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行社会比较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一采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与跨期决策问卷对52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二采用实验法研究上行社会比较和跨期决策的因果关系。结果:(1)问卷结果表明上行社会比较可以显著预测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多选择短期利益的选项,且相对剥夺感在两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实验重现了问卷研究结果,即相对剥夺感在上行社会比较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上行社会比较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相对剥夺感影响个体的跨期决策状况,即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上行社会比较越多,其相对剥夺感便越高,这会导致他们目光短视,最终倾向于选择短期利益而忽略了未来更长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游戏成瘾者与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性别(χ2=21.855,P<0.01)、年级(χ2=23.650,P<0.01)和专业(χ2=21.991,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大四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理工类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更易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者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得分均大于非网络成瘾者(23.6±5.7/21.6±5.8,20.1±3.4/18.1±4.3,18.8±3.9/17.3±4.1,P=0.045、0.006、0.046);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的不同侧面与学习倦怠的各个层面存在正相关(r=0.026~0.442);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倦怠的各个层面对网络成瘾倾向的不同侧面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β=0.150~0.398,P<0.01、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为明确大学生强化敏感性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行为激活和抑制量表、网络游戏动机量表与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713名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强化敏感性的行为抑制系统(BIS)、行为激活系统(BAS)与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30~0.58,P0.05),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2BIS和BAS能显著预测网络游戏成瘾(t=3.71,5.75;P0.01);3网络游戏动机在行为激活系统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OR=0.47,P0.01,间接效应值为0.26,占总效应的59%),而在行为抑制系统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OR=0.03,P=0.16)。结论:大学生强化敏感性的不同维度对其网络游戏成瘾作用有所差异,并且网络游戏动机在强化敏感性不同维度上的中介效应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个体同伴关系网络中玩家比例、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使用同伴关系网络结构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问卷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1906名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1同伴关系网络中玩家的比例与非适应性认知、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同伴关系网络中玩家的比例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结论:同伴关系网络中玩家比例越高,非适应性认知程度越高,网络成瘾程度也会越高;同伴关系网络中玩家比例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①同伴信任和沟通对PIU的直接预测不显著,疏离对PIU的直接预测显著;②网络游戏偏好在信任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在疏离与PIU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认同完成在信任和沟通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完成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自尊水平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自尊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对54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尊水平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5.431,P<0.05);社会技能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情感感受性、情感表达性、情感控制性和社会控制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2.112,3.197,2.627,4.763;P<0.01);自尊水平、情感表达性、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控制性是网络游戏成瘾的保护因素(OR=0.888,0.919,0.874,0.826;χ2=70.058,P<0.001)。结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和自尊水平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情绪状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简明心境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55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情绪状态上,网络游戏成瘾者抑郁-沮丧,疲惫-惰性,困惑-迷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上,成瘾者多用灾难化和责备他人(P<0.01),较少用关注计划、积极重评、视角转换(P<0.01);成瘾者的消极情绪状态与少数调节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责备他人、疲劳-惰性、有力-好动是成瘾的危险因素(OR=1.620,1.183,1.111)。结论:不良心境状态和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吗啡成瘾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成瘾实验组、生理盐水+睡眠剥夺对照组、吗啡成瘾+睡眠剥夺实验组。小鼠递增注射吗啡7 d建立成瘾模型后,通过睡眠剥夺箱48 h建立睡眠剥夺模型,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的前后差异对比。结果:与单纯吗啡成瘾组及睡眠剥夺组相比,吗啡成瘾+睡眠剥夺组与睡眠剥夺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睡眠剥夺加重吗啡成瘾ICR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学校满意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线上游戏成瘾量表、自尊量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1427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对网游成瘾存在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生活满意度在自尊与网游成瘾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4%。结论自尊可以预测网游成瘾倾向,低自尊者更容易网游成瘾;学校满意度在自尊与网游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相对剥夺感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对952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相对剥夺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2)越轨同伴交往在相对剥夺感与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情感温暖显著调节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越轨同伴交往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即在父母情感温暖水平较低的留守儿童中,相对剥夺感对越轨同伴交往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更大。结论:相对剥夺感通过影响留守儿童越轨同伴交往进而影响其外化问题行为,相对剥夺感对低父母情感温暖留守儿童的越轨同伴交往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 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烟者身份认同和相对戒烟规范在尼古丁依赖与拒烟效能感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量表、尼古丁依赖量表、吸烟者自我认同量表、相对戒烟规范量表对1016名吸烟者进行调查。结果:(1)尼古丁依赖负向预测拒烟效能感;(2)吸烟者身份认同在尼古丁依赖预测拒烟效能感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相对戒烟规范负向调节身份认同对拒烟效能感的预测作用。对于感知到低相对戒烟规范的吸烟者来说,身份认同显著负向预测拒烟效能感。对于感知到高相对戒烟规范的吸烟者来说,身份认同对拒烟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尼古丁依赖可以通过增强吸烟者身份认同从而降低拒烟效能感;相对戒烟规范削弱了身份认同对拒烟效能感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利他效能感、情绪控制效能感、沟通效能感、自我价值效能感、自我印象效能感和社交效能感总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效能感和自我印象效能感能较显著的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结论:社交效能感是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编制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Internet game cognition-addition scale,IGCA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165名大学生中先进行试测,确定16个条目的正式版本后以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654名,施测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和Young量表,考察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涵盖2个维度,游戏非适应认知因子和成瘾行为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1.63%,各条目的因素负荷在0.550-0.85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二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118.44,NNFI=0.98,NFI=0.98,CFI=0.99,RMSEA=0.087。量表的重测信度r=0.76,P〈0.01,各维度和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01-0.943。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总分、各维度分与Young的成瘾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24-0.26,P〈0.01)。结论:IGCAS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辅助诊断的有效测量学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选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妒忌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795名中国成年人施测。结果:(1)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的影响中分别发挥着单独中介作用。(3)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越低,个体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和妒忌情绪越高,抑郁越严重。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这一影响中发挥了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社会阶层大学生贫富归因、相对剥夺感与心理特权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省某所普通高校553名低阶层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贫富归因问卷、相对剥夺感问卷和心理特权量表,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贫富外归因与相对剥夺感显著正相关,贫富外归因与心理特权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与心理特权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贫富外归因不能直接预测心理特权,但通过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特权。结论:相对剥夺感在低阶层大学生贫富外归因与心理特权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溢出假说和情绪安全感理论,考察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社交焦虑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手机成瘾影响中的中介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冲突特征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河南省81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冲突、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社交焦虑、青少年手机成瘾两两显著正相关。(2)父母冲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手机成瘾,还通过两条路径产生间接影响:父母低头行为的单独中介作用、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社交焦虑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手机成瘾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正念、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上方便抽样的方法,以610名广东省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正念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711、0.454,P<0.05);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体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β=0.119、0.325,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体验;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寻求之间存在中介作用(β=0.162、0.147、0.084、-0.149,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负向预测意义寻求。结论 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体验;正念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削弱大学生的意义寻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共情能力和校园欺凌中旁观者保护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道德认同问卷(MIM)、社会自我效能感问卷(S-EFF)、保护行为量表(DBS)对304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从中筛选出1122名有校园欺凌旁观经历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情正向预测旁观者保护行为。(2)道德认同在共情与旁观者保护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共情与旁观者保护行为间以及道德认同与旁观者保护行为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社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时,共情对旁观者保护行为的直接作用及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显著增强。结论:共情通过道德认同间接影响旁观者保护行为,社会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共情对旁观者保护行为及道德认同对旁观者保护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