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空相关技术(STIC)在胎儿心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730彩超仪对512例年龄20~45岁,孕龄20~34周孕妇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运用STIC技术留取容积数据,将STIC技术检取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分析结果与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娩后检查结果、尸检或其它检查结果对照。结果512例STIC样本分析检出正常心脏435例符合率100%,先天性心脏畸形28例,漏诊4例,符合率87.5%。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正常心脏符合率99.1%,检出先天性心脏畸形28例,误诊2例,漏诊4例,符合率81.2%。其它心脏异常:左心室强光斑25例,三尖瓣反流4例,心包积液9例,心脏增大4例,STIC分析与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相符,全部与上级医院产前诊断或产后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时-空相关技术操作简便,需时短,能贮存胎儿心脏的容积数据,对胎儿心脏结构的显像较二维声像更加直观、立体,信息更丰富,为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心脏异常,特别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符合率较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高。可随时脱机会诊,为超声诊断、临床交流和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提供了更好的手段,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辅助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先采用二维超声技术筛查,再行STIC技术采集数据,脱机分析。对终止妊娠或死亡胎儿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活产胎儿以新生儿超声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二维超声技术与四维超声STIC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 120例胎儿中,81例经引产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心脏畸形,其余39例活产胎儿经超声诊断,有38例确诊为心脏畸形。产前二维超声确诊为胎儿心脏畸形111例,其中产后经金标准确诊103例;产前二维超声诊断为正常9例,产后经金标准确诊正常1例。产前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STIC技术确诊为心脏畸形胎儿119例,产后金标准确诊118例;产前联合诊断为正常1例,产后金标准确诊1例。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67%、灵敏度为86.55%;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STIC技术的诊断准确率99.17%、灵敏度为99.16%,两组灵敏度与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对疑似胎儿心脏畸形采用二维超声筛查,再行四维超声STIC技术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较困难,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近年来,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产前筛查中的应用发展迅速,通过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等动态显示模式,可实时动态显示胎儿心脏三维容积信息,更直观显示心房、心室和大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空间关系,并能评估胎儿心脏容积等.作者拟就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产前孕妇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进行观察诊断。结果:本组共检查502例胎儿,其中有13例经超声产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畸形,与产后和尸解诊断结果相比,共有1例漏诊,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的孕妇4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及胎心心动图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筛查准确率,比较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胎儿心脏所用时间参数。结果观察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8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对照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3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观察组筛查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为6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胎心筛查中,观察组在每例样本耗时及每幅图像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筛查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动态直观,提升了超声成像时间,缩短了诊断时间。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检查有效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妊娠早期超声软指标阳性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广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早期超声软指标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孕11~14周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探查胎儿心脏位置、心尖指向及超声心动图各切面,筛查心脏畸形;若发现异常,于2~4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以引产(根据孕妇意愿)后病理检查结果或胎儿出生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超声软指标阳性胎儿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孕妇,26例选择引产,50例选择继续妊娠;经引产后病理检查或胎儿出生后心脏彩超检查,共有19例确诊胎儿CHD,其中单心室8例,单心房3例,心内膜垫缺损3例,左心室发育不良2例,右心室发育不良3例;以引产后病理检查或胎儿出生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对超声软指标阳性胎儿CHD的检出率为92.11%(70/76),灵敏度为89.47%(17/19),特异度为92.98%(53/57),准确度为92.11%(70/76),其中,有2例漏诊、4例误诊;超声心动图对超声软指标阳性胎儿CHD的诊断结果与引产后病理检查或胎儿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四维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6月本院行产前检查孕妇资料,均二维超声检查后行STIC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及正常胎儿各切面状况满意率。结果:单胎胎儿筛查时间和图像采集时间STIC技术检查低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160例受检新生儿中,经病理或活产胎儿超声诊断确诊先天性心脏畸形7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5例(检出率71.4%),漏诊2例(漏诊率28.6%),误诊为0例;STIC技术检出7例(检出率100%),漏诊0例,误诊0例;两组检查方式误诊率无差异(P0.05),STIC技术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P0.05)。