑血管功能状态,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本文对针灸改善IS侧支循环的血管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针灸治疗IS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建立缺血半暗带区侧支循环可有效地减少梗死面积,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改善预后。一,二级侧支循环通常是先天性的,干预的可能性不大,促进血管新生建立三级侧支循环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向。血管新生属于中医"生脉、生血、生络"范畴。气虚血瘀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气血相互依存,气能生血,气能运血,气也能生络,络生则脉通。瘀血阻滞、血行不畅,影响新血生长,活血药物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疏通络脉,还能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促进梗死后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对近年来益气活血法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持续升高,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量,促进血管新生是治疗该病的研究热点。Wnt信号通路作为一条调控细胞生长、迁移、分化等生命活动的重要通路,与血管新生有密切联系。文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Wnt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表达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目前多采用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及预后作用,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明确中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特归纳了其有效成分在疾病研究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其中黄酮类、皂苷类、酚类、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醌类等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TOR、ERK、SIRT1、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抗兴奋性毒性、抑制自由基、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等作用,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系统整理,为深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挖掘更为丰富的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思路,也为开辟新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脑相关疾病,如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经针刺治疗后脑功能成像的变化,可得出结论: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脑相关疾病作用机制,具有直观、无创的特点;针刺对多种脑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是基于对受损或者功能紊乱的脑区的调整修复,通过特异性地增加受损脑区的血流、提高受损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有效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趋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诱导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是脑缺血后新生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2]。实验研究[3-4]证实,脑缺血损伤时,神经血管细胞内VEGF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Ca2+超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痉挛,侧支循环的机能和状态严重影响缺血脑组织的命运,血管新生促进脑血管微循环恢复,能有效挽救脑组织,保护神经元,增强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运重建对大脑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损伤修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证实,针刺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血管痉挛和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改善脑卒中后血流供应。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提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机制。针刺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原则,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作用的优势,对该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主要成分及整体都有显著作用。本文分别从针刺对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血管单元整体等5个方面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多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诱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与脑卒中、暂时性单眼失明、短暂性脑缺血等病情发作息息相关。因此,应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及检查方法,尽早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订、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准确无误的诊断数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供血受阻导致缺血灶不可逆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突然、传变迅速、病程复杂,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是早期干预的主要措施,但时间窗和禁忌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为传统中药材,其中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  相似文献   

16.
TRPC6通道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在缺血、缺氧等应激条件下对维持细胞存活和神经保护起着关键作用。TRPC6通道作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调控卒中后细胞内外Ca2+的变化,参与缺血后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针刺可以调控TRPC6通道相关因子的表达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ⅣCAMKⅣ、蛋白激酶A PKA、白细胞介素IL与抗凋亡因子Bcl-2。与此同时,TRPC6通道作为“针刺反应通道”也可以感知CREB途径整合的针刺信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本研究基于TRPC6通道对缺血性脑卒中内源性保护机制及针刺干预作用进行探析,以期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201-205
中风是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的主要亚型,及时恢复或改善局部脑血供对改善中风结局和中风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缺血性中风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血管生成适当地恢复血流,新形成的血管可以增加脑血流,从而增加输送到受影响脑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量。血管生成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中许多关键血管生成因子的严格控制。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VEGF、HIF-1、bFGF和Ang-2等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促进血管新生,通过以血管生成因子为靶点的各种途径促进血管生成是治疗实验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该文综述了中风后脑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以及针刺在中风后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治疗的核心是恢复缺血区血运,而内皮祖细胞通过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组织血供是挽救心肌损伤的关键.中药在调控内皮祖细胞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改善内皮功能或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恢复缺血区血运,减轻心肌损伤.本文就近年来中药调控内皮祖细胞相关因子及通路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瘀血去则新血生,称之“祛瘀生新”。生新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新血,还包含有生新络的含义,瘀血去,则新血及新络生,生新又反过来促进瘀血祛除,这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性血管新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活血化瘀可促进缺血脑组织的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释放,不仅可促血管新生,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供,而且还具有促进神经发生、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抗凋亡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从而为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相应脑供血血管的闭塞,产生血管供应区域脑功能损害及相关神经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丧失或残疾。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代表方,方中黄芪用量数倍于其他药物。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小剂量使用黄芪以10 g为宜,大剂量使用时最好达到120 g,须辨证论治、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