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部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00~2004年门诊和住院6岁以下腹泻患儿1311例的粪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131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566份,阳性率43.2%,发病季节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1~24月龄儿童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31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红  林祥宏  徐元宏  童天骄  夏徇 《安徽医药》2010,14(12):1419-14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310例新鲜粪便标本和资料,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监测A群RV感染情况,以及分析腹泻婴幼儿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310例腹泻患儿以男性为主,男/女比值为2.75。98例检出RV抗原阳性,感染率为31.6%,不同性别患儿R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2岁组腹泻患儿RV抗原检出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RV检出例数以10月至次年1月为主,共检出64例(占65.3%),其中尤以11月份为最高(27例)。结论 RV感染是合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时准确监测腹泻婴幼儿RV感染情况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408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9~11月份为高峰,发患者群集中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占93.6%)以上。腹泻、发热、呕吐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三大表现,408例患儿均给予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病程在7d以内占88%,大于7d占12%。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特点。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4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性腹泻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9~11月份为高峰,发病人群集中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占93.6%以上.腹泻、发热、呕吐是RV性腹泻的三大表现,408例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免疫金标记技术对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1568例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8例粪便标本中,阳性检出632例,阳性率为40.3%;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月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12月最高,为51.7%。结论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建议于流行季节为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toease 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本实验从中国8个地区(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 昆明)的急性腹泻患儿中收集到1093份非菌性腹泻标本。标本经病毒ds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轮状病毒(HRV)。结果阳性标本为432份(39.5%),电泳型长型占优势,占PAGE阳性总数的96%以上,阳性标本利用血清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ELISA进行分型,结果表明我国上述8个地区1998-1999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A组轮 病毒以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总数的80.3%,其次为G2(11.1%),G4(3.9%)和G2(3.2%),有发现G9型,在本实验中共有18(4.17%)份阳性标本有用有单克隆体和型特异性引物无法分型,12(2.7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这与相关的报道一致。本实验中抽样选取了119份G分型阳性标本进行VP4分型,其中P[8]型有21份(17.6%)P[4]型有13份(10.9),P[6]型有12份(10.1%),P[9]型有8份(6.7%),与相关的报道基本一致,另外65份(54.6%)用现有引物无法分出P型,A组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关系常见P[8]G1和P[4]G2,本实验中轮状病毒中分离株作了常见的P[8]G1(28.3%),P[4]G2(9.4%)型外,还检测到P[8]G3(5.7%),P[8]G4(3.7%)和其它较少见的基因型,65份未分出P型的标本其中49份有一次扩增的产物,提示可能为其它P型,有待进一步的检定。以上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可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个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为了解2010年秋冬季郑州地区R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RV疫苗的研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郑州地区婴幼儿A组RV腹泻进行了P和G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小儿轮状病毒(RV)性腹泻的发病规律和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01年9月~2003年8月期间5岁以下的腹泻住院病儿的粪标本,进行病毒抗原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721份小儿腹泻粪标本,轮状病毒阳性为345例(47.85%);年龄在7~18个月时发病率最高为239例(69.28%);10月份~1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为248例(71.88%);血清型分型以G3型199例(60.49%)为主,其次是G1型74例(22.49%);少见的血清型G9型3例(0.90%)。在对G血清分型标本中的80份进行P血清分型,其中P[4]型29株,P[8]型11株,P[4]、[8]混合型8株。G型和P型的组合型是P[4]G3、P[8]G3、P[4]G1等29例(36.25%)为主,P[8]G1和P[4]G2为6例,仅占8.20%。出现2例(0.60%)P[4]G9少见组合型。结论苏州地区2001年9月~2003年8月间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以G3型流行毒株为主,全国则以G1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54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共检出94例患儿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01%。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0-2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其中0~1岁的阳性检出率为44.09%,1~2岁的阳性检出率为35.48%,明显高于2~10岁的人群。按不同月份来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10~12月份和1~3份,检出阳性率为45.19%和42.86%,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轮状病毒主要好发于0~2岁幼儿,同时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235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82例,占28.92%,6个月~2岁患儿共检出412例,占阳性病例的60.4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发病高峰期为10~12月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79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48.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婴幼儿易感,秋冬季为高发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2.
