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患者218例,并由随访可知,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患者24例,回顾该2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探究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下肢旋转时对线不良、侧方松解处理不当、膝关节畸形矫正过大等原因是导致术后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结论术中需注意手术关节良好对位,加强手术技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手术相关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单髁组4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全膝组40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单髁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全膝组(95.56%vs. 90.00%)比较,以及两组术后平衡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髁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全膝组,术后负重步行达1 min所需时间、双膝屈曲90°时间短于全膝组,术后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高于全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静脉血栓、假体松动等不良事件,恢复良好,安全性高。结论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单髁置换术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创伤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2膝),男11例,女56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膝23例,右膝19例,双侧同时置换25例。对置换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依据评分标准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1],67例患者中优6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5%。术后患者在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具有切实可靠性,其术后疗效的关键主要是术前对适应证的了解,假体的选择,手术的熟悉程度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8例(11膝),其中单膝置换5例,双膝同时置换3例,内翻5例(6膝)5°~20°,外翻3例(5膝)10°~30°,屈曲挛缩7例(10°~25°),7例采用LINK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半限制型(PS)假体,1例采用Uinted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半限制型(PS)假体。结果随访时间3~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基本消除,膝关节屈曲度105°~130°,术前HSS评分26分,术后2周评分80分,术后6月评分90分,按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对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时间范围接收救治的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依据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划分成两个组别,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单髁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对两个组别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2.0%,对照组优良率76.0%,研究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膝评分(53.1±5.5)、功能评分(60.4±9.7),对照组膝评分(53.1±5.5)、功能评分(41.6±5.5),研究组膝评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体征症状,存在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15例合并有膝外翻畸形的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评估畸形程度及造成畸形的原因和局部软组织情况,术中进行合理截骨和恰当的膝后外侧的软组织松解,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X线股胫角及美国膝关节协会的K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5.5年,平均2.3年,所有患者外翻畸形基本矫正,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平均为(9.1±2.3)°,较术前(28.5±2.7)°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23.3±5.1)分提高到(87.8±4.9)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52.6±6.5)°改善至术后的(112.4±5.8)°,手术前后的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外翻畸形患者合理的软组织松解配合常规的截骨,应用后稳定性假体植入可以矫正膝外翻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霏霰  吴齐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55-225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260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行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3.08%,患者术后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旋转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强生公司生产旋转平台假体(PFC-RP Depuy)对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55 ~ 77岁,平均63.2岁,采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髌骨评分、关节活动度及X线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7~6.2年,平均5.1年,术后KSS评分系统临床评分由术前(52.3±6.7)分提升至术后(89.6±8.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30.1±8.4)分提升至术后(91.6±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膝关节各项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恢复,关节功能得到改善.X线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线、骨溶解、假体松动及聚乙烯垫片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限制性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TKA)在Charcot膝关节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KA治疗的10例Charcot关节病患者(10膝)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限制性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均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1次,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有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2~11年,中位随访时间5.5年。术后HSS评分优9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限制性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应用于Charcot膝关节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可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该手术创伤大,无菌要求严格,故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围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关节外科自2010年4月-2014年6月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2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642-643
目的探讨仪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全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后内角松解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获得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184例217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观察畸形矫正情况及HSS评分.结果 184例获随访平均37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外翻角度、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后内侧结构功能不稳.结论 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膝关节后内角松解,膝关节畸形矫正满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半限制性膝关节假体(LCCK)在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施行初次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LCCK对我院关节外科在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膝内翻患者施行初次膝关节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在3个月~2年复查时膝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体检膝关节屈曲畸形均小于5°,关节活动度均超过100°,关节稳定性好,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结论 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膝内翻患者膝关节韧带功能不全,随着类风湿病变进展,若使用非限制性假体施行表面置换早期发生膝关节不稳者较多,此时应考虑使用半限制性假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34例(3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膝关节HSS评分,34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1%,患者术后2周、6个月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措施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86例(198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措施预防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包括术前改善患者体质状态,术中正确管理,以及术后抗感染等各种措施综合应用。结果 186例(198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有3例(3膝)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均因未完全遵守治疗建议,也未及时接受定期复查所致。结论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措施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膝关节翻修术治疗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接受一期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感染病原,并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KSS、HSS与OK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评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接受一期膝关节翻修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接受一期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3±10.1)岁,截止到末次随访,除1例患者死亡(死于心肌梗死)失访外,其余27例患者平均随访25.7个月(13~39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复发。患者术前KSS评分平均(34.19±13.00)分,末次随访时平均(76.37±16.46)分;术前HSS评分平均(36.03±13.3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71.24±16.39)分;术前OKS评分平均(16.62±3.4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43±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证情况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通过一期膝关节翻修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所限,对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治疗,往往是行膝关节开放式半月板全切手术,而术后患者会继发膝关节骨关节炎。本研究回顾分析8例继发于外侧半月板全切术后的膝关节外翻畸形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对继发于外侧半月板全切术后的膝关节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0个正常成人膝关节的CT资料,测量临床上采用不同的股骨假体旋转参照轴可能引起的潜在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角度。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地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其中股骨假体旋转分别以上髁轴线、前后轴线的垂线、后髁轴线外旋3°的直线来确定,可能产生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交角的平均值分别为4.54°、7.26°、4.88°。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会导致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产生,而上髁轴线及相对于后髁轴线外旋3°的直线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和术后分别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使用1次,两组术后均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根据软组织平衡情况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非限制性假体(12膝)或者限制性假体(4膝),记录骨缺损、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稳定性、髌骨轨迹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25±15)min,术中出血量(150±25)mL,术后出血量(650±75)mL。所有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平均活动度为(120±25)°。经过3~42个月随访,HSS评分由手术前平均25分提高至手术后平均95分,无一例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改变复杂,手术的难度大,需要很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韧带损伤严重者需要采用限制性假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