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冒通片的全粉末压片生产工艺李新杰,陈素英(河南省濮阳市制药厂,濮阳457000)感冒通片目前均采用湿法制粒工艺生产,但在湿粒烘干过程中,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颗粒的颜色逐渐变深,有极少部分颗粒甚至变为蓝绿色。同时,双氯灭痛及人工牛黄(以胆酸计)的含...  相似文献   

2.
仇多山  水厚地 《安徽医药》2008,12(5):396-397
目的研究养性保胶囊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芍药苷的提取量为考核指标,对影响芍药苷的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试验设计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从生产实际及经济效益等因素考虑,故将本品的工艺定为:加水煎煮3次,滤液减压浓缩,加入糊精,制成颗粒,55℃烘干,装入胶囊,包装即得。结论实验表明,此工艺成熟、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可作为该产品大生产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利巴韦林颗粒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方法:通过实验对比,选择最佳黏合剂及配制浓度,确定生产处方及配制工艺。结果:用5%羟丙甲纤维素E50作黏合剂,在完全烘干前整粒为最佳工艺。结论:采用该工艺生产,收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王飞  王兴文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53-154
目的:与2000年版《中国药典》比较,研究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抗感颗粒生产标准是否提高。方法:根据两个版本药典对抗感颗粒生产要求,具体比较在处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与2000年版药典比较,2005版药典对抗感颗粒生产要求更合理,更能保证产品质量。结论:2005版药典对抗感颗粒要求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生产工艺制约以及物料性状、质量的影响,我厂生产的法莫替丁颗粒的主药含量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法莫替丁原料含量一般为97.7%至99.8%.但经过沸腾流化床处理以后得到的颗粒的主药含量却往往只有91%至95%,甚至低至91%,成品率为95%,大大低于企业的内控标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法莫替丁颗粒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辅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的药用辅料,改进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分别对药用辅料磷酸氢钙、预胶化淀粉、淀粉颗粒的流动性、堆密度、使用量、水分等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的辅料组合和配比并考察相关质量控制指标,同时配套改进生产工艺。结果选用预胶化淀粉∶磷酸氢钙(3∶2)为辅料,可避免因制粒、烘干对盐酸异丙嗪等化学原料药的影响。结论筛选的辅料合理、改进的生产工艺简单、稳定,且能有效地提高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的各项质量指标,降低药用辅料的使用量,达到提高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肠溶颗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药学杂志》1997,12(5):221-222
以聚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按正交法筛选红霉素颗粒包复肠溶衣工艺,并以制得的红霉素肠溶颗粒进行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颗粒在5%聚丙烯酸树脂Ⅱ乙醇溶液中蘸湿、60℃烘干,反复操作8次制得红霉素肠溶颗粒──能耐胃酸2h溶蚀,在pH6.8缓冲液中1h释出65.59%±6.14%。  相似文献   

8.
药物制剂生产中的物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MP规范要求,药品生产过程必须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即采用经验证证实可以实现一致性的生产工艺来始终如一地生产加工药品。在药物制剂生产中,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等生产物料是构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的基本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间产品和最终成品质量的稳定性。若要始终如一地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加强生产物料管理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钾片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将辅料按工艺处方比例模拟生产进行试验,结合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逐一试验,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180 min左右。结果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微粉硅胶代替氢氧化铝,同时加入叔丁基回香醚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180 min左右。结果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微粉硅胶代替氢氧化铝,同时加入叔丁基回香醚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180 min。结论采用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可较好降低双氯芬酸钾片中的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10.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喷雾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化痰颗粒喷雾制粒工艺的最佳生产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黏舍剂浓度、黏合剂用量、喷雾速度、制粒温度为可变因素,以合格颗粒收得率为指标,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最佳生产条件为黏合剂明胶浓度为8.0%,用量为1.5%,喷雾速度为0.4kg/min,制粒温度为65℃。结论该生产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收得率高,质量稳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来萍利  王丽 《中国药业》2013,(20):58-59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选用不同用量的抗氧剂、络合剂、活性炭吸附荆,在相同生产工艺参数下进行试生产,对试生产的样品澄明度、色泽、pH、含量、热原进行检测。结果优选的用量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为0.20%,络合剂枸橼酸钠为0.10%,活性炭吸附剂为0.03%。结论生产工艺中辅料按优选的用量生产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工艺较稳定,产品质量指标较佳。  相似文献   

12.
三磷酸腺苷二钠片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磷酸腺苷(ATP)二钠片,原采用湿法制粒的生产工艺,由于存在降解问题,成品率仅70%。为保证产品质量,不得不加量投料,浪费很大。经改进,采用制空白颗粒而于压片前加入药粉的方法,可避免降解,成品率提高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产丹莪妇康颗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方法 对剂型选择、提取工艺路线及制剂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 丹莪妇康颗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将处方药材用70%乙醇浸渍24 h后,以3~5 mL/min渗漉,收集5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药渣与其余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2 h/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合并稠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粉,加入糊精和甜菊素适量,混均,以70%乙醇制软材,用16目筛制粒,干燥,过14目筛整粒,即得.结论 优选的丹莪妇康颗粒生产工艺,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节约了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硫酸软骨素不同生产工艺的考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猪喉骨对目前已报道的硫酸软骨素生产工艺进行了实验比较并加以改进,使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收率为14%—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苯乙腈原料直接水解法生产药用苯乙酸钠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解决生产副产物较多,脱色,过滤困难等问题。方法:采用25%浓度的NaOH液碱,对苯乙腈原料进行水解反应;采用二次加液碱的两步反应,生成苯乙酸钠。结论:采用两步反应,使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氨苄西林钠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及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通过在成盐过程中加入稳定剂异丙醇,并改变碱浓度。投料配比,加碱速度及时间等几方面来确定。结果:该方法比原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收率高,生产周期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氨苄西林钠质量水平居全国第一位。结论:新的生产工艺是对原工艺的成功改进。  相似文献   

17.
王树生  柏灵 《中国药业》2000,9(11):43-43
头孢氨苄片剂为口服的广谱抗生素,尤其适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和链球菌及耐药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头孢氨苄片剂的生产中,常出现颗粒药成分含量比原料药成分含量降低 2%这一问题。为此,我们对头孢氨苄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与试验,由原工艺中的干燥温度 60℃降低为 50℃,并控制干燥后的颗粒水分为 7. 0± 1%。改进工艺后使其颗粒药成分含量较原料药成分含量相差在- 0. 38%~+ 2. 1%之间,从而解决了头孢氨苄片药成分含量降低的问题。用此方法生产的 4批产品,药成分含量均稳定,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仪器与试药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的促肝细胞生长素溶液的生产工艺。方法:以来源充足的牛肝为原料,并采用低温冻融和超滤等提取技术。结果:本方法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此工艺具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的特点。结论;本生产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9.
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醇法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现行醇法提取植物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研制出了价廉、无毒、新型的W.X.除杂剂,使生产工序大为简化。 一般经提取、除杂、调pH沉降三步,即可得到合格产品。经HPLC测定,产品中金丝桃素含量达到0.7%,远远大于国际市场要求的0.3%。同时,消除了原料中金丝桃素含量高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工艺复杂,对生产各阶段的准确监控是提高产品收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文章介绍了PAGE、HPLC、HPCE及MS在生产各阶段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