正常胎儿的STIC技术检查四腔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等整体满意度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无差异(P0.05)。结论:STIC技术用于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有较好的心脏畸形检出率,可得到较高满意度的胎儿心脏标准诊断切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在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 650例实施产前胎儿心脏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对5 650例胎儿心脏做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将三维诊断胎儿心脏后处理图像与二维检查结果作对比,统计学处理.结果 三维超声检查,不同孕周对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显示率有影响,除四腔心切面之外,孕周(28~32)较大时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的显示率较高,在室间隔异常和动脉心室连接异常等畸形胎儿心脏检查方面,三维超声技术的检出率显著优于二维超声技术(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超声技术是二维超声技术检查产前胎儿心脏的有利补充,可以对心脏畸形检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就诊的不同孕周孕妇进行阶段性超声筛查,分为孕早期(11~17+6周)、孕中期(18~27+6周)、孕晚期(28~40+6周)。对所有不同孕周的孕妇首先接受二维超声诊断检查,对初步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再次实施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将不同孕周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联合四维超声检查与临床分娩结果分析比较。结果:2891例孕妇共分娩出2930例胎儿,经临床观察和随访发现124处畸形,其中泌尿生殖系统35处,消化系统31处,心脏23处,胸腹腔积液14处,胎儿肿瘤8处,皮肤水肿8处,四肢骨折5处。孕中期胎儿畸形检出率较高,且以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期的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孕早期超声可对部分严重的胎儿畸形进行早期诊断,孕中期超声可筛查出部分胎儿结构异常,孕晚期超声则可提高迟发型胎儿畸形诊断检出率。超声检查时产前胎儿畸形检查的重要手段,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胎儿畸形诊断率,是及时发现胎儿异常、降低出生缺陷的首选方法,应根据不同孕周的超声特点,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三维超声在胎儿心脏形态结构观察中的应用价值,对2148名孕妇进行常规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的二维超声心动固检查。将其中具有高危因素及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初筛中有异常的218例胎儿进行胎儿心脏的三维立体成像。结果:218例中174例成功获得胎儿心脏的三维立体图像,成像率79.8%。其中发现胎儿心脏畸形5例,畸形率2.8%。结论:三维超声能立体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并可动态地、多角度的观察胎儿心脏各结构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供直观、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 861例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所有胎儿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畸形106例,畸形发生率为3.7%,其中75例经引产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42例伴有其他结构异常.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 755例中,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畸形7例.结论: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尤其复杂畸形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为胎儿宫内监测及产前干预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心脏畸形(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CHD早期筛查提供新的诊断方案及客观依据,以降低误诊及漏诊率。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3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检查,产前诊断为CHD的胎儿选择引产或继续妊娠,针对引产胎儿,在征求胎儿父母同意书后进行尸体解剖,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核对。继续妊娠的胎儿,每间隔4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直至分娩,并对出生新生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新生儿出生后的超声心动图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跟踪。以引产胎儿尸检结果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传统二维超声与STIC技术应用于CHD的诊断效能。结果 358例孕妇,经过引产后尸检及随访诊断结果证实共26例(7. 26%) CHD胎儿,其中以单纯间隔缺损占比最高(23. 08%)。358例受检孕妇,经二维超声诊断共检出29例,漏诊3例,误诊3例; STIC技术诊断检出25例,漏诊1例,未出现误诊。STIC技术诊断CHD的灵敏度略高于二维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TIC技术诊断CHD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STIC技术在CHD筛查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传统超声检查的补充诊断方案,更加直观、立体的显示心脏结构,以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的1341例孕妇,通过不同切面对胎儿的血流状况与心脏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孕妇引产后的尸检结果和新生儿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41例超声心电图共检测出3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与孕妇引产后的尸检结果和新生儿随访结果相符的有28例,占93.3%,剩余2例与孕妇的产前诊断具有很高的符合度。在新生儿随访过程中,房间隔缺损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漏诊2例,漏诊率是9.1%,而胎儿的心脏畸形包括多个类型,例如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下移畸形、严重心律失常、房间隔膨胀瘤、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左心室发育不良等。与产前超声心电图的符合率是90.1%。结论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诊断出胎儿心脏中存在的畸形,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而且还能够减少我国新生儿心脏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 000例中期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产前大畸形筛查和胎儿心脏针对性检查,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图像表现与发生心内、心外和染色体病变的关系,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5 000例胎儿心动图产前筛查中,检查出41例心脏畸形胎儿,检出率为8.20‰;病理活检检出胎儿心脏畸形43例,检出率8.60‰;两者诊断符合率95.35%。