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疤痕修复反应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共同环节,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与降解失衡,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时ECM的主要来源.HSC持续激活后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活化HSC具有如下特点:(1)合成和分泌间质胶原等各种ECM;(2)自分泌产生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 I;(3)释放胶原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4)分泌趋化因子及其他炎症性细胞因子;(5)具有细胞收缩特性;(6)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使ECM降解异常;(7)对凋亡刺激的耐受性等.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目前致肝纤维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调控方式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并减少ECM降解,使肝脏ECM大量沉积,形成肝纤维化以致肝硬化。研究发现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  相似文献   

3.
重视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民德 《肝脏》1999,4(2):91-92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临床医生常将此与肝病慢性化等同起来。1984年著名肝病学家Hans Popper曾提出肝纤维性增生疾病。临床医生如何把这种状态与慢性肝病区别,对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将有很大的启发。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及至肝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肝纤维化能否发生逆转,一直是医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现已知肝纤维化是一个可逆性的病变,而肝硬化是不可逆性病变。 目前肝纤维化及其发生发展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生物学水下,特别是有关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降解及其调控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以往人们对肝纤维化过程中ECM的合成研究较多,近来逐渐认识到ECM降解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对ECM降解的认识仪局限于细胞外降解过程,但对细胞内降解了解甚少,细胞内降解系统在调节ECM产生中起两个很重要的作用,一为使ECM在分泌前被破坏,另一为凋节细胞胞产生ECM的类别及其相应的数量。肝内ECM半衰期自2~300天以上不等,Ⅰ型最长,Ⅲ型较短,基底膜胶原更新最快。有学者报道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弥漫性过度沉积性疾病,无假小叶形成,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沉积。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Myofibroblastic-like cell,MFL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ic cell,F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肝细胞和其他肝非实质细胞旁分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激活HSC,活化的HSC增生,合成细胞外基质;同时表达部分细胞因子(自分泌),共同参与调控过程。与基质降解有关的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α_2-巨球蛋白也相应发生变化,最后导致ECM过度沉积,形成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被认为是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损伤时,Kupffers细胞(KF),肝窦内皮细胞等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和ECM代谢.因此,HSC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HF)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特点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迁移、合成和分泌大量ECM是HF形成和发展的中心环节与细胞学基础。在此过程中,许多细胞因子(CK)、氧化应激产物、ECM组构的广泛改变、化学分子、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以及核转录因子(NF)参与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基于肝星状细胞分子机制的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ECM主要成分包括各型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HSCs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影响并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 近年国内外围绕以HSCs凋亡和促进胶原的降解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研究成为热点,为肝纤维化的防治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后的愈合反应,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合成、分泌,而降解绝对或相对不足,使ECM在肝脏内弥漫性沉积。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近10多年来,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肝纤维化可以逆转这一观点也逐渐得到论证,并被广泛接受。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的研究从7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生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尤其是治疗前后病理学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从牛脑垂体中分离纯化而来,能促进多种细胞产生ECM,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特征为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现有的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时过量ECM的主要来源,激活的HSC大量增殖,发生表型改变并分泌过多的ECM沉积于肝脏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这一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一系列细胞信息分子网络共同控制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等细胞因子分别通过TGFβ- Smad通路、ROCK通路、MAPK(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cl protein kinase)通路、Rho-、PI-3K通路等众多细胞信号通路网络交互影响,共同介导肝纤维化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现综述参与肝纤维化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可能的致肝纤维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的特征性表现,纤溶系统尤其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所介导的纤溶途径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其主要成分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uPA纤溶途径位于ECM降解酶系的顶端,肝纤维化时通过uPA-纤溶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ECM级联机制下调ECM降解,促进ECM在肝内沉积,而且可能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迁移以及肝细胞再生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56,自引:28,他引:2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两者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过多ECM沉积于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及肝组织炎症反应,激活枯否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肝细胞、血小板和窦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使之激活转变为肌纤维母细胞,发生表型及功能改变,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机制,使肌纤维母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ECM.其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细胞因子及其分子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正常肝脏纤维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肝纤维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导致ECM合成与降解的失衡所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ECM降解的主要酶系,而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通过抑制MMPs,阻止ECM的降解,从而形成或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通过TGFβ1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来阐述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激活库普弗细胞并使之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血小板、炎性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HSC,使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同时激活纤维母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ECM沉积在肝Disse间隙内,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胶原酶的合成和分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Ⅰ、Ⅲ型胶原是ECM的主要成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药抗肝纤维化药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的愈合反应,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合成、分泌,而降解绝对或相对不足,使ECM在肝脏内弥漫性沉积.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近10多年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肝纤维化可以逆转这一观点也逐渐得到论证,并被广泛接受.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已取得了长足的成就,尤其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机制的进展步入了较深的层次.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为特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是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和ECM降解的关键因素。uPA通过uPA-纤溶酶-MMP级联反应途径,最终可产生活化的纤溶酶和MMP,后两者是降解ECM的重要物质。因而调控uPA的表达,可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本质是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于肝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最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它能促进肝贮脂细胞(HSC)合成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及蛋白多糖等ECM,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合成,并促进HSC分泌组织金属蛋白酶Ⅰ抑制剂(TIMP-1)等从而减少ECM降解。Smad4是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性因子,因此,我们将腺病毒介导的反义Smad4基因转移至大鼠体内,观察其对CCl4/乙醇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肝内肌成纤维细胞和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所致损伤后修复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肝内纤维生成,细胞活化、增殖,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r matrix.ECM),并伴有ECM降解不足,最终导致其在肝内大量积聚.近来有研究提示除肝星状细胞(hepatic satellite cell,HSC)外,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可能是另一类参与肝纤维化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进一步确证上述研究结果将助于针对不同类型肝纤维化寻找和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以更有效地阻断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两者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过多ECM沉积于肝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将足够的治疗性基因导入受损的肝脏,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调控,达到延缓和治愈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