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考察父亲在共同养育中的表现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探讨母亲教养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共同养育关系量表、教养自我效能感量表、亲职压力简表和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对581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积极共同养育的四个维度均与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效能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教养效能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教养压力与母亲教养效能显著负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父亲的积极共同养育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其影响是分别通过母亲教养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各自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两个变量所形成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产生的。结论:母亲教养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多重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共同养育、父亲教养投入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共同养育关系问卷、中国父亲教养投入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对488名3~7岁儿童的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1)父亲积极的共同养育表现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父亲教养投入调节积极共同养育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即父亲教养投入相对更高时,共同养育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结论:父亲教养投入在积极共同养育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母亲正念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教养方式问卷、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量表对294名4-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母亲正念、教养方式和幼儿社会适应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母亲正念能够显著预测幼儿社会适应,但在加入了中介变量后,预测作用不再显著;(3)教养方式(专制和权威)在母亲正念和幼儿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母亲的正念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权威型教养方式,越少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进而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虐待、特质抑郁和正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415名,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状态-特质抑郁量表中特质抑郁分量表(T-DEP)和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分别测量大学生童年期虐待、特质抑郁和正念。结果:童年期虐待得分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4,P<0.01),与正念得分呈负相关(r=-0.37,P<0.01);正念在童年期虐待与特质抑郁得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60、β=0.33,均P<0.001),与特质抑郁中快感缺失维度得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75、β=0.31,均P<0.001)。结论: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特质抑郁,其特质抑郁受到正念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索青少年归因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问卷(CD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CASQ)对269名14-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父母的温暖与青少年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青少年的抑郁有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在这4种教养方式和抑郁之间中起中介作用;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与青少年的抑郁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作者最后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及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并对研究结果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父母-子女人格相似性对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9年的横断数据,对其中4474名11岁到22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父母和子女人格均为自评,教养行为采用父母自评,抑郁由青少年自评。结果:父亲-子女在神经质维度上的相似性与父亲各项教养行为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母亲-子女在外向性维度上的相似性与母亲说理的交互作用显著,母亲-子女在神经质维度上的相似性与母亲各项教养行为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母亲-子女在精神质维度上的相似性与母亲监控交互作用显著。结论:父母-子女人格相似性对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母亲抑郁、母亲教养方式(关切-引导,温暖)与青少年认知重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教养方式问卷和情绪调节量表,测量了1212对青少年双生子及其母亲。结果:①母亲抑郁和青少年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母亲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认知重评显著正相关,母亲抑郁和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②母亲抑郁与青少年认知重评之间的相关可以由母亲教养方式完全介导。结论:母亲抑郁通过其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认知重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满意度、母亲守门行为、父亲教养价值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配对法对全国411对10~18岁青少年的父母的婚姻满意度、母亲守门行为、父亲教养价值和教养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1)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母亲开门行为,负向预测母亲关门行为;(3)母亲守门行为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4)父亲教养价值正向调节母亲守门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对于高水平教养价值的父亲,母亲开门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对于低水平教养价值的父亲,母亲关门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的抑制作用更明显;(5)父亲教养价值正向调节母亲守门行为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结论:父亲的婚姻满意度可通过母亲守门行为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其自身教养投入;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可通过母亲守门行为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父亲教养投入。若要提升父亲的教养投入水平,不仅需要提升父母双方的婚姻满意度,以促使母亲表现出更多的开门行为,还应特别注意在亲职教育中提高父亲对其自身教养价值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父母使用比较式教养的情况及其与青少年的自尊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297名青少年施测自编的比较式教养调查问卷和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分量表。结果:142%的学生报告父母总是或经常采用比较式教养,只有7%的学生报告他们的父母从来不使用这种方式;2父母多用于比较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学校同学(73.1%),亲戚家孩子(46.8%),社会上年龄相仿的同龄人(28.3%)和兄弟姐妹(27.6%);3父母主要是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58.2%)、生活习惯(26.6%)、独立能力(24.9%)和生活中的琐事(21.5%);4父母较多进行上行比较而比较少进行下行比较;5母亲是比较教养方式的最主要使用者(49.5%),而父亲则较少使用这种方式(13.5%);6青少年对父母进行比较式教养的态度普遍持消极的评价;7比较教养的频率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下行比较的频率则与自尊有显著的正相关(r=0.20,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上行比较的频率则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r=-0.15,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青少年对比较式教养的评价与他们的自尊成显著的正相关(r=0.21,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r=-0.20,P0.01)。