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高,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技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威  赵向东  高庆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326-332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7月~2007年12月对3726例胎儿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上下腔静脉切面及三血管切面),研究检查胎儿心脏各切面意义,观察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本组胎儿心脏畸形病例共19例,均经引产尸解及足月分娩后经超声心动图复查证实。漏诊3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均在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复查证实。结论: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绝大部分严重胎儿心脏畸形意义重大,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的优点,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但对简单胎儿心脏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小缺损易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超超高细微分辨血流技术(HD-flow)进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FCHD)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孕妇1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疑似胎儿宫内心脏发育异常者再行四维彩超HD-flow检查。以分娩后超声诊断结果和引产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FCHD检出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结果:经产后新生儿超声检查和引产病理学检查共发现FCHD 30例(2.7%),二维超声检出率(66.7%)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超检查(90.0%)(P0.05),联合检测误诊3例分别为动脉弓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和肺动脉瓣闭锁1例。结论:常规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重要初筛手段,对超声提示异常者,建议联合四维彩超HD-flow技术检查,以更准确地对畸形部位、类型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和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前超声诊断的结果与引产后胎儿病理检查结果、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技术诊断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准确性。结果经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证实,60例产前诊断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例有55例确诊为肺静脉异位引流,其中49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型:心上型28例、心内型8例、心下型15例、混合型4例。出生后实施手术的有34例患儿,其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完全一致。5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例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肺静脉异常引流的部位,其中8例二维超声未准确显示的肺静脉引流部位而STIC检查均能清晰显示。60例产前诊断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例中,二维超声有21例未能正确显示肺静脉连接,三维STIC均能显示出肺静脉连接,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STIC技术较二维超声能更清晰的显示肺静脉异位引流,更准确地显示肺静脉连接信息,提高了APVC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肺静脉汇聚、走行和引流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上下腔切面、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等标准切面,研究胎儿心脏结构形态是否正常.结果 2756例中,共发现胎儿心脏畸形18例,其中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洛四联征3例,右室双出口2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单心房1例,单心室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4例,永存动脉干1例,心脏肿瘤1例.漏诊4例,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例.所有病例均经产后追踪及引产尸解确诊.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产前检出率81.82%,漏诊率18.18%.结论 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诊断绝大部分严重胎儿心脏畸形,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的优点,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 ,对及早终止妊娠,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部高分辨率超声对孕11~14周胎儿心脏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0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孕早期(11~14周)及孕中晚期(20~30周)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筛查心脏畸形病例与追踪结果对照。结果尸解与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先天性心脏病27例,其中早期筛查组发现12例,漏诊大动脉转位及房间隔缺损各1例,中晚孕筛查组发现13例,漏诊1例小型室间隔缺损,2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腹部高分辨率超声在孕11~14周能较早地评估胎儿心脏情况,为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提供参考,对临床产前诊断向妊娠早期转移并及早发现胎儿心脏畸形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部高分辨率超声对孕11~14周胎儿心脏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0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孕早期(11~14周)及孕中晚期(20~30周)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筛查心脏畸形病例与追踪结果对照。结果尸解与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先天性心脏病27例,其中早期筛查组发现12例,漏诊大动脉转位及房间隔缺损各1例,中晚孕筛查组发现13例,漏诊1例小型室间隔缺损,2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腹部高分辨率超声在孕11~14周能较早地评估胎儿心脏情况,为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提供参考,对临床产前诊断向妊娠早期转移并及早发现胎儿心脏畸形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