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病例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视力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病例组黄斑区OCT扫描形态特征及其在疾病中的发生率(%)依次是①视网膜下积液100.0%;②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外层劈裂85.3%;③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67.6%;④内界膜波浪样改变52.9%。结论: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眼黄斑区频域OCT检查结果有其特征性,在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士对少见疾病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12例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进行分析,归纳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心理护理、临床观察及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1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是以双眼慢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并累及全身其他组织(脑膜、内耳、皮肤)而伴有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听力下降、毛发变白、白癜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有色人种,特别是亚洲人, 30-50 岁成年女性多见,儿童少见[1].现将我院于2016 年8 月8 日收治的 6 岁儿童Vogt-小柳原田病1 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0年11月21日来院就诊。近1年有脱发及听力下降的病史,门诊诊断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收入院治疗。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史及过敏史。  相似文献   

5.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26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总结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998年10月~2003年3月在我科确诊为VKH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早期症状及体征,发病至确诊时间,以往诊断和漏误诊情况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误、漏诊率为96.15%,病程不同时期误诊诊断不同,眼部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3.5个月。结论:VKH综合征漏、误诊率高,眼科医生应多加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的发病情况、病因及临床类型。方法收集葡萄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32例葡萄膜炎患者中,前葡萄膜炎132例(56.8%),全葡萄膜炎51例(21.9%),后葡萄膜炎40例(17.2%),中间葡萄膜炎9例(3.87%)。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共134例(57.7%),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34例(女4例,男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41例(女26例,男15例),Be-hcet病16例(女5例,男11例),其他35例。不明原因者98例(42.3%)。结论在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中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为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多见于男性,而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多见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朱丽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8-48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遣影特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5眼)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Vogt-小柳原田病的患者均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不清,黄斑呈囊样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细,后极部视网膜弥漫性水肿。FFA主要表现为:FFA表现为特征性后极部早期多发性荧光渗漏点,晚期视同膜呈多囊样视网膜下荧光素积存。复发1例眼底呈晚霞状,无赤光下可见赤道部Dalen—Fuchs结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5只眼底炎症基本得到控制,显效者17只眼(66.7%),好转者8只眼(33.3%)。所有病例出院时视力均高于0.5(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眼、中枢神经、听觉前庭及皮肤系统的炎性疾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在亚洲更为多见,但在欧洲也有报道。本文报道了3例非亚裔的患者。观察:3例患者出现双侧全葡萄膜炎及听力减退。其中2例存在周围面神经麻痹、2例出现前庭综合征和1例存在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在每例患者中均发现特征性HLAⅡ型表型,其中1例同时存在三种自身抗体:抗视网膜抗体(抗Arrestin型)、抗脉络膜抗体和抗耳蜗抗体。  相似文献   

9.
    
陆颖丽  李鑫 《安徽医学》2012,33(11):1502-1503
目的了解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例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其中4例门诊首诊均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6例患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VKH后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明确区别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又称葡萄膜大脑炎,是一种以攻击黑色素细胞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眼、耳、脑膜、皮肤等多个系统。文章报道3例VKHS病例,3例患者均有葡萄膜炎及眼外症状、体征,均采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田莉  李国娟  陈建宏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35-1236
目的总结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均大于0.5,其中怀孕5个月的女性患者视力在治疗后1个月即恢复至1.0。20例患者激素减量过程中未反弹,停药后无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可以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李丽  钟雪梅 《中国病案》2015,(3):29-30,37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编码的准确率。方法利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出某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病理诊断为间叶源性肿瘤839例,以《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为工具书,回顾性分析某院近16年病理报告中"间叶源性肿瘤"的编码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因病理诊断技术受限诊断为"平滑肌肉瘤"的有59例,占7.03%;因肿瘤发生部位不同,分类编码不准确的有184例,占21.93%;因编码员对肿瘤评估指标不熟悉,分类编码不准确的有101例,占12.04%。结论编码人员必须仔细阅读病理报告.遇到问题主动与临床、病理医生沟通,还应严格把握疾病分类编码的质量关,提高责任心,才能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医学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器管的疾病症状群,命名类别较繁多.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所列的条目多以发现者姓氏译音命名,而我国临床医生常用“惯用名”或“俗称”等异名书写诊断,给编码人员工作带来麻烦.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征命名结构的三种情况,针对性地对综合征疾病编码查找常用的直接查找方法和按疾病分类原则进行编码查找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综合征疾病编码工作中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几例综合征疾病查找方法分析,为病案管理人员在疾病分类编目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气胸的临床各类型进行疾病分类编码分析,保证编码质量.方法 遵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规则,对气胸的病因、临床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有气胸诊断的病例编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诊断气胸240例,编码错误18例,误码率8%.结论 临床医师临床诊断的同时进行ICD-10编码,临床诊断与疾病分类存在差异; 气胸的病因和临床分型多样化, 临床医师对ICD-10编码规则不熟悉,没有专业培训ICD-10编码是错误编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分析,为开展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标准,调取某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首次诊断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C15-C26)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探讨IRVAN综合征的ICD-10编码.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通过分析了解IRVAN综合征临床表现及与临床医师和同事讨论,找寻IRVAN综合征对应的ICD-10疾病编码.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IRVAN综合征应编码归类为H35.8.对于综合征查找编码要在ICD编码原则下仔细、逐步查找,同时与临床医师和同事进行沟通和讨论,以确保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脑血管疾病编码准确性的因素,以便提出整改措施.方法 调取某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主诊断编码ICD-10范围在I60~I69的住院病案共2170例,依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分析编码的准确情况,查找编码错误原因.结果 2170份住院病案中,问题编码病案351份,错误率16.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二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并就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1例猫抓病的少见眼部表现。方法:观察性病例报道。回顾1例猫抓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记录。结果:一女性患者,54岁,右眼视力指数,伴视盘水肿、弥漫性脉络膜增厚及全葡萄膜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示视盘渗漏和晚期高荧光点渗漏,提示Vogt-小柳-原田(VK H)综合征。但经临床过程及血清抗体滴度诊断为猫抓病。结论:猫抓病的眼部表现有弥漫性脉络膜增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可呈现类似VK H综合征的表现。巴尔通体属感染表现为类似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单眼全葡萄膜炎1例@Khurana R.N. @Albini T. @Green 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食管损伤的病因及损伤部位,对食管损伤作出正确编码.方法 对某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出院诊断为食管损伤、食管破裂、食管穿孔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二版)的分类要求,对食管损伤进行编码.结果 52份诊断为食管损伤、食管破裂、食管穿孔的病案中,食管异物引起的食管损伤、破裂、穿孔33份,占63.46%;自发性食管破裂、穿孔10份,占19.23%;创伤引起的食管破裂5份,占9.62%;医源性食管损伤、破裂、穿孔4份,占7.69%.结论 食管损伤、破裂、穿孔作为临床诊断名称,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损伤部位有着不同的编码,编码员必须通过阅读病案资料,明确病因及部位,从而保证编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