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郁状态大学生心智游移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与反刍思维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法对569名大学生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选出60名抑郁状态大学生和非抑郁大学生采用实验法(思维取样法)和问卷法进行研究.结果:抑郁组在实验室任务(t = 5.32,P<0.001)与 日常生活(t = 3.83,P<0.001)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未治疗抑郁障碍患者快感缺失特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选取106名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评估快感缺失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状,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评估自杀意念,若BSI第4和第5条目均为0分,则为无自杀意念,将研究对象分为有自杀意念组(66例)和无自杀意念组(4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SHAPS得分与HAMD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PS得分与BSI得分呈正相关(r=0.7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快感缺失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58~3.47,P<0.001)。结论:快感缺失可能部分独立于其他抑郁症状,是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在拖延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Aitken拖延问卷(API)、反刍思维量表、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北京市57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拖延与睡眠问题、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均显著正相关;(2)拖延对睡眠问题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在其中链式中介作用显著;(3)拖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反刍思维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反刍思维和抑郁情绪在拖延和睡眠质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结论:拖延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直接影响,并通过反刍思维和抑郁情绪起到间接作用,这一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和反刍思维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14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儿童期创伤、述情障碍、反刍思维和自杀意念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述情障碍、反刍思维在医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能直接预测医学生的自杀意念,还能通过述情障碍、反刍思维的单独中介与链式中介间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自我怜悯、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这三个同属于个体认知范畴的变量,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抑郁症状的不同作用。方法:通过自我报告量表,让267名被试完成了自我怜悯、反刍思维、完美主义和抑郁症状的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自我怜悯和积极完美主义对抑郁有显著的负效应,消极完美主义对抑郁有显著的正效应,自我怜悯在消极完美主义和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自我怜悯对反刍思维有负向影响,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对反刍思维有正向影响。结论:自我怜悯、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对抑郁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需在临床应用中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20多年,反刍思维作为抑郁发作持续和复发的潜在机制,推进了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反刍思维是指经历压力事件后,反复的思考自身消极情绪或压力事件的原因、影响及结果。反刍思维的研究方法有问卷法、实验室诱导法和动态评估法。反刍思维受到认知不灵活、抑制工作记忆中无关信息的能力和注意范围3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正念,积极再评价等反刍思维的干预方法。未来还需要对反刍思维的文化和种族差异进行研究并深入挖掘其神经生理机制,进而提高反刍思维以及抑郁症的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与源检测、认知融合、思维反刍的关系。方法:符合DSM-5标准的抑郁症患者(最近2周未服用任何药物),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3组,每组各20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20例。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源检测三键任务范式、认知融合问卷(CFQ)及思维反刍量表(RRS)进行测评,源检测的指标为平均条件化源辨别测量(ACSIM)。结果:健康对照组的ACSIM高于3个抑郁组,其中轻度抑郁组的ACSIM最高(均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SIM与SDS标准分负向关联(β=-20.59),CFQ、RRS得分均与SDS标准分正向关联(β=0.66、0.30)。结论:抑郁严重程度与源检测、认知融合及思维反刍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见解众说纷纭,一般而言,如果个体较少体验到抑郁、不愉快等负性情绪,可以自我控制某些行为,能够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找帮助,进而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体验到幸福感,我们就认为他是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前者诸如家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特质反刍思维与状态反刍思维对大学生行为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特质反刍思维量表筛选出高、低特质反刍思维组大学生各42例,通过"沉思分心"任务诱导被试进入反刍状态与注意分散条件,记录被试在改进的情绪信号停止任务中"停止"反应类型上的抑制时间及虚报率。结果:在"停止"反应类型中,高特质反刍思维组被试在状态反刍思维条件下对负性面孔的抑制时间比对正性面孔的抑制时间更长[(286±16) ms vs.(266±14) ms,P<0.001],虚报率更高[(0.7±0.1) vs.(0.5±0.1),P<0.001],而在注意分散条件下对两类面孔的抑制时间和虚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特质反刍思维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对正性和负性面孔的抑制时间和虚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特质反刍思维个体在状态反刍条件下表现出对负性面孔的行为抑制缺陷,这种行为抑制缺陷是由高特质反刍与状态反刍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生活质量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问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山东省某医院21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重度抑郁组自杀风险高于轻中度抑郁组(t=9.793,P0.01),在生活质量及各维度上,重度抑郁组低于轻中度抑郁组(t=-9.413~-2.7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自杀风险与抑郁水平存在正相关(r=0.665,P0.01),与生活质量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呈负相关(r=-0.590~-0.420,P0.01);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生活质量在抑郁水平和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1.0%。