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使用的单纯氯胺酮或丙?白酚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寻求一种适合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表浅、短小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丙泊酚-氯胺酮(P-K组)、氯胺酮(K组)和丙泊酚(P组)三组,手术中分别静脉持续泵人各组设定麻醉药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麻醉药泵入。术中严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或血氧饱和度值(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PK组在丙泊酚与氯胺酮用量上明显少于P和K组,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等优点,组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笔者认为PK组是适合于浅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5岁以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组(KDS组)各40例.术中全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氯胺酮用量、麻醉效果并记录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KDS组在肌注氯胺酮5分钟后MAP、HR与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静注咪唑安定及骶管麻醉后MAP、HR逐渐降低,但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K组患儿切皮及手术开始10分钟所测MAP、HR处于较高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切皮与术中相比患儿呼吸有统计学差异,P<0.05.SPO2两组间及各组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胺酮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也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高,围术期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是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一种理想麻醉.  相似文献   

3.
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探讨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选择60例做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术中患儿体动,呼吸,心率,ECG,SpO2的变化,并随时调整麻醉深度,满足手术要求。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快于K组(P〈0.01)。两组相比,P组患儿术中安静,经过平稳,可较好的耐受手术,且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诱导及苏醒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氯胺酮麻醉,丙泊酚麻醉在小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更理想。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5~11岁患儿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100例(ASAⅠ~Ⅱ级)5~11岁进行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为对照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KP组)和实验组(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氯胺酮和丙泊酚总用药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P组与CSEA组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P组相比,CSEA组氯胺酮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少、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Ⅰ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组(Ⅱ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麻醉前及Ⅱ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6.
两种麻醉方法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丙泊酚-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安定静脉全麻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住院行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资料完整者,丙泊酚-咪唑安定麻醉组(P组)和氯胺酮-安定麻醉组(K组)各30例。分别监测两组患儿术前、置镜时、术中、退镜时、术后的MAP、HR、SPO2、RR,同时观察患儿有无屏气、呛咳和术后喉水肿、气道痉挛等情况。结果置镜前及置镜后P组患儿MAP、HR均显著低于K组(P〈0.05),且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K组置镜前后MAP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K组置镜时、术中屏气及术后喉水肿、气道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且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对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更合理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手术硬膜外麻醉下应用辅助药的问题。方法术前用咪唑安定镇静,行硬膜外穿刺,常规硬膜外腔给药,平面满意后,手术开始前给予氯胺酮。结果患儿安静入睡,术毕意识恢复良好无苏醒期躁动。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氯胺酮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对小儿循环呼吸影响小,患儿安静、肌松好,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清醒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吴良丰  童晓梅 《江西医药》2021,56(10):1777-178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90例ASA分级Ⅰ级在骶管阻滞下行腹股沟疝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组(DK组),每组30例.入室后三组患儿均静脉给予氯胺酮1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后行骶管阻滞.PK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随后以4mg/kg-1·h-1泵注维持;DK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负荷剂量,15min泵完,随后以0.25ug/kg-1·h-1泵注维持;K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若术中患儿出现体动反应时则分次静脉追加氯胺酮0.5mg/kg.观察三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患儿体动次数、氯胺酮用量、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K组比较,PK组和DK组血压和心率均降低,术中体动次数及氯胺酮用量减少,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PK组升高,DK组降低(P<0.05);与PK组比较,DK组围术期血压、心率更平稳,术中体动次数及氯胺酮用量减少,呼吸抑制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较好的术后恢复,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36例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儿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观察麻醉后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患儿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下肢骨科手术效果满意,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不同麻醉组合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显赫  强瑞华 《中国医药》2008,3(5):308-309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氯胺酮及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O2-N2O-Enf)不同组合在小儿麻醉手术中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小儿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B组: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C组:丙泊酚、氯胺酮、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02-N2O-Enf)复合麻醉。观察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的麻醉起效时闻略短于A组(P〉0.05);A、C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B、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期间3组循环变化基本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效果C组优于A、B组。结论丙泊酚、氯胺酮、O2-N2O-Enf复合麻醉对小儿手术生理干扰少,清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氯胺酮联合配伍不同的镇静麻醉药用于小儿中小手术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9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各30例,分别为氯胺酮加依托咪酯组(A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B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C组)。观察麻醉前后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加丙泊酚组在呼吸、循环方面显得更加平稳,苏醒时间也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虽然3组都能很好的满足手术的需要,但是氯胺酮加丙泊酚组在呼吸、循环方面显得更加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是比较合理的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3岁以下患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80例<3岁患儿进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KPS),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噪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麻醉前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而KPS组麻醉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PS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噪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纯氯胺酮及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两种方法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小儿86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43例。A组使用氯胺酮,B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比较两组在入睡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患儿入睡快,术中平稳,不良反应少,与单纯使用氯胺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苏醒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是较单纯氯胺酮麻醉更为安全可靠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七氟醚联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在小儿疝气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的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L 组)和七氟醚组(Q 组)各30例。L 组予氯胺酮单纯麻醉,Q 组予氯胺酮诱导后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麻醉后呼吸、心率、SpO2、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术中躯体活动与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2组术中呼吸、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Q 组心率、呼吸道分泌物,术中躯体活动,术后躁动状况均优于 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疝气的麻醉中比单纯氯胺酮麻醉更有利于机体平稳,呼吸系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丙泊酚2 mg/kg。对照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根据患儿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每次1 mg/kg;观察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后麻醉前、用药后3 min、开始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患儿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 min、开始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30 min观察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患儿清醒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缩短,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金豪杰 《中国药业》2010,19(19):83-83
目的研究氯胺酮联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用于门诊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拟行门诊手术的小儿9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及咪达唑仑0.07~0.1 mg/kg,C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1.5 mg/kg及丙泊酚1.0~1.5 mg/kg,术中根据循环反应和体动情况追加氯胺酮0.5 mg/kg。结果 3组术中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术后苏醒时间最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可以使手术更平稳,术后并发症少,清醒快而舒适,术后恢复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患儿抱入室后分别给予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进行骶管阻滞,记录其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基础麻醉期间患儿的合作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K组术中间断静脉氯胺酮与丙泊酚。S组吸入3%~5%七氟醚,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组和S组术中RR减慢,HR及MAP升高(P〈0.05)。②K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较为理想的基础麻醉方式,适合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麻醉(C)组及氯胺酮麻醉(K)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MAP、HR、RR、SpO2,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C组MAP、HR、RR都比较平稳.K组手术开始后MAP、HR与麻醉前相比显著增高增快(P<0.05),与C组相比明显增高增快(P<0.05).C组比K组术后清醒快(P<0.01),躁动呕吐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肢手术安全,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徐曈  蔡爱香 《海峡药学》2009,21(7):148-149
目的 研究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S组和K组。其中S组用7%七氟烷诱导入睡后,以2.5%~3%的七氟烷维持麻醉,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停用七氟烷,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3mg·kg^-1维持麻醉。K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1,入睡后以8~10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氯胺酮维持麻醉。术毕停止静脉泵注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入室时、诱导、切皮、术毕各时间点的HR、MAP、Sp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指标。结果 S组患儿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麻醉维持期间。S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比K组稳定;在术后躁动方面,S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且避免了氯胺酮麻醉存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