结论:比较式教养是中国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教养方式,并且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负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温暖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Iowa Youth and Families Project)中教养问卷的温暖维度与儿童抑郁自评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分别对838名青少年抑郁症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测量,在确定被试BDNF Val66Met基因型后,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温暖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状负相关;BDNF Val66Met多态性与青少年抑郁症状无显著相关;BDNF Val66Met多态性与温暖的家庭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Val等位基因携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更加敏感。结论:本研究证实了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温暖在青少年抑郁症状上存在交互作用,支持Belsky的"不同易感性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以及养育压力和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市四所公办幼儿园480名4-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由母亲分别完成养育心理灵活性量表、养育压力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幼儿焦虑量表。结果:(1)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可以负向预测幼儿焦虑;(2)养育压力和亲子冲突分别在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和幼儿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养育压力和亲子冲突在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和幼儿焦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可以通过养育压力和亲子冲突间接影响幼儿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城市主干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特点和父辈抑郁现状,探讨代际共同养育关系、养育组合与父辈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主干家庭中学龄前儿童的父辈家长59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版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量表评定代际共同养育组合与养育关系,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筛查父辈的抑郁症状。结果: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总得分为(4.2±0.8)分,父辈家长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n=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同养育关系[养育亲密度、矛盾暴露和养育破坏(OR=0.61、1.52、1.53)]而非共同养育组合对父辈抑郁有预测作用。结论:城市主干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质量较高;养育亲密度是父辈抑郁的保护因素,矛盾暴露和养育破坏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考察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预测中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进食障碍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在随机抽取的58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男生在进食障碍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2青少年进食障碍与自我控制、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均相关显著。其中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拒绝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r=0.285~0.467;P0.01),与自我控制均呈现负相关(r=-0.336~-0.462;P0.01);父母情感温暖与进食障碍呈负相关(r=-0.094,-0.099;P0.05),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259,0.269;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过度保护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最显著。4自我控制在父母过度保护与进食障碍间起中介作用,并且该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相比父母拒绝和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影响更大,自我控制在男生中的中介作用比在女生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长和内容的正念训练对抑郁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时长和内容的正念训练方式的干预效果,以寻找一种更简洁、规范、有效的正念训练方式。方法:95名处于抑郁状态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被分入三组,对应不同的正念训练方式:八周完整训练、八周非正式训练和四周训练。训练前后,被试接受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和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的评估。结果:三种方式均能显著降低被试的抑郁水平,八周训练能显著提升五因素正念量表中的所有五个维度,四周训练可显著提升描述、有觉知地行动和不判断三个维度。结论:八周训练方式的效果优于四周,其中八周非正式训练方式的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可成为今后广泛应用的正念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同教养、婚姻冲突、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7名学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由儿童母亲完成共同教养感知问卷、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婚姻冲突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结果:(1)共同教养与婚姻冲突、母子关系及儿童行为问题间呈显著相关。(2)共同教养除直接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外,还通过婚姻冲突和母子关系间接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结论:父母婚姻冲突与母子关系在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学生正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以及抑郁、焦虑是否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向431名中南大学的医学生发放肯塔基州觉知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中文简体版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分析。结果:1医学生正念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r=0.41,P0.01),描述和有意识地行动两个因子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0,0.28;P0.01);2抑郁、焦虑在正念与心理弹性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2.00%,26.38%。结论:正念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因此,对医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重视培养他们心理弹性、正念等心理特质,减少抑郁、焦虑这些负性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试图从代际传递的角度探讨母亲主观幸福感和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数据库,对8908名中小学生及其母亲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路径分析图探讨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结果:1母亲主观幸福感可显著正向预测子女主观幸福感(β=0.18,P0.001),其中初中生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小学生;女生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男生;2母亲主观幸福感与权威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纵容、独裁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三种教养方式在母亲与子女主观幸福感代际传递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主观幸福感存在代际传递,并且教养方式在代际传递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沉思反应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广州市和汕头市共计8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维度中,家庭自我差异、体貌自我差异和社交自我差异能显著正向预测抑郁(β=0.09~0.21,P均0.001);沉思反应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现实-理想的自我差异越大,越倾向于产生沉思反应,并进一步引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于2002年12月,对石家庄市和行唐县的较差、普通和重点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抽取行唐县受试样本249名,其中男生121人,女生128人,平均年龄14岁;石家庄市样本157名,其中男生76人,女生81人,平均年龄14岁.采用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1]对被试集体施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