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能预测其自杀风险,生活质量是抑郁水平预测自杀风险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自尊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通过抽取浙江、江苏两省某高校大学生482名,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自尊量表(SES)和学业拖延测评量表-学生版(PASS)对其进行施测。结果显示:①反刍思维、学业拖延与自尊两两之间呈负相关,反刍思维与学业拖延呈正相关;②自尊可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影响到学业拖延。结论:反刍思维在自尊和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及其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718名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每一位被试对象的抑郁严重程度及自杀态度倾向,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校在校大学生所学专业及其宗教信仰也对抑郁程度、自杀态度产生了影响.结论 抑郁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对抑郁及自杀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抑郁对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抑郁组和正常组,进行内隐、外显自杀态度的测验,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对比。结果①抑郁组与正常组的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无差异性(t=0.37,P0.05);外显自杀态度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且整体呈现中立或矛盾的态度;②内隐与外显自杀态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15,P0.05;r=0.07,P0.05)。结论①抑郁因素只调节大学生的外显自杀态度,对内隐自杀态度无影响;②内隐、外显自杀态度显著不相关,呈"分离"状,即自杀态度以内隐、外显两个独立的系统共存。  相似文献   

15.
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自杀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3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测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抑郁障碍患者较正常对照组P、N、E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例组抑郁障碍患者艾森克问卷中P、N、E各因子与汉密顿关于自杀的因子用方差分析比较没有相关性(P〉0.05),把自杀因子变为有无自杀观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有无自杀与P、N、E各因子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为神经质更明显,情绪更不稳定,更内向;②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其自杀风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中小学教师自杀意念与抑郁、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法,对抽取的423名江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一般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BD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2.2%,女性多于男性,未婚教师多于已婚教师:除SCL-90偏执因子外,有自杀意念组SCL-90各因子分和BDI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可预测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有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结论:自杀意念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较为常见,应对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具有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症状者进行及时疏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相关性,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松江区10所中学的1250名初中生,进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 IO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1%。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年自杀意念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5.5%,17.2%,16.3%,13.9%,13.8%(χ2=4.792,5.447,4.986,0.951,0.246;P>0.05);②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9.5%。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检出率偏高,分别为43.7%,52.4%,50.8%,47.7%,50.0%(χ2=8.326,38.261,28.458,10.438,5.289;P<0.05);③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r=0.370,P<0.001);④抑郁是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R2=126.469,F=27.175,P<0.001)。结论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抑郁是自杀意念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暴力暴露和初中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正念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 870名初中生,采用暴力暴露量表(VES)评估青少年接触暴力途径及暴力暴露程度、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个体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反刍思维量表(RRS)评估个体反刍思维严重程度,正念量表(CAMM)评估个体特质正念程度,通过SPSS PROCESS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VES得分与CES-D得分呈正向关联(β=0.34,P<0.001);RRS得分在VES和CES-D得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9,P<0.001),中介作用大小为0.11(95%CI:0.09~0.13,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58%;CAMM得分在RRS和CES-D得分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8;P<0.001)。结论:反刍思维在暴力暴露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念调节了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抑郁水平、自杀新闻报道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榜样行为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449名,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榜样效应认同度量表同时施测,考察抑郁与自杀榜样行为之间的相关.之后采用实验法,选取64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考察不同类型互联网自杀新闻(规范新闻、不当新闻)暴露条件下,大学生的自杀榜样行为差异.结果:大学生抑郁量表得分与自杀榜样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1),能显著预测自杀榜样行为(β=0.379,P<0.001);与阅读规范自杀新闻相比,阅读不当自杀新闻时,大学生的自杀榜样行为风险增加,表现为自杀新闻的关注度(t=-2.57,P=0.012)、回忆和从报道中学习自杀方式的倾向(t=-3.37,P<0.01)显著增高.结论:抑郁和不当的自杀新闻报道,可能是大学生自杀榜样行为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其中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但性别与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应特别重视并合理干预参与欺负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