研究本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并对轮状病毒腹泻的年龄分布、时间分布、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探讨,为本地区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和预防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晔 《江苏医药》1997,23(7):528-528
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流行广泛,病原多,其中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本文通过对由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36例婴幼儿,分别进行了母乳、混合及人工喂养观察,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995年11月一12月份因腹泻留观察室的113例患儿中,经创新ELISA一步法检测(试剂盒由珠江生物高科技中心提供),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43例,其中36例为哺乳地,男31例,女5例。年龄wt6个月4例,6~12个月27例,12~15个月5例。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早期多有呕吐现象,腹泻l~3日,每日大便多超过10次,量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709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分析腹泻患儿年龄与病毒检出率的关系。结果①709例中婴幼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242例,阳性率为34.13%;②91.32%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③发病高峰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1月。结论郑州市婴幼儿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2岁以下患儿为高发人群,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5.
16.
颜引妹  杨咏华 《江苏医药》1999,25(7):531-532
临床上婴幼儿肺炎常并发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近年来又有文献报道小儿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RV)可导致肺炎,我院1994年~1997年对200例肺炎伴腹泻患儿进行RV检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选择婴幼儿肺炎伴腹泻儿20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最小为32天,最大为14个月,平均年龄4个月26天。对照组选择呼吸道感染不伴有腹泻儿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为2个月《天,最大为12个月,平均5个月17天。二、标本采集:实验组为婴幼儿肺炎后并发腹泻第2天的咽部分泌物与新鲜粪便;对照组为起病后第2…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6,(3):575-577
目的:检测与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及其结果与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腹泻婴幼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婴幼儿腹泻症状采集其粪便标本,并采用乳胶法对其检测轮状病毒,并对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200例腹泻婴幼儿患者中,有185例送检标本中存在抗原性轮状病毒,其阳性率为92.50%,其中1~3岁婴幼儿轮状病毒经检测阳性率为60.54%,5月~1岁婴幼儿轮状病毒经检测阳性率为30.27%,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婴幼儿(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诱因是由轮状病毒所致,并且其病发阶段上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及季节特征,多发于5月~1岁婴幼儿群体,秋季期间具有较高的感染率,针对婴幼儿腹泻展开病毒检测能够及时控制婴幼儿病情,为临床医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石榴皮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RV)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急性RV腹泻婴幼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应用抗病毒、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蒙脱石散吸附收敛、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观察组加服石榴皮煎剂。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大便RV抗原转阴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大便RV抗原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周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石榴皮煎剂联合传统西药治疗婴幼儿急性RV腹泻,有止泻迅速、食欲恢复快的作用,且常规剂量下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力 《河北医药》2011,33(4):585-586
在各种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微生物群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血清型多为P[8]、P[4][1]。本研究选择常见的5种A组RVVP4基因型(P基因型)特异引物,采用RT-PCR及net-PCR技术对郑州地区婴幼儿A组RV腹泻进行了P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状况、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苏州永鼎医院儿科收住院的14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RV腹泻发病年龄:91.78%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年龄11.65个月;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12月;临床表现:以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合并心肌损害81例,占55.48%,侵犯神经系统至惊厥5例,占3.42%,平均惊厥发作次数1.2次;预后:轮状病毒腹泻为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人群,秋冬季多发,11~12月是发病高峰,以水样便、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除肠道内感染,亦可引起肠道外多脏器损害,以心肌损害及惊厥为多发。RV感染腹泻及其肠道外损害虽为自限性疾病,但临床治疗仍需积极控制RV所致的病毒血症,降温可减轻患儿心肌和神经组织的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