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优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3采用手术治疗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健侧卧位作腓骨后外侧切口行外踝和后踝骨折复位固定,取仰卧位作内踝弧形切口行内踝骨折复位固定,然后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  相似文献   

2.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涛  庞桂根 《中国骨伤》2006,19(4):253-256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Ⅰ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钩板或缝扣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相似文献   

4.
胫腓下联合分离伴踝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共31 例,其中19 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 例用螺针固定胫腓下联合,2 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 例松动,2 例术后1~2 a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 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5.
下胫腓联合损伤常伴有踝关节骨折,亦可发生在无骨折的情况下,但病史及体格检查通常缺乏特异性,漏诊或误诊可能导致患者踝关节功能受损。下胫腓联合损伤分型方法不一,可按需运用。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辅助检查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试验、外旋试验、挤压试验、腓骨横移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关节镜为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时极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尤其在评估固定术后慢性踝关节疼痛方面。急性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保守治疗,但严重下胫腓联合损伤推荐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式可分为静态固定、弹性固定、下胫腓钩固定和韧带重建,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该文对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9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下胫腓置钉组(23例)和下胫腓未置钉组(26例)。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角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3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部分病例可以免除下胫腓螺钉固定,支持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1月,应用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8例。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取内固定的同时取胫腓钩。结果16例患者获得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随访,根据踝关节活动度、疼痛及X线情况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胫腓钩在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中能有效地复位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踝关节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据统计,在所有踝关节骨折和需要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的病例中,伴有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比例分别占10%和20%[1]。临床中由于对踝关节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认识的不足,导致诊疗方面存在很多误区。下胫腓韧带损伤常导致距骨外移和踝关节不稳,尸体研究发现:当距骨向侧方移动1 mm时,胫距关节连接区域减少42%[2]。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会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踝关节疼痛,而治疗不当或漏诊常会导致疼痛、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免打结锁扣带袢钢板(Knotless TightRope)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33例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依照下胫腓固定方法,15例采用TightRope固定,18例采用3枚皮质螺钉固定。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术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平均差值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12~15个月,平均(13.62±1.46)个月。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各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时,两组间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双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均显著减少,各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TightRope组双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均显著小于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螺钉固定组出现断钉1例,改行TightRope固定,至末次随访时,下胫腓联合无分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锁扣带袢钢板与螺钉均可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相比之下,锁扣带袢钢板具有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术后无需常规取出内置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三角韧带也称踝关节内侧副韧带,下胫腓联合是胫腓骨远端的复合韧带结构.二者常因踝关节暴力骨折同时发生,并多伴有严重并发症.三角韧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多采用手术治疗,穿皮质螺钉多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锚钉固定多用于三角韧带断裂.随着足踝外科与运动医学的发展与更新,新的治疗方案正逐渐应用于临床之中,如穿骨皮质的可吸收螺钉、胫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7-09诊治的25例Weber B、C型踝关节骨折,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踝关节镜、术中足外展外旋应力透视和Cotton试验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进行评估,关节镜确诊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采用螺钉固定。结果术中外展外旋应力位X线片发现10例(40.0%)下胫腓联合不稳定,Cotton试验发现11例(44.0%)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关节镜下发现19例(76.0%)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关节镜辅助评估下胫腓联合稳定程度的准确率最高。25例术后均获得3~1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断钉、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踝关节镜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评估和治疗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准确判断下胫腓联合稳定程度并更加有效地固定,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下胫腓联合是由胫腓骨远端4条韧带组成的复合体,既维持着胫腓骨远端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保持一定的微动特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常伴发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当可能影响踝关节功能,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确诊需通过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甚至关节镜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3.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损伤后会影响换关节稳定性,需要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可单独发生,但多伴发踝部其他损伤;如果治疗不当,易造成踝关节不稳定、长期慢性疼痛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早期没有正确认识并治疗急性下胫腓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天节损伤共31例,其中19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例用螺钉困定胫腓下联合,2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例松动,2例术后1~2年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6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外踝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至少行4孔或6孔普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行长螺钉固定.随访60例,随访时间4个月~4年8个月,优47例,良9例,可4例.认为按照Lauge-Hansen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阐明受伤机制,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恢复外踝长度和稳定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的稳定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应注意固定下胫腓关节的松紧度,以防止踝关节背伸受限.  相似文献   

16.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三踝骨折是高能量、复杂性损伤,距骨脱位,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其发生率较过去明显上升.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40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并获完整资料随访,现就其致伤机制、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5.9岁;Danis-Weber分型:B型6例,C型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前外旋型6例(4例为Maisonneuve骨折)。下胫腓处理方式如下:下胫腓螺钉固定11例,Tightrope弹性固定1例,下胫腓螺钉联合Tightrope混合固定1例,下胫腓融合1例。术后观察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24~85个月(平均46.8个月)。9例(包括1例混合固定)取出下胫腓螺钉(1例取出所有内固定手术后伤口感染,2例出现下胫腓分离,5例踝关节退变,1例出现腓骨骨不连)。3例患者未取出下胫腓螺钉(2例螺钉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下胫腓分离)。VAS评分从术前(6.8±0.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4±1.3)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从术前(35.3±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6.8±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OFAS的踝-后足评价:优8例,良4例,可2例。结论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重新稳定下胫腓和踝关节,中期疗效良好,疼痛和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112例伴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行腓骨内固定或不固定,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8个月。结果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98例,良14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时,除了固定内、外踝,还要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恢复了内、外侧所有结构的完整性后才能真正恢复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内、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三角韧带的损伤不修复,虽然下胫腓韧带可以获得愈合,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CT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凯  赵铁山  张中伟 《中国骨伤》2007,20(8):546-547
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部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无骨折脱位的损伤)中常累及下胫腓联合。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X线摄片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拍摄角度、生理差异、患者的配合程度等,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踝关节CT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摄片踝关节正侧位、CT扫描并最终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处。其中男40例,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运用"胫腓线"在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踝部损伤病人45例,运用"胫腓线"概念对其进行判断,成功筛选出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病人32例。结果 32例病人术后获得10~2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踝关节未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结论 "胫腓线"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能够明显降低下胫腓联合损伤误诊率、漏诊率,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提供另外一种精准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