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低幅高频(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LMHF)振动已被证实在骨愈合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LMHF振动直接加载于纯钛种植体后,对种植体周骨愈合及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6 只拔除下颌前磨牙及磨牙的雄性比格犬常规饲养3 个月后,在双侧下颌骨前磨牙及磨牙区分别植入3 颗纯钛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态种植体与颌骨结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种形态的钛合金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方法 :成年杂种雄犬4只 ,分别拔除其双侧下颌3颗前磨牙 ,每侧拔牙窝内即刻种植螺纹状、圆柱状、叶状种植体各1枚 ,共24枚。于手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 ,并通过推出实验和轴向拉出实验测试种植体 -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 :三种种植体和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 ,均无骨质破坏 ;螺纹状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要高于圆柱状和叶状种植体 (P<0.05) ,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种种植体和骨均可形成较好的结合 ,其中以螺纹状种植体和骨的结合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三种类型国产骨内牙种植体——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二段式种植体(HA-Ti),纯钛叶状种植体(Ti-Blade),纯钛螺旋状种植体(Ti-Screw)共35枚植入21例患者上下颌骨内,均已作永久性修复,临床观察19-48个月,除4枚已取出外,其余尚留于口中行使功能。作者认为,适当选择适应证,合理设计上部修复体对3种类型国产牙种植体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牙种植体表面结构对骨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Brnemark 提出的骨结合理论是种植义齿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多年研究,Albrektsson等认为有以下6项重要因素影响骨结合:种植体材料、种植设计、表面条件、骨的状态、外科技术和负载条件。其中,种植体与种植区骨界面的相互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种植体表面微结构与达到良好骨结合有着密切关系,但具体的机制至今尚不十分  相似文献   

5.
聚四氟乙烯膜在即时植入的种植体与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X线照片,光镜、电镜观察,对聚四氟乙烯膜在即时植入的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膜能促进即时植入的种植体周围骨生长,缩短种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骨融合式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融合式牙种植体按种植方式分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两种,该文对即刻种植的优点,适应证及种植技术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影响即刻种植成功的因素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国产CDIC种植系统在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68枚种植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68枚CDIC种植牙三年的临床观察,1枚种植体在种植后的一年内松动失败,其余67枚效果良好,成功率98%。结论:临床应用结果证明,CDIC系统种植体安全有效,美观舒适,目位好,适合国人缺牙种植。  相似文献   

8.
种植修复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周围是否有足够的骨组织支撑及其与骨的结合强度是影响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种植体稳定性是判断是否形成骨结合及选择种植体负荷时机的重要指标.本文对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的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分析和评价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后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年比格犬两只,每只犬的四肢股骨中分别植入24枚种植体(每侧股骨6枚),共48枚.再用裂钻在近心端1-4号种植体远中制作一5mm直径的圆形骨缺损并分别用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手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并用万能力学实验机通过推出、拉出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结合力、通过扭矩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三组种植体和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均有新骨形成;Bio-Oss组骨的结合强度要略高于天博骨粉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结论: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均可较好的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醒我们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引导组织再生后早期临床负载方式的选择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天然牙-牙种植体联合桥He面力点不同对牙种植体周围骨的应力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固定桥He面力点不同,牙种植体周骨应力分布规律及应力值不同,力点远离种植体,则拉应力值明显增加,结论:设计天然牙-牙种植体联合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咬合接触点分布主要靠近牙种植体,并减小侧向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分析和评价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后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年比格犬两只,每只犬的四肢股骨中分别植入24枚种植体(每侧股骨6枚),共48枚。再用裂钻在近心端1--4号种植体远中制作一5mm直径的圆形骨缺损并分别用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手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并用万能力学实验机通过推出、拉出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结合力、通过扭矩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三组种植体和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均有新骨形成;Bio—OSS组骨的结合强度要略高于天博骨粉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结论: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均可较好的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醒我们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引导组织再生后早期临床负载方式的选择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种植类型和负荷对骨内牙种植体骨性结合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直接骨性结合是最有希望达到种植长期成功的结合形式。要达到骨性结合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综述了种植体类型和植入后负荷状态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口腔种植体骨愈合的影响,以期缩短口腔种植体骨愈合时间.方法 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双侧各植入种植体1枚,右侧为实验组:种植体边缘骨膜下注射1.0μgNGF;左侧为对照组:同样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7 d.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下颌骨,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甲苯胺蓝染色标本,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以及骨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2、4周各组下颌骨种植体周围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组织,种植体骨结合率对照组2周(26.67±3.88)%、4周(52.59±5.07)%;实验组2周(42.24±6.67)%、4周(72.25±6.30)%;术后8周两组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相近,实验组新生骨小梁出现哈弗系统,种植体骨结合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种植术后早期加入外源性NGF能够加速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形成和成熟,增加骨结合面积,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缩短口腔种植体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研究种植体作为牵张装置增高槽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3月后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体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术,要后4周、9周、14周取标本,进行脱钙这检查和非脱钙这检查。结果:术后14周牵张区形成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种为骨性结合。结论:种植体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术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直接骨性结合是最有希望达到种植长期成功的结合形式。要达到骨性结合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综述了种植体类型和植入后负荷状态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及其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代谢疾病,病因复杂且缺乏有效防治方法,剩余牙槽嵴吸收是全身性OP的局部及早期表现,种植体能否在患有OP的颌骨中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尚存争议,本文对OP的遗传学病因,代谢,愈合及其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提高种植体骨结构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螺纹顶角角度对牙柱状螺旋根骨内种植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有限元法,对成人上中切牙柱状螺旋钛合金根骨内种植体四种不同螺纹顶角角度在支持组织内产生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螺纹顶角角度的改变,可以导致种植体在支持组织内应力分布水平的变化。螺纹顶角为60°的种植体应力分布较合理,为种植体设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结合牙种植体周围骨内神经末梢的分布特点,研究种植体潜在本体感觉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非负载种植体外周神经反馈通路重建的程度及时效过程。方法:雄性Beagle犬3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3个月。设计植入12颗骨内种植体,每只犬4颗作为一组,分为种植后1周组、种植后6周组和种植后12周组。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对种植体施加电脉冲刺激,并利用Chart5 For Windows软件同步记录刺激种植体诱发的下牙槽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曲线图。同期处死动物,收集种植体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留存率为100%。不同时间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不同刺激强度下,植入6周和12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无显著差异,而植入1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明显小于前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组织学观察证实,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均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结论: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这些神经元能够对施加在种植体的刺激信号产生应答,进而诱发动作电位沿下牙槽神经传导至中枢,...  相似文献   

19.
牙种植体植入方向在修复设计与颌骨骨量间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量颌骨不同区域修复设计要求的牙种植体植入方向(PPT)与颌骨骨量允许的植入方向(RBT)间的差异。方法 在30例患者的85个种植部位上,制作带有放射标识物的放射模拟,以确定修复设计要求的种植方向。通过螺旋CT的斜位多平面重建功能(obique-MPR)获取种植区放射标示物所在部位的颌骨横断面影像,测量PPT和RBT间的角度差异。结果 二者间角度差异在下颌磨牙区最大。结论 二者间角度差异的测定有助于口腔外科、修复科生协同制定最佳的种植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种植体周围骨量及骨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对种植体周围骨量及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于32周龄Wistar雌性大白鼠胫骨骨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HA)种植体,术后56d实验组行卵巢摘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该术后28、84、168d分别处死动物取胫骨、制作研磨切片标本,应用骨形态测量学技术探讨种植体周围单位骨量及与新生骨接触面积率的动态变化。结果 卵巢摘除术后28d,实验组单位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骨皮质部